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記憶」關於太歲的俗信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太歲,是民間信仰中有名的凶神。但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歷來眾說紛紜,古籍《協記辨方》有言:“太歲為百神之統。”另一古籍《神樞經》曰:“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但多數人認為,是對應於天上歲星的地神。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歲星,即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木星。據中國古人觀測,木星繞行天球一週為12年,與地支之數相同。占星家又認為,該星運行到某個星區時,地面上與之對應的州郡就會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所以是吉星。還認為,“歲星為陽,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十二辰為一週。太歲為陰,左行於地,與歲星之移辰相同。”因此,可以根據天上歲星的位置推測地下太歲所在的方位。由此可見,民間對太歲的崇信,與原始信仰中對天體的崇拜直接有關。據現代天文學測定,木星繞行天球一週的時間為11.86年。

據古書記載,太歲是球形、蠕動著的肉塊,也叫“視肉”、“肉芝”、“土肉”等。晉代郭璞在對《山海經》一書作註釋時,寫道:“(視肉)聚肉形,如牛肝。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唐代虞世南在《北堂書抄》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民間認為,人不可驚動太歲,觸犯了它便會招至災禍。俗言云:“不可在太歲頭上動土。”就是指此而言的。舊時人們不敢隨意動土,以免掘出太歲。必須動土時,也要根據皇曆查出當年太歲所在的方位,以免誤傷它。太歲當年在哪個方向,就不可在該方向建房,不可朝該方向建大門,否則年內就會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相傳古時候,黃堡鎮有個窯工,不信鬼不信神。他掘坩子土時,從來也不查黃曆。一天,他果真掘出了太歲。他先是大吃一驚,接著鎮靜下來,指著太歲說:“你不就是一塊肉嘛,既沒有腦袋,又沒有四肢,我不信你有能耐降下災禍!”他提起太歲朝遠處擲去,接著繼續掘土。

太歲落在一條山路上。這時正是陰曆六月,天氣酷熱,地面熱得差不多要冒出煙來。不久,另一個窯工路過這裡時,發現了太歲。他十分迷信,說:“怎麼能叫太歲在太陽底下曝曬呢!”他摘下自己的草帽,給太歲戴上,又恭恭敬敬地給它了磕個頭,這才離去。

據說,太歲雖然缺乏能耐,但會指使別的神為人降災。

當天夜裡,太歲進了鎮子裡的窯神廟。窯神爺見了,不敢怠慢,連忙迎接。

太歲對窯神爺說:“你們這兒有個窯工的膽子太大了,——不但敢在我的頭上動土,而且把我扔在了路邊,讓太陽曝曬我。要不是遇上第二個窯工,我就被曬乾了。”

窯神爺說:“那麼,我給第一個窯工降下災禍,保佑第二個窯工安全生產吧?”

“不行!——你給第二個降災。”

“為啥?”

“第一個窯工不信神,給他降災有什麼用處呢!”

“那麼,也不應該給第二個降災呀!”

“他既然信神,降了災他就會更加相信!”

第二天,第二個窯工的窯爐突然坍塌,他被砸傷;第一個窯工一直很平安。人們這才知道,太歲欺軟怕硬。你不信它,它拿你沒辦法;你崇信它,它反而會加害於你。從此以後,他們蓋房、建爐、掘土時,就不在乎會不會觸犯太歲了。

「王益记忆」关于太岁的俗信

長期以來,人們以為這種“肉塊”是子虛烏有之物。但據報載,在上世紀60年代,曾有一支鑽探隊從地下117.3米處鑽出一大堆“怪肉”,共有10多公斤,能滲出白色及帶有鮮紅色血液狀的液體。鑽井隊的工人用來餵狗、家禽,它們食後並無不良反應。另據新華社1986年12月的一則電訊,甘肅省永登縣連城村農民起土打坯時,從地下10米深處掘出一個肉乎乎滑溜溜的“怪物”,上白下黃,狀似罈子。直徑14釐米,高17釐米。據蘭州大學鑑定,它是世界上罕見的白膜菌中的新種,現已正式命名為“太歲菌”。1993年夏天,《陝西日報》刊出一則消息,說是渭河中發現不明物體,肉乎乎,球型,有切割過的痕跡,它是被人們掘出後扔到河裡的太歲菌。

近年來,陝西省臨潼區、陝西省韓城市、新疆烏魯木齊、浙江省溫州市、天津市河北區、吉林省吉林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都陸續發現或展出了太歲。太歲的神秘面紗,已被揭開。如今,甚至有不法之徒偽造太歲來出售謀取暴利的。

由此看來,千餘年來深受民眾崇拜的太歲,不過是一種低等生物。它不能給人帶來災禍,也與歲星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