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科場舞弊案老三爲什麼沒有自己去而是讓李紱去找李衛?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登基之初爆發的科場舞弊案是由副主考李紱發現並阻止的,當時情況危急,李紱先找的是老三,老三卻讓李紱找李衛,而自己身為王爺出馬應該更有把握,為什麼老三沒有親自去呢。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老三為了自保罷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家說說。

一、雍正的霸道與朝廷的規矩。

雍正在九子奪嫡之時就是一個強勢的孤臣,登基以後自然也是如此。

身為一個強勢皇帝,老三如果直接插手科場舞弊案,不論出發點是什麼,都算是管了自己不該管的,屬於干政過度了。雍正怎麼可能容忍得了。

政治面前,老三不只是雍正的兄弟,還是雍正九子奪嫡時期的一大對手,如今雍正剛剛登基他就這樣干預朝政,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而且當時清朝的規矩是王爺不得與大臣私下結交。

這一點通過孫嘉誠為了鑄新錢與官員廝打併且被雍正呵斥以後,李紱前去安慰他時就可以看出,當時老八擺出賢王架子要拉攏李紱這個清流領袖,李紱以朝廷不允許王爺與大臣私下結交為由拒絕了。

如果老三親自去找李衛,那麼李紱來找他的事情豈不是曝光了,王爺與大臣還是一個清流領袖私下結交,那就是犯了大忌諱了。

所以於公於私老三為了自保,都只能是給李紱出謀劃策,而不能是親自出面。


二、李紱為什麼找到老三

李紱曾經是老三的門人,是九子奪嫡時期老三編書的重要成員之一。

當年追繳國庫欠款之時,老四找老三催款,李紱還頂撞過老四,使老四印象深刻,登基以後還提過,算是比較賞識。

李紱其實犯了一個忌諱,那就是他身為清流領袖,在雍正登基以後,還與曾經的主子老三來往密切。

但李紱與老三來往密切談的基本上都是國事,沒有什麼私事,也算是問心無愧了。同時李紱也是一個有主意的人,賢王老八拉攏他的時候,他打著王爺不得與大臣結交的規定公事公辦的拒絕了,暗地裡還是繼續與老三來往密切。

甚至李紱擔任副主考以後,覺得不對勁,專門跑去伯倫樓花了七十兩買了一副考題想一探真假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向雍正上報,而是向老三請教,老三的反應也很是公事公辦,說如果真有此事,當然要向朝廷立刻舉報了。

所以開始考試以後,李紱發現考題果然洩露出去,主考官張廷璐百般阻礙以後,就第一時間去找了老三。

當時李紱也是急昏了頭,認為老三這個王爺一定會為他出頭的,但老三很冷靜,為了自保,並沒有替他出頭,而是讓他去找李衛。

三、老三的用意

老三這個人其實可以說是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中的最會自保的一個皇子。

當時九子奪嫡,老大、太子、老三、老八、老十四都是依靠這樣那樣的勢力奪嫡,結果老大被永遠圈禁。太子兩次被廢也是被圈禁。老八在雍正登基以後風光了一段時間,最後被收拾了。老十四被打發去景陵守陵,說白了也是被圈禁了。

也就是老三安然無恙了,可以說是眾位皇子中最會自保的人了。(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是下場最好的一個了,雖然老十三待遇比他好多了,但是老十三可是被活活累死的,而他是得以安享晚年。

可見老三除了奪取嫡位時候表現一般般,其他方面尤其是自保兩全方面可是個人精。


科場舞弊案之時,老三讓李紱找李衛,其實是一舉三得,首先讓自己自保了。其次是拉攏住了李紱,因為當時李紱見老三不管,心裡很是失望,李紱需要老三扶持,而老三這個閒散王爺何嘗不需要一個清流領袖可以在將來幫助自己一二呢。其三就是找李衛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三是一個閒散王爺,手裡也沒兵啊。

還有為什麼要找李衛呢?

因為李衛滿足了兩個條件,一他手裡有兵。二李衛插手這件事,雍正不會怪罪。

李衛當時是江蘇巡撫,仗著雍正寵信有著不少的親兵,還敢大搖大擺的帶來京城。同時李衛可是雍正無比信任的人,李衛是雍正沒有登基時候從江南帶回來的小乞丐,兩人多年的主僕關係,使雍正對於李衛是無比信任,所以說李衛身為江蘇巡撫就是大鬧了考場,雍正也不會怪罪的。

所以老三讓李紱尋找李衛,老三也是個人精,知道李紱這種清流領袖不屑於找李衛這種皇帝潛邸時的奴才。(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所以對李紱說大早上的能去找誰呢,誰又有那麼大的膽子呢,收起你的名士派頭吧,只有找李衛才有用。

而李紱的確是找李衛找對了,李紱一時書呆子性子上來以後,要去伯倫樓查,而李衛一針見血,直接說去科場查,最後果然順利的查出了問題。

第126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第175期總268期

期望值太高,失望越大!雍正皇帝登基以來最大的難題就是缺少人才,開科取士是選拔人才的唯一渠道,雍正皇帝給予希望很大,可偏偏就出事了,八爺黨高興了!

