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事件」這樣結案誰能服氣?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無需懲處

26日,臺“促轉會”決議參與8月24日所召開“東廠”言論會議的一干人員皆無需懲處,包括前主秘許君如,已離職的張天欽、蕭吉男、張世嶽與吳佩蓉。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關於相關人員議處事宜,臺“促轉會”因張天欽與聘用人員已自行辭職,所以不再進行後續議處,至於留任的研究員曾建元,並未提及。已申請歸建臺陸委會的許君如,是“被動參與”,對會議內容並無主動傳播之意,臺“促轉會”亦不會建議臺陸委會進行任何懲處。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臺“促轉會”昨日達成三項決議,無異議通過該會於9月21日對外公佈的調查報告,對於提出的三項“內部改進作為”也無異議通過。

臺“監察委員”對不懲處“東廠事件”成員的解釋是,依據臺灣“法律”與監察機構慣例,通常只對政務官與常任文官公務員提出彈劾,很少以約聘人員為對象;但也可以對機關(臺“促轉會”)提出糾正。更由於張天欽是現任“監委”楊芳婉的夫婿,“監委”們對此案多不願公開發言。

這番自圓其說看似言之成理,但此結果對臺“促轉會”公信力的進一步打擊,未來應該有不令人意外的顯露。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針對臺“促轉會”對“東廠事件”決議不提出進一步的追究責任與懲處名單,國民黨批評這是典型“官官相護”的惡劣行徑,也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個決議是臺當局高層的授意。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國民黨文傳會代理主委唐德明痛批,這個決議對臺灣的民主政治將會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對於被架空的臺“促轉會主委”黃煌雄也非常不公平,國民黨必須嚴厲譴責這種只看顏色不論是非,更嚴重傷害臺灣人民對於“轉型正義”信心的作為。唐德明表示:

如果臺“促轉會”仍然決定繼續採用這種黨同伐異的態度,以仇恨的心態推動“轉型正義”,國民黨絕對會和臺灣人民一起奮戰到底,絕不容許產生一個新“威權”獨裁機關,進而破壞臺灣的民主制度。

國民黨臺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曾銘宗也表示,“東廠事件”是由上而下的結構性問題,民進黨當局將其定位為張天欽“個人發言不當”,又決議沒有後續懲處,可見臺“促轉會”內部沒有反省能力,這個機關早已沒有公信力,不懲處是早就預料的事,國民黨團會更堅定廢除臺“促轉會”的主張。

民進黨臺立法機構黨團幹事長李俊俋則認為,涉及“失言”的相關人士該辭的都已經辭了,如果國民黨對“促轉會”的處置不滿,歡迎到臺立法機構討論,並提出具體的要求,而不是杯葛議事。

如果一般的公共部門發生社會譁然的醜聞,自己調查後就認定“純屬某個人的個人行為”,由於相關人等已不在其位,因此沒有追究必要,這種“結案”方式,能被外界信服?臺“促轉會”成員在加入這個機構之前,也能接受這樣的處置?

“东厂事件”这样结案谁能服气?

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昨天在接受電臺訪問時痛批,現行“促轉條例”立法太過粗糙,“促轉會”這個單位一定要存在,但“促轉條例”不完整,導致“促轉會”人選和組織架構出了很大問題。

要推“轉型正義”,必須要找“對的人”、瞭解這段歷史的人,而不是靠著裙帶關係帶一群人加入,就說要“轉型正義”。現在的臺“促轉會”是找一兩個蔡英文認識的人,靠著蔡英文的關係,再帶一群人來,蔡英文用的人又是滿腦子“威權”,這樣的人選要如何去談正義?

一個號稱“正義”的部門,一遇到“自己人”出事,頓時就不見“正義”為何物,反而立馬變成類似臺“促轉會”口中要追責的那些“加害者”,這是不是最大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