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家,有陈果夫和陈立夫两兄弟,而单说陈果夫,他取得这样的成就,和背后的贤妻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成就了一段佳话。

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陈果夫的妻子叫朱明,1914年陈果夫与湖州富商业富豪朱五楼的女儿朱明结婚,两人遵行的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明性格直爽,活泼可爱,深得其父的宠爱,只是朱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朱明长期待在深闺,多年从事女红根本没有读过书,一字不识,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子,陈果夫与朱明是原配夫妻,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官员中,像陈果夫这样从一而终,不娶偏房不纳妾的可谓少之又少,与何应钦夫妇一样,陈果夫妇也没有子嗣,但与何应钦不同的是,何应钦一而终的婚宴是新式婚姻,陈果夫的婚姻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两人在入洞房前互不相识,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官员中发迹之后,未抛弃旧式婚姻中糟糠之妻的几乎没有。

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陈果夫虽然受到新思潮的熏陶,对旧式婚姻十分不满,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经过一番踌躇之后,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但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女方要入校读书,二是要放足。朱明比陈果夫小一岁,出生于吴兴县荻港镇,是家中长女其父,朱五楼是湖州商界富豪,上海福康钱庄的创始人,由于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加之受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当时17岁的朱明只是简单认识几个字,陈果夫提出让朱明上学的要求,使得朱明喜出望外,虽然年纪大了点儿,但朱明进入其名女校后学习勤奋刻苦,加之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1914年朱明结束了五年的学习生活与陈果夫正式成婚,虽然婚前两人一直未曾见面,更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婚后相处和谐感情弥笃,陈家在无锡虽声名显赫但经济并不宽裕,朱明自幼养尊处优,过惯了富裕生活,到陈家后有很多不适应,但她从未有过怨言,而是尊敬长辈,孝敬公婆,爱护弟妹,把陈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朱明对陈果夫的照料,更是细致入微,多年以来陈果夫体病多弱,常年缠绵病榻,朱明煎汤熬药照顾,操持家务,数十年如一日,未曾假手于人,每每提及夫人,陈果夫都心怀一份爱与感激之情。朱明早年还曾典卖首饰资助革命,护法期间陈果夫在上海开展工作,朱明常常说为帮到丈夫的忙很幸福,后来陈果夫地位升高,朱明从不干预丈夫的政务,她的默默无闻在国民党高级官僚家庭中也是并不多见的。

陈果夫撒手人寰后,朱明强忍着悲伤又处理了丈夫的后事,并遵照陈果夫的父亲陈其业的意思,以二弟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为子嗣。陈果夫夫妇平常几乎没有积蓄,陈果夫去世后,家庭的收入便没有了来源,台湾当局为此进行了一定的抚恤,并且给予住宅,朋友们也不时有一些馈赠,朱明精打细算勉强维持家计。

陈果夫的爱情,妻子为其放足、上学,一生无子嗣,后世评价很高!

朱明不喜欢各种应酬,所以在陈果夫去世后的十来年中,凡是陈果夫的故旧来访,最多只是偶尔会放一次,每逢他的生日,当旧友提出要庆祝的时候,朱明或者拒不参加或者先期回避,这主要是朱明和陈果夫伉俪情深,一朝诀别,创伤永远难以愈合。

1974年4月5日,朱明在台北去世,朱明死的时候神色安详,女儿陈泽宝及其他亲友都在旁边守着。后世对于朱明的评价是:宗夫人之生平,志信肫肫,克勤克俭,几相夫诚挚,笃于友谊,淑德昭昭,应足法式。谨状其略,藉志永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