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夏汽車調整交易案:將中公教育下屬33所民非學校轉讓至李永新

鯨媒體訊(文/琴不白)近日,亞夏汽車發佈關於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調整公告。在原有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股份轉讓情況不變動的情況下,中公教育與李永新於2018年9月20日簽署了《中公教育關於下屬民非學校之舉辦者權益轉讓協議》,擬將中公教育下屬33所民非學校(又稱民辦非企業法人形式民辦學校)的100%舉辦者權益轉讓給中公教育集團創始人李永新。

根據協議,中公教育下屬33所民非學校100%舉辦者權益轉讓價格以中通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為依據協商確定為730萬元,由李永新在上述協議簽署後的30日內以現金支付。同時,雙方約定中公教育收到全部轉讓款後,33所民非學校100%舉辦者權益的轉讓即完成,相關權益應被視為合法有效地轉讓給李永新。除上述調整外,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其他內容保持不變。

亞夏汽車調整交易案:將中公教育下屬33所民非學校轉讓至李永新


公告還稱,中公教育將其下屬33所民非學校100%舉辦者權益轉讓給李永新,不會導致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整體交易作價的調整,不會增加或減少交易標的中公教育的交易作價。本次擬轉讓的33所民非學校100%舉辦者權益對應的2017年度資產總額、資產淨額及營業收入佔中公教育2017年度合併報表對應財務指標比例均不超過20%;同時,上述33所民非學校收入規模佔中公教育的比例極低,將其剝離不對中公教育的生產經營構成實質性影響。

鯨媒體注意到,在中國證監會對亞夏汽車併購中公教育交易案的一次反饋意見回覆中,中公教育下設31所民非學校的辦學經營模式、所面臨政策風險等方面遭到證監會的問詢。對於辦學經營模式,中公教育方面稱,公司採取公司制運營、民非學校獨立運營、公司和民非學校聯合辦學三種模式開展經營活動。其中公司制運營為中公教育的主要運營模式,民非學校獨立運營模式、公司和民非學校聯合辦學模式產生的收入、利潤在中公教育業務收入、利潤中佔比極低。

截至2018年4月30日,中公教育下屬民非學校共計31家,佔中公教育下屬全部直營分支機構數量的比例為5.01%。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三個會計年度中公教育下屬民非學校通過獨立運營或者與公司分支機構聯合辦學兩種經營模式合計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均未超過3000萬元,佔中公教育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未超過1.50%,最近三年其合計的辦學結餘(相當於利潤)均未超過中公教育當期淨利潤的0.15%。

公告還稱,在目前已經生效施行的《民促法(2016修正)》及其配套法規的法律框架之下,中公教育下屬民非學校以現有資產改制變更為營利性學校,並以現有資產為基礎繼續營利性學校的業務運營不存在法律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