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独在异乡、独自租房,一人住,对象暂无,最常联系的人是快递小哥,你是这样的“空巢青年”吗?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如果不是,那在你身边是不是有年龄介于20到30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租房的单身年轻人?“空巢青年”,指的就是他们。

在中国,“一个人生活”的成年人已超5800万

单身:他们只身一人在大城市奋斗打拼。他们远离家乡、亲人。

独居:他们大多选择独居生活,奔波在公司、家两点一线,下班回到空荡荡家,往往有些失落。

网络沟通: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中国结婚率越来越低,而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离婚率也越来越高,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至2013年14.6%,直至今日超过2亿人。

2007:20-24岁 占39.2%,25-29岁 占34.8%

2012:20-24岁 占35.5%,25-29岁 占34.2%

2016:25-29岁 占39.2%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一线城市独居人口最多,其次是中西部几沿海城市。西北及东北经济相对滞后区域独居人数较少。

单身女士依次分布最多的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重庆

单身男士依次分布最多的城市:深圳、北京、广州、上海、重庆、成都

独居群体数量日益庞大,单身社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有网友这样描述一个典型的空巢青年:“在大城市工作不久,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唯一熟悉的室友是喂养的宠物,厨房有全套餐具但吃饭主要靠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

独闯天涯的孤独寂寞、隐秘疏离的生活状态、狭窄专一的交际网络······当“空巢青年”成为一种普遍关注的现象,好像我们身边总有人可以对号入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还有网友总结了成为空巢青年的体验

●“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的另一面是“请别给我添麻烦”。和空巢青年们打交道,你要遵守“能微信就别电话,能电话就别见面”的准则。

●手机是身体的延伸。如果你想让一位空巢青年陷入两难境地,只需要让他回答一个问题:“手机没电”和“没有WiFi”选哪个?

●空巢青年喜欢深夜听网易云音乐,读着评论暗自神伤,把歌曲默默转发到朋友圈,天亮了又删除。

●有人总结了孤独的十个等级,从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到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成功打卡“十个等级”,是空巢青年们孤独的勋章。

●空巢青年不会拒绝一种敲门声,它来自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

●谁说“第二杯半价”就和空巢青年无关?他们一口气喝得下两杯。

●文艺范空巢青年收藏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的每一天》,“丧系”空巢青年奉太宰治为偶像,学术派空巢青年一定要读社会学家克林南伯格的《单身社会》。

●空巢青年会设计一个完美的周末,最后用“葛优瘫”度过两天。

●猫和狗不是空巢青年的必需品。有时候,他们会“云养”猫狗,或者养只“旅行青蛙”。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叔本华在《关于独处》中说 :“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空巢青年”并非一种身份标签,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是所有独居者都是孤独的,如今,享受空巢的青年不在少数。

救救90后,救救5800万“城市空巢青年”吧

对于很多“空巢青年”来说,他们放弃了离家乡更近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主动聚集到大城市,是他们寻找梦想的自主选择。

空巢并不意味着空虚。独居青年们的生活也可以自由而充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听课、学习,精神阵地并不一定匮乏。

空巢也不意味着空心。他们的感情生活很充实,同事、朋友时常相约,分享彼此近况,常宇父母联系。

空巢,是离开对父母和亲人的依赖,走向独自生活的第一步。或许艰难,或许孤独,但学会独处,让这些尚未成家立业的青年掌握了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做出选择,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成长吗?

“空巢青年”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跟父母、亲人还有这个社会说,别替我们担心了,过得好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