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挖出一把古劍後,他家的厄運就接二連三

兒子挖出一把古劍後,他家的厄運就接二連三

小何還在賴床的時候,小夥伴狗蛋就過來找他了。狗蛋用他冰冷的手冷不防伸進被子,小何猛的一個激靈,沒有了睡意。

昨天晚上,和小何去田老頭地裡偷紅薯。狗蛋眼尖,無意中發現了一隻花栗鼠。

花栗鼠是活躍在西北的一種鼠類,樣子十分可愛,尾長接近體長,背部毛呈淺黃色或橘紅色,有數條黑褐色縱紋。以前地裡比較多,可是最近幾年砍樹太多花栗鼠頻臨滅絕。

看到花栗鼠,兩人大喜,這年頭能碰到一隻實在是太難得了。之前隔壁的王剛一夥抓住一隻,惹得他們羨慕了好久。

王剛那傢伙,好不吝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求爺爺告奶奶才允許他摸了一下。

在王剛那摸到花栗鼠,小何心裡直癢癢,每天慫恿狗蛋一起去捉,大部分時間無功而返。

只有一次,兩人看到一隻花栗鼠,但是還沒追上,那隻花栗鼠就鑽進地洞消失不見。昨天晚上,兩人不僅看見了花栗鼠,而且還不止一隻。

狗蛋斷定這是花栗鼠的老窩,所以兩人當場決定第二天早上,趁田老頭沒起床就趕緊掏。

兩人帶著火柴,一根棍子就出發了。來到田老頭地裡,遠遠地看到田埂邊幾個胳膊粗的洞。

不用說,這肯定是花栗鼠的窩。小何在田老頭地裡拾了一些乾的枯草、玉米杆。寒冬季節,這些東西不是那麼好找,兩人費了好大一會功夫才湊齊。

小何在幾個洞口分別堆上枯草和玉米杆,只留一個出口,狗蛋用一個蛇皮袋子等著,這叫做甕中捉鱉,也是小孩子們常見的捕捉方法。

由於早上有霜,小何折騰了半天,那堆玉米杆還是沒有點著。

兩人一把用嘴吹,一邊用木棍挑空玉米杆才慢慢冒出大團大團的煙霧。

一會的功夫,就看到幾個洞口濃煙滾滾往洞口直灌,小何在洞口外興高采烈地加著玉米杆,狗蛋也張著蛇皮袋等著。沒過多久就聽到裡面發出撲通撲通的響聲。

狗蛋等了一會,只見有動靜,就是不見花栗鼠出來。他有些著急,連忙用隨身帶的棍子往預留的出口捅。

狗蛋把棍子捅到一半就發現捅不動。兩人一起費了好大勁,也無濟於事。

冬天蛇在冬眠,兩人誰也不敢伸進去。後來,還是小何纏著,狗蛋顫巍巍地伸手進去,他碰到一個冰冷的物體。

“是蛇嗎?”小何連忙問。

狗蛋搖了搖頭,好像比較硬。兩人繼續用棍子捅,聽到叮叮叮的響聲。在小何的慫恿下,狗蛋顫巍巍的再次伸進去,伸了又縮回來反覆折騰了幾次才拖出一個長方條的鐵盒。

鐵盒一露面,兩人就震驚了。那個鐵盒鏽跡斑斑,上了鎖。兩人試著用棍子敲不開,搖了搖好像裡面有物體碰撞的響聲。

兩個用了隨身的鑰匙、石塊折騰了半天,鐵盒就像一塊頑石巋然不動,兩人都被它搞的精疲力盡。

最後,還是小何拿了一塊大石頭,對著那把生鏽的鎖一砸,鎖立馬段成了兩截,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兩人迫不及待的打開鐵盒,發現裡面是一把劍。那把劍,40釐米長,刃3釐米寬,劍身佈滿了銅鏽,但刀刃卻十分鋒利,舉起來卻有些重。

