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近日,全国各地接连发布最新“新高考改革”通知,很多人私信留言,询问新高考改革政策对孩子的学习会不会有影响,这边我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高考改革之后,下面8类学生,如果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一、不会阅读的同学

改革之后,“得语文者得天下”就成为决胜考场的关键

举个例子:

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你看,扩展书籍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而词汇量少了,你的阅读理解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在面对阅读提问时,你却受词汇量的限制,明明心中知道答案,却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你的看法。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1.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2.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3.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字迹潦草的同学

一手烂字,让人连阅读的心情都没有了,更别提高考老师审题时要看大量的答卷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在普及“电子阅卷”,高考、中考都是这样。而“电子阅卷”对书写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如果孩子从小就写字不规范、下笔力道也没练好,那他的答题卡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几乎就是一团模糊。

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咋给你分?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所以,从现在起每天抽出15-30分钟好好练字吧,一手漂亮、规范的书写不仅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一定能程度上加快书写速度,让你在遇到这种书写量极大的考试中取得相当大的优势。

三、不会规划学习的同学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不一定!

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

然而也有的同学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你看,决定成绩的并不是你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自己制作学习计划并坚决完成。

1.先仔细想想,这段时间最想在哪方面有收获?是单词量的突飞猛进,还是语文素材的积累,还是数学基础的巩固?选一个你最想要的目标,然后进行分解。

2.遇到变动时怎么办?写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重要者先行。

四、粗心、眼高手低的同学

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后说:“我竟然忘了这个知识点,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吗?

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高考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数学选择题就是3分,你要是随便粗心三道,10分就没了,然而这10分可能会直接影响你究竟是上一本还是二本大学!但是这个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还有啥用?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多读几遍题目,尤其是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一步一步来。

认真仔细,重视作题的步骤,重视过程,不要只关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五、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同学

情绪波动是学生当中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高中学习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孩子憋了太久的压力,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阶段心情低潮,学习成绩也就因此起伏不定。这类学生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考了高分后,骄傲自满;考了低分后,焦虑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中不能自拔。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考试时出现紧张心理要迅速进行调节,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①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②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平常的话,学会释放压力(去操场跑圈就是个很不错的办法),稳定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困境把握节奏,告别学习疲劳。

六、拖延的同学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他们的常态是: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体会一下高效的习惯。你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开心。

1.从半个小时开始练习,在这段时间内,只专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数学卷子,或者看一本书。

2.把所有可能造成诱惑的东西收起来,或者干脆换个环境。舒适的家不是最适合学习的场所。

3.如果连半个小时都无法坚持,是不是会对自己很失望呢?想想失败的感觉,再想想成功坚持的感觉,遇到诱惑时做个正确的选择。

七、不注重总结的同学

很多同学在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该,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才能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所以,一定要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同学的知识漏洞。

家长也要督促孩子经常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八、基础不扎实的同学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序,每个科目的学习更具有前后连贯性。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新高考改革之后,这八类学生再不改正过来,高考就只有垫底了!

对策

课前一定要有预习,预习效果怎么检测?

①试着对你所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

②试着复述。

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复习要及时,并且一定要动脑。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

对于一些书上的公式、定理、单词、成语等基础知识,自己可以做些归纳整理,扎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