李紱這個人是在雍正朝的一位清流領袖,是一位耿直多事的人,曾經頂撞過那時候還是四阿哥的皇子胤禛。所謂的“老三”就是康熙皇帝的三兒子胤祉,書生氣十足,忙著編大書,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九王奪嫡中遭受過打擊,現在是蝨子掉了怕砸腦袋的主。



【這是所謂的老三阿哥胤祉】

李衛就不一樣了,李衛是一位典型的走狗,人送外號“纏死鬼”,只要對雍正皇帝有利的他都管,對雍正帝沒利的他李衛更要管,因為李衛與雍正皇帝的情誼都比雍正皇帝與他的兒子弘時之上。

原本這位清流領袖“李紱”是瞧不起李衛這個要飯花子的,平常對李衛那是不削一顧,沒把李衛放在眼裡,因為李紱是讀書人,自恃清高,所以他連田文靜這個雜貨半半眼瞧不上,後來被雍正皇帝以“朋黨罪”給殺了,這是二月河作品說的。

【李紱要告發主考張廷璐】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科考果然出事了,夾帶考生,出賣考題,李紱發現問題了,科場舞弊!經過與主考官張廷璐一番交涉未能達成一致的李紱來找三王爺胤祉了,因為他們都是讀書人!

這位三王爺胤祉本身就怕事,另外關於科場舞弊向來複雜,牽扯千絲萬縷的關係,搞不好讓自己牽扯當中,所以這位三王爺胤祉一口回絕了。李紱傻眼了,事惹起來了,如何收場這是大問題。

薑還是老的辣,三王爺胤祉想到了李衛,這李衛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有李衛去辦才能收場。三王爺胤祉說;李紱,放下你那個書生架子吧,趕緊去找李衛。

【李紱找到了李衛,李大人】

分析看;三王爺胤祉為什麼讓李紱來找李衛,說明李衛在雍正皇帝面前要比三王爺份量重,只要李衛出面,即使是做錯了也能收場,實踐證明李紱找李衛找對了。

由此事可以證明官場如同職場,對於錯只是掌握在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當中,三王爺胤祉是雍正皇帝的三哥,不是能力不夠,是自覺在雍正皇帝心中份量不足,所以三王爺胤祉的變通使李紱不得不放下讀書人架子來求這個乞丐。


日堯居k古史


謝謝!

滿清一朝對於科舉舞弊的打擊是十分殘酷的,出了案子,主考官往往全部人頭落地。不過,《雍正王朝》中的科舉案件是二月河虛構的,因此,有關這個場景的所有操作都是按照創作者的思路在走,而不是根據歷史的進程平鋪。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影視劇。r歷史學家加工撰寫了歷史,二月河參考歷史再進行大膽構思,電視劇編劇在小說的基礎上再加強情節設計修改。至此,我們看到的這部精彩的作品,與歷史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因此,千萬不要將其當做歷史來看。

歷史上雍正元年並沒有什麼科舉舞弊案;二月河的小說中情節也沒那麼複雜,只是副考官楊名時直接找了李衛;到了電視劇中,則是李祓先找三王爺,再找李衛。

這裡面有很多疑問:二月河為什麼要設計一個科舉案?為什麼要由李衛來出手解決?電視劇為什麼會改為李祓?為什麼還要加入三王爺?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的構思,為了刻劃人物,併為後續情節的展開做鋪墊的。

就說三王爺吧,他將李指到李衛處,一是他看準了雍正皇帝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特點,二是要將難題甩給雍正皇帝的家奴,說起來也不無作壁上觀的意思。三王爺大體可算是支持雍正的,但他對老四繼位總還是有些酸溜溜的心理。

至於李衛的出現,無非是說雍正做事不擇手段的特點,其實這是二月河的一個疑筆,有不少地方解釋起來比較困難。

抱歉!life的名字找起來太難了!


追求一句中的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三阿哥通曉歷史,以史為鑑,在雍正登基後,出面的只有三次:

1、科舉一事,指引李紱找到李衛;

2、朋黨一事,出頭為李紱求情;

3、逼宮一事,帶頭抄家;

第二件事屬於私事,不做研討。先看第一件事。

科舉考題洩露,李紱先找到三阿哥,三阿哥冷靜的分析後,讓李紱去找李衛,而且說出“只有李衛敢趟這趟渾水

”。

考題洩露背後涉及的主謀是誰暫且不論,但是從張珽璐的反應,李紱看到的是“張珽璐執法犯法”,而三阿哥看到的是背後的主謀可能另有其人

一方面自己也沒有本事去考場抓現行破壞科舉,另一方面自己沒必要出頭惹事,否則得罪了那些權貴,或者背後牽扯出的主謀倘若非同小可,自己則會被“秋後算賬”

因此他指引李紱去找李衛,而此刻李衛被升任江蘇巡撫正帶著親兵在京中等待雍正親面並謝恩。

三阿哥看出“只有李衛能辦此事”,而且李衛為了雍正,一定會出手做此事,也只有李衛捅出了天大的簍子,雍正這邊能理解,換做其他人,一定會被雍正這個多疑的人打上一個“心懷不軌”的標籤。