兩人抽開寶劍隱隱約約看到斑斑駁駁的花紋,還有幾個歪歪扭扭的字。

“哈哈,竟然是一把劍。”小何立馬學著電視劇中的將軍,從腰間往褲子中一別,冰冷的劍身凍得他大腿發涼,他立馬又從褲子裡拿了出來。

沒有抓住花栗鼠卻得到一把劍,兩人有些掃興。繼續鼓搗了半天,還是不見花栗鼠,怕碰見田老頭不好交代,兩人只好作罷。

好在也有一個戰利品在手,也算有所收穫。兩人最近都在鎮子武術教頭趙師傅那報了培訓班,這把劍課餘時間也能用上。

小何和狗蛋約定,兩人一週為週期,輪流去玩。

劍是狗蛋先找到的,所以他理所應當的第一個拿回家了。狗蛋雄赳赳氣昂昂一手握著寶劍,徑自來到家中。

狗蛋媽正在廚房,看到狗蛋手裡握了個鐵棍,問了句:“在誰家拿的?不要偷別人的東西。”

狗蛋理直氣壯地回了句:“我和小何挖出來的。”

“不會是墓裡的吧?趕緊丟掉,不吉利,免得你爸看到打你一頓。”

“不是,田老頭地裡抓花栗鼠在洞裡找的。”

狗蛋媽哦了一聲,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狗蛋和小何隔一個禮拜就拿著劍玩,兩人在趙師傅那雖然學的是棍,上課用不上,但是課後卻經常戲弄那些學員,有一次被趙師傅看到後,訓斥了一頓。

趙師傅以為那把劍既重又短使不上勁,唯恐兩人是從廟裡偷的來路不正被人看到惹事生非,所以不讓帶到教練場。

沒有了炫耀的場合,兩人只好拿著劍在家裡擺弄。起初相安無事,後來還是引發風波。

寶劍在小何家的時候,有一天中午小何正在院子裡學著電視裡的招式,像模像樣的練習昨天的招式。

正好小何父親的故交——鎮中學的楊老師來訪,楊老師一進門就看到小何在玩,沒怎麼注意,等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楊老師這才看清楚小何手中的劍。

楊老師教的是初二語文,雖然和歷史不沾邊,但是一眼就看到小何手中劍的不平凡。

“劍是從哪裡來的?”楊老師隨口問了小何。

“和狗蛋在地裡挖出來的。”

楊老師一聽,不禁一驚。連忙叫小何把劍拿給他看,這一看嚇了他一跳,他隱隱約約看到了幾個字——“孟明視之劍”。

孟明視是秦國百里奚的兒子,聯想到當地是秦國最早的一塊封地。楊老師連忙激動地拍了拍老何的肩膀。

“老何啊,你兒子撿了塊寶啊,秦國的寶劍,估計市場價也得幾千萬。”

老何正端著碗吃飯,聽到楊老師這麼說,碗都差點接不住。楊老師一邊給他滔滔不絕地講這個寶劍的年代,老何一句也沒聽進去,他覺得依靠這把寶劍他們老何家這輩子要燒高香了。

楊老師走後,老何連忙把小何叫過來,小心翼翼地把寶劍包裹好,屏退眾人一個人拿著寶劍去了後院。

過了半晌,老何回來的時候手裡已經沒有了劍,他仔細聽小何講了寶劍的發現經歷,想到寶劍還有狗蛋的功勞,左右有些為難。

後來他思考再三,還是叮囑小何不要給任何人說,就說寶劍被他弄丟了,打死也不要承認被他爸藏起來了。

隔了幾天,輪到狗蛋拿劍了,狗蛋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小何送來,就上門討要,小何說前幾天在河裡玩,不小心掉進去了。

狗蛋聽後,當場就哭了起來,他上次給村裡的王剛說他找到了一把將軍劍,王剛不信,說他吹牛皮不打草稿。

狗蛋讓他過兩天來看,這下倒好,寶劍不見了,他這個吹牛大王的稱號就要做實了。

在回家的路上,想到王剛每次叫他吹牛皮,狗蛋就忍不住邊走邊哭。

到家後,狗蛋爸媽看到兒子這麼傷心,問了經過也沒怎麼留意,只覺得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時的小脾氣,連忙安慰道:不就是一把劍嗎?改天再給你買一把,千哄萬哄才把狗蛋安慰下來。

可是沒過幾天,老何家有秦國寶劍,價值幾千萬的消息不脛而走。

狗蛋爸媽有一天在飯桌上還調侃老何家的“狗屎運”。狗蛋聽了之後,漫不經心的給爸媽說:那還是我挖出來的呢!

