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工蜂的生活

三型蜂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各有显著的特点,适于各种不同的专职分工。蜂王和雄蜂专司生殖,它们终生的食料都靠工蜂供给。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却占群体的绝大多数,是蜂群的劳动者。担负着巢内巢外的大量“工作”。三型蜂中的任一一个体都不能脫离群体而独立生存,它们都是群体有机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

蜜蜂养殖技术|工蜂的生活

下面以意大利蜜蜂为主要对象,分别介绍三型蜂的生活情况。先说一说工蜂的生活。

不同时期工蜂的寿命长短有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哺育幼虫的强度和花粉的摄入量其次是参加采集的时间和强度。在春夏秋三季,参加哺育幼虫、饲喂蜂王和采集活动的工蜂;其寿命约30~ 50天;在秋天培育的、没有参加哺育和采集活动的越冬工蜂,其寿命为120~150天。一般来说,工蜂前期担任巢内工作,后期担任巢外工作。如果老蜂大量死亡,新蜂又接替不上,蜂群就会垮掉。

初出房的幼蜂,身体柔弱,灰白色,经数小时后,逐渐硬挺起来。

3日龄内的幼蜂,由其他工蜂喂食,但能担负保温孵卵、清理巢房等工作。

4日龄后的幼蜂,能调制花粉,喂养大幼虫。

6~12日龄工蜂,王浆腺发达,能分泌王浆,喂养小幼虫。此后,开始重复多次地认巢飞翔及第一次排粪。健康的工蜂,从不在巢内排粪。

新蜂都在晴暖午后,成批涌出巢门,进行认巢飞翔。飞翔时,头朝巢门, 时高时低,或在巢箱周围绕圈子,圈子越绕越大,从而逐渐识别蜂巢环境。每群新蜂喧闹一阵后,又纷纷归巢,安静下来。因此,养蜂术语上又称为“闹巢”。

13~ 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主要担任清理巢箱,拖弃死蜂或残屑,夯食花粉,酿蜜,筑造巢脾,使用蜂胶等大部分巢内的工作。

蜜蜂养殖技术|工蜂的生活

至于采集工作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开始于17日龄。20日龄后,其采集力充分发挥,从事采集花蜜、花粉、水分、蜂胶,直至老死。守卫御敌工作,也由部分采集蜂担任。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习惯上根据外观和所担任的重点工作,将工蜂分为幼、青、壮、老四个时期。幼年蜂是指分泌王浆之前的工蜂;青年蜂是指担任巢内主要工作时期的工蜂;壮年蜂是指从事采集工作的工蜂;老年蜂是指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磨损、呈现光秃油黑的工蜂。幼蜂和青年蜂都是从事巢内工作的,所以又合称为内勤蜂;壮年蜂和老年蜂主要是从事巢外工作的,所以又合称为外勤蜂。

在正常情况下,工蜂大体上是按照日龄担任生理上最适宜的工作的, 这可作为生产实践上的根据。但是,特定的工作,并非只能由特定日龄的工蜂去进行。譬如,在华北秋后,当工蜂出房的时候,巢内已停止产卵,这批工蜂经数月冬蛰以后,来春才开始哺育幼虫和出巢采集。实验证明,完全用幼蜂组成的小群,同时出现所有巢内外工作蜂,即使仅有数日龄的工蜂,也能从事采集。另一方面,老蜂在必要的时候,也能重新泌蜡和吐浆育虫。

工蜂的寿命,随群势的强弱有所不同。强群所培养的工蜂,其寿命比弱群的更长, 工作力也强得多。在主要流蜜期,如果:工作很紧张,也会加速蜜蜂的衰老死亡。

蜜蜂养殖技术|工蜂的生活

主要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时期,在养蜂术语上称为“流蜜期”,是养蜂的最好季节。因此,抓紧适当时期,千方百计发挥蜂王产卵力,使壮年蜂出现高峰,与主要流蜜期相吻合,这是奠定蜂蜜丰产的基础。

工蜂采集飞行的最适气温为15~ 25°C,气温低于12°C时,通常不进行采集活动。采集工蜂一般每天出8~10次。采集范围一般距离蜂巢约1000米的四周。如果蜜源场地距蜂场较远,采集半径可以延伸到2~3千米。一只采集工蜂,每次花蜜的平均载负量为20~40毫克。工蜂满载时,其飞行速度每小时为20.9~25.7 千米,平均每小时约为24千米;空载时最快速度每小时为40千米。工蜂的飞行速度还与气温、风速和蜂种有关。

工蜂的体温接近气温,气温的变化影响其体温的变化。在10~ 14℃时,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即使在静止状态,工蜂仍能提高体温2~3度,但不能保持热量。在10℃以下,单只工蜂会很快被冻僵,最后死亡。

蜜蜂养殖技术|工蜂的生活

当蜂群失王,巢内又没有条件培养新王接替的时候,少数工蜂也能够产卵,但卵未经受精,只能孵化出雄蜂。在工蜂产卵的初期,也是一个工蜂巢房产一个卵,好象是正常蜂王产的一样。没有经验的养蜂者,常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但随后往往一房产数粒卵,而且东倒西斜。这种幼虫封盖后,房盖格外突出。必须指出,在有的中蜂失王群里,往往一边出现改造王台,另一边工蜂却产起卵来,应注意及时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