至於第三件事,三阿哥出手抄家就更明顯了。

此刻三阿哥站出來抄家和“弘時接到抄家的上諭時欣喜的表情”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表情立場,明確站隊”。

弘晝的伎倆三阿哥一眼便看出來了,但是沒有講明,無奈的說“算了吧,我們去吧”,其實三阿哥心裡又何嘗不想像弘晝這樣明哲保身,只不過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出面向雍正表明自己的立場,否則自己也瀕臨大禍。


小屏窺人生


電視劇中把三爺胤祉描繪的很平淡,似乎很少去爭。在康熙傳位的晚上,主動帶頭向胤禛跪拜。在之後的日子中,大多時間都在搞文化事業,而躲避朝堂是非。其出場鏡頭,一是這次科場舞弊案指點李紱,二是雍正要殺李紱,胤祉以親王不要了來求情,三是去抄老八的家。

科場舞弊案是個劇中段子,歷史上並沒有張廷璐洩題的事件,更沒有被腰斬,他活到了乾隆年間。所以以下只是就劇來分析。

歷代科場舞弊都是天大的案件,因為涉及國家選拔人才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對於副主考要舉報主考,且在考場上就鬧翻了,千鈞一髮的抉擇,你死我活的結局。這位三王爺應該對朝廷的事情很清楚,洩露考題不可能是從張廷璐這裡的,因為題目是皇帝出的,主考官也不會提前知道題,唯有從宮內,皇帝身邊的人。是誰呢?除了太監,就是嬪妃和皇子了。所以老三應該分析出了一個大概,但是不能說。於是這個馬蜂窩誰來捅。思考之後,才建議了李紱去找李衛。

李衛是雍正潛邸的奴才,當然歷史上也並非如此。且做事風格與眾不同,不講那些規矩,手裡又有親兵,具備行動力。但他的忠心,雍正是毫不懷疑的。所以這樣的人最適合。情節設計上,李衛確實也把張廷璐弄的團團轉。


幾葦渡


雍正登基後頒佈詔諭,舉行恩科大選。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把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稱為正科,將皇帝在正科之外開科取士稱之為恩科,恩科一般都在皇帝登基或者萬壽(生日)等重大慶典時舉行。雍正元年的這場恩科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

在這場恩科中,雍正的兒子弘時暗自勾結主考官張廷璐,給心腹門人大開方便之門,弘時通過值守太監將雍正帝親手鎖在金櫃中的考題偷了出來,導致考題洩密,成為科場舞弊案的罪魁禍首。真是無巧不成書,外洩的考題在伯倫樓公開兜售,恰好被在伯倫樓喝酒的副主考李紱給賣了下來,李紱原本並不知道這是真正的恩科考題,還以為是江湖騙子詐騙錢財的慣用手段,直到開考後才發現伯倫樓中賣回來的三道考題竟然與皇上親手交到他們手中的考題一字不差,李紱心知大事不妙,趕緊與主考張廷璐商議停止考試,立即奏報朝廷。
不料,主考官張廷璐因為害怕科場舞弊案東窗事發,撥出蘿蔔帶出泥,把他和皇三子弘時暗中勾結,營私舞弊的事情大白於天下,竟然選擇視而不見,繼續考試,並且威脅李紱說他是科場舞弊案的第一嫌疑人。李紱自去頂戴,奔出考場,來到誠親王允祉的府上,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的講給允祉,急中生智的允祉讓李紱去找李衛,並且說只有李衛敢去趟這渾水,也才能在皇上那過關。
李衛是雍正在江南賑災時從人販子手裡買回來的孤兒,放出府去做外任官,從七品知縣起到現在已經升任兩江布政使,是最受雍正寵信的人,雖名為君臣,卻情同父子。因此,允祉才會讓李紱去找李衛來處理這件驚天大案。一是由於李衛貴為二品大員,手下的親兵護衛完全可以控制考場,清查舞弊。二是讓李衛來處理這個案子,既不招惹雍正的猜疑,又送給李衛一個順水人情。允祉是從九子奪嫡事件中闖蕩過來的人精,李紱是自己的門人,又是科場舞弊案的舉報人和嫌疑人,以雍正猜忌無度的心性,萬一惹禍上身可就得不償失了。
況且,一時之間也沒有兵力來控制局面,允祉雖貴為親王,卻沒有負責具體的朝廷事務,是個切切實實的閒散王爺。現在放著現成的順水人情可做,允祉又何樂而不為呢?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科場能作弊的人都是有背景的人,要麼有權,要麼有錢,要麼有權有錢。這些些都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如果老三直接出面,直接得罪的就是這些權貴們。從老三放棄奪嫡,專心撰書,就可以看出他對權貴們利益不關心了,何必讓自己趟這混水。讓李紱去找李衛,一,是不直接拒絕,可以做個順水人情。二,李衛是雍正的人,事情處理得好壞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