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双经常造恶业的手,应该偶尔用来做点善业

我们这双经常造恶业的手,应该偶尔用来做点善业

我们这双经常造恶业的手,应该偶尔用来做点善业

尊者说:有一次在他下密院的房间,从上面会看到下面整个僧众,在家、出家上万人聚在一起,念经等等。

上、下密院的喝茶的杯子特别大,三大寺的杯子比较小一点,但是深一点。供的茶,不管在家、出家,大家都可以喝,那些上、下密院的法师们因为常常有这种活动、法会,就不怎么重视,拿了马上就喝了。旁边的那些在家人,杯子也小,他们参加那种活动可能一生一次或者几次,非常难得,他拿着小小的杯子时间很久,一直供、供、供,观想供东方的、西方的、南方的、北方的(诸佛菩萨)。

法师们呢,好像拿了根本没有想供什么,就喝了。他们两类人的心态不一样,一个是天天这么茶供,不怎么把它当殊胜。尊者就说,在家人做得这么精进,虔诚地精进,非常好,我们应该要学习,包括他也要学习,应该要这么做。

顺便他也说,我们包括三大寺有的时候念皈依发心、祈请,比如《普贤七支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的时候,根本不怎么合掌,念的时候东看西看就念完了。他说这样不可以,应该合掌一下,因为宗大师也有写,要合掌好好观想来念。他说这样子合掌有非常大的功德。我们这个手,平常一直让它造恶业,有时偶尔让它造善业会好一点。

这里说的,我们的五蕴、身语,可以用多少年的时间有限的,一天一天就过了,就损坏了,所以很可怜,让它做一点好事,这是应该的,不可以一直让它做恶业。

我们的五蕴、我们的身语,明天说不定还有没有,我们的身语只有今天。星云大师有一句话,“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同样,做好事的身体,我们明天不知道还有没有,这很难说的。今天有,就好好让它修一点善,就是这种意思。所以,“五蕴不一定什么时侯就要损坏,所以应当身语勤修善行”。

“有为的善法都不是无记的体性,所以应当发起利益众生的大愿”。

《俱舍论》里说异熟果就是无记,异熟因就是善跟恶。所以,无记有果的意思;现在说“不是无记”,换句话说就是因的阶段。因的阶段你可以改变,你可以让它变大,怎么都可以做。

我们做善法的时候,自己要清楚它是因的阶段,你要掌握这个因要越大越好。用什么方式,可以把因弄大呢?就要菩提心的摄持,做这个事情的就要有菩提心的大愿。

阿底峡尊者供了小小一盏灯想的多少:“祈愿灯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大,祈愿灯芯须弥山王之高”,实际上(灯是)小小的。如果是果的阶段,就没有什么可变的,就没有什么可以掌握的,来不及了。它是因,所以你要掌握。怎么掌握呢?你就发大的愿,因可以变成非常大。

接下来。我们做善法的时候需要不执着,“眼前的一切都是幻化无常,所以应当一切不执为实有”。像《修心八偈》前面的七个偈颂都是讲世俗菩提心,后面讲虽然菩提心发这么大,但是要认识三轮空,是如幻化,不可以有执着。

前面讲的三个:持戒、身语修善法、大的发愿,一切都是常一自在空、能独立实质有空,或者说能取所取二空,或者说自性空。这样子来舍弃所有的执着心。所以,一边精进地修善,一边不执着的做。

我们这双经常造恶业的手,应该偶尔用来做点善业
 
我们这双经常造恶业的手,应该偶尔用来做点善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