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記得年初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

背後有這麼一段故事:

電影中那座絢爛恢弘的長安城

是在550多畝藕荷沼澤上

實實在在建成的“古城”

為的是還原他心中的那個大唐盛世

先不說片子拍得怎樣

這份情結最終化為了一場視覺盛宴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中國歷史上那麼多個朝代中

盛唐可以說是最輝煌的一頁

無論是文治武功

還是傳奇故事

豪氣萬丈中又飽含柔情

那般開放從容的氣度

往後幾乎不再有了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大唐氣象呢?

我們從傳世的器物中

尋到了一些端倪…


01


沉睡千年的皇家遺寶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塊工地上,施工人員挖出了幾隻甕罐,打開後大家心道挖到文物了——裡面盛著滿滿的金銀器。


耀眼炫目,猶如新生。


這就是當時轟動世界的何家村窖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唐時流行的銀香囊

何家村窖藏共出土1000多件,分別藏在2個大陶甕和1個銀罐中,材質包括金、銀、玉、陶等,造型美輪美奐,藝術價值極高,多為唐代皇家御用品,其中甚至有不少是海內外孤品。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伎樂紋八稜金盃,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赤走金龍,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鑲金獸首瑪瑙杯海內孤品,禁止出境文物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鴛鴦蓮瓣紋金碗,中國國寶級文物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金銀平脫四鸞銜綬紋銅鏡,中國國寶級文物


這麼多金銀器,和唐代成熟的金屬加工水平不無聯繫,又因為使用者的地位顯赫,牽引出了許多謎題,諸如楊貴妃佩戴的“香囊”、唐玄宗的舞馬銜杯、神秘的“金開元通寶”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02

法門寺地宮的秘密

如果說何家村的發現是出於偶然,那麼法門寺地宮則是有確切歷史記載的。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法門寺真身舍利寶塔


在距離西安120多公里的寶雞市扶風縣,一個關於法門寺和佛祖舍利的傳說流傳了上千年,說是釋迦牟尼的佛骨舍利就安置在這座寺廟中。


唐代曾先後舉行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動,皇室施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鍛衣飾等品供藏於塔下地宮中。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法門寺地宮珍寶

1987年,法門寺真身寶塔下地宮文物的發掘,特別是釋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幸世,一舉使法門寺聞名國內外,也打開了佛教和盛唐的寶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金銀絲結條籠子,法門寺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法門寺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燻爐及爐臺(局部特寫)



03

唐朝人的精神家園


唐朝的興盛,不僅體現在物質,更有精神世界的繁華。


除了佛教,唐朝對其它的宗教也展示出了一種異常包容的姿態。


傳統的儒、道、釋三家並重,新傳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也各有發展。多種宗教在這裡匯合,反映出不同的人對世界的認識。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王子喬吹笙引鳳銅鏡,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高士圖,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高士圖”壁畫表現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處世哲學,

有的地方似乎隱隱體現出道教神仙觀念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米繼芬墓誌,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米繼芬墓誌表現的是景教信仰



03


空前絕後的大唐女性

開放從容的社會風氣,也造就了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唐朝女性。


她們自由奔放、熱情勇敢,穿男裝,入朝堂,敢於追求自我,而不是退居堂後。我們從一些壁畫和陶俑中,還可看到她們昔日的麗影。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攜嬰飼鳥出行圖,陝西考古研究院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捧包裹侍女圖 捧盒男裝侍女圖 持如意侍女圖,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蹀躞帶胡服女立俑,西安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水晶項鍊,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彩繪陶騎馬帶猞猁狩獵胡女俑,西安博物館藏



04


長安城的異鄉客


當然,在長安的街頭,還有一些異鄉客。


他許是高鼻深目的粟特胡商,或者金髮碧眼的胡姬,也有膚色漆的崑崙奴。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彩繪黑人立俑,長武縣博物館藏


其中有的漂洋過海來留學,有的入朝為官,有的為商賈平民,也有的為人奴僕。一些人入唐既久,逐漸融入社會,由此可見唐海納百川的胸懷。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胡人備馬圖,昭陵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綠釉陶騎駝胡俑,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而外國人也帶來了他們民族的流行音樂、胡旋舞,所以當時的長安,業餘的娛樂活動基本是極有異域特色的。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彩繪陶腰鼓女坐俑,昭陵博物館藏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胡人打馬球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打馬球是從波斯傳過來的

我們過去從唐詩中想象唐朝,

從一部《大明宮詞》勾勒出它的模樣

但歷史上的唐朝又豈止這些呢?

它的文化趣味、精神魅力

和那份開闊的包容力

亦是今天仍值得學習的地方

推薦大家下面這個展覽

千年前的長安城值得走一遭~

展覽詳情

【大唐風華

地點: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

開放:9:00-17:00,每週一休館

票價:免費,特展除外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 END ——

-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


也許你不想錯過系列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一個盛唐,陳凱歌只拍出了皮相,它的風骨在這裡

東方美學 | 藝術品鑑 | 知識分享 | 博物閒讀

歡迎各位愛物之人,

前來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