狗蛋爸媽然後詳細問了經過,飯也來不及吃完,就拖著狗蛋去了老何家。

“老何!老何”一到老何家門,狗蛋爸就扯著嗓子喊,惹得周圍的鄰居紛紛出門看熱鬧。

見是狗蛋爸媽上門,老何自己心虛,給他婆娘說自己不在寶劍已經丟失,自己連忙躲了起來。

“老何不在,狗蛋爸有事嗎?”過了一會,小何媽才跑去開門。

狗蛋爸是上門討要寶劍的,但是小何媽堅持寶劍已丟失。雙方堅持不下,原本私交比較好的兩家就此撕破了臉。

小何媽和狗蛋媽直接破口大罵,罵對方是白眼狼。躲在後院的老何,見情形不對,連忙出來勸和。

沒想到狗蛋爸媽已經失去和談的意願,直言狗蛋寶劍即使丟了,也要賠償損失300萬,否則十天後法院見。說完,氣鼓鼓地走了。

經過這次一鬧,幾乎整個村子都知道狗蛋和小何挖到寶的事。很多人晚上偷偷地跑到老田家那塊地,使勁地挖,看還有沒有殘餘。

老田剛開始幾天看到地糟蹋的不成樣子,後來才知道是他地裡挖出了寶。老田一聽立馬不願意了,也找老何家要寶劍,說是他們家地裡挖出的,就屬於他的,還要賠償地裡的損失。

沒過多久,小鎮的漆家也加入了討要隊伍,說分產到戶前,那塊地是他們家的祖宅地,他的爺爺就告訴他,他們祖先在地裡埋了不少東西,那把寶劍就是他們家的傳家寶……

本來想著寶劍能賺一筆,老何家卻惹來一屁股麻煩。村裡人都傳言,寶劍並沒有丟,是因為老何早就賣了,賣了幾千萬。

還有更玄乎的,說老何在天水、蘭州買了好幾套房,過幾天就要搬去住。老何白天在村裡走路,大家都盯著一家人看,晚上還時不時有人往院子裡扔石頭,窗戶玻璃都碎了幾塊。

老田、狗蛋父母家親戚、漆家父子經常上門討要,老何還接到不少村裡地痞流氓的電話,要他慶祝慶祝。

老何覺得周圍一切都變了。

平時不聯繫的遠方親戚也趕著借錢,不借他們又覺得他看不起窮親戚,周圍的鄰居也變得神神秘秘,感覺大家都對他疏遠了。

有時候去鄰居家串門,大家都調侃自己家廟小,供不下老何這尊大佛。

老何一家擔驚受怕的過著。有一天半夜,鄰村的幾個相鄰喝了點酒,半路上有人提議去老何家沾沾發財的光,藉著酒意直奔老何家而來。

敲了一晚上的門,扔了一晚上的石頭,各種罵人的話,從老何家祖宗到老何家將來的孫子輩,無一倖免。

小何和老何老婆躲在桌子底下,瑟瑟發抖。老何最終忍無可忍,後半夜報了警。

警察帶走了這幾個鬧事的人,同時帶走的還有他那把寶劍。那把劍是他主動上交的,他也想借著這個機會把這個“麻煩”帶走。

老何覺得這下能睡個安穩覺了,沒想到麻煩卻更大。

村裡人覺得老何太傻,各種各樣的傳言都有,有人說老何這麼值錢的東西還要上交,就是為了想當“雷鋒”凸顯自己道德的高尚,也有人說老何上交國寶後國家會讓小何上北大清華。

儘管寶劍已經上交,但是狗蛋爸媽和老田並沒有閒下來,他們覺得老何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私自上交了寶劍,損失要老何來承擔,天天守著老何家門討要,吐口水,門上噴糞、扔石頭,嚇得一家人都不敢出門。

老何報警了好多次,警察干涉了好幾次也可無奈何。

最後,老何在上交寶劍兩星期後搬離了祖祖輩輩生活的村落,有人說他搬到國家獎勵的位於天水的新房裡,也有人說在武山縣城豪華社區看到過他們一家,還有人說在蘭州看到他們一家在瀟灑呢……

老何一家成為村裡人茶餘飯後的調味品,就連外鄉人來訪難免也會就此說上兩句,拉近與村裡人的關係。

過了半年,警察在灘歌抓獲一夥文物販子,在村子裡張貼了警務公告,大家才瞭解這把寶劍來源:這夥文物販子為了賣個好價錢,模仿秦國寶劍做了複製品,然後挖了幾個洞,坐等寶劍慢慢生鏽,不曾想被狗蛋和小何挖出,引發系列風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