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那些青春的記憶送給吳鐵柱們

吳鐵柱何許人也?

老鄭的粉絲,魯能泰山的鐵桿球迷。

好多緣分註定要發生。在互聯網時代,好多不可能的事情變的可能。比如當年在菏澤鄆城一中的吳鐵柱,將半導體收音機藏在課桌的抽屜裡,然後將耳機長長的線穿過肚皮再從袖口甩出來,然後用手將耳塞蓋住,裝作很認真地樣子,上著自習課,安靜到老師都感到奇怪,平常亂糟糟的調皮孩子今天怎麼這麼認真的讀書?

突然之間,整個鄆城一中高中部的大樓地動山搖,同時迸發,老師嚇壞了。原來吳鐵柱們露出了真實,耳機拋上了屋頂,半導體也是圖窮畢露,擋不住的激情。原來魯能泰山巴力斯塔進球了,99年足協盃半決賽,巴力斯塔外圍遠射,最後時刻淘汰延邊,閃進決賽,才有了最後的雙冠王之戰。講到這一段是吳鐵柱在雅加達見到老鄭的時候,吳鐵柱已經35歲,老鄭也45歲開外了。吳鐵柱說,他是聽著老鄭的解說長大的。好多人跟我說過類似這樣的經歷。老鄭總會很開心的說,耽誤各位的學業了。

耳機、袖口、聽球,當年的少年都變成漢子,美好的過往、美好的回憶、還有美好的現在。一切曾經擁有過的的最簡樸的快樂也許是當下最寶貴的財富。

和吳鐵柱是通過廣播相知,他在電波那頭,我在電波這頭,連接我們的是魯能泰山足球。互聯網讓熟悉的陌生變成了陌生的熟悉。去雅加達的時候,老鄭在我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採訪亞運會的行程,並怯生生的問了句有雅加達的朋友可以在老鄭需要的時候幫助老鄭在雅加達的採訪工作。一是老鄭覺得每次魯能泰山比賽轉播總會有來自新加坡、美國、土庫曼甚至非洲等地的朋友互動,我想雅加達也應該有咱的人。二是出門靠朋友,人生地不熟的在異國他鄉有人依靠對採訪工作一定會有幫助。

吳鐵柱第一時間就和我聯繫上了,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山東人的豪爽,鄭老師,您來啦,遇到困難沒有什麼咱們解決不了的,還能有多大的難題啊?有我呢。

去萬隆採訪國足U23的比賽,為了不耽誤我們第二天的採訪任務,吳鐵柱親自駕車帶著我和趙洋。雖然只有120公里,吳鐵柱足足在印尼的高速路上開了五個小時,一路上聊國足、聊職業聯賽,當然聊得最多的還是魯能泰山。吳鐵柱說每週魯能泰山的比賽他都要通過移動互聯網收聽山東體育休閒廣播的賽場直播,在雅加達世界第一堵的街頭,聽著老鄭的轉播那種感覺很奇特,很有味道。整整20多年過去了,對魯能泰山的愛絲毫不變。

在雅加達亞運會期間,吳鐵柱還幫助接待中國之隊的球迷助威團,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並組織當地華人去現場為中國隊加油。

吳鐵柱最自豪的是在雅加達組織了一個華人足球隊,每週都要和當地球隊約戰。他不無得意的告訴我,你看我對雅加達的街道瞭如指掌,都是平常約球約出來的。說到這個的時候,他總會加一句,當年我們在鄆城一中也組織了一支球隊到另外的縣城去約戰,結果天降大雪,冒雪在操場上完成了自己學校第一次約戰。

美好的足球,美好的青春和永遠無法割捨的魯能泰山情結。

短短的20天的時間,吳鐵柱和千千萬萬個聽過我廣播的球迷一樣,有激情、有責任,有抹不掉的青春的足球夢和淳淳的家鄉的情懷,而這一切都通過魯能足球聚集、蔓延,散發------在吳鐵柱送我離開機場的瞬間,我突然鼻子一算,深深地擁抱了了一下這個認識只有20天,但卻擁有了20年連接的好兄弟。我真的想說,謝謝山東廣播、謝謝魯能泰山、謝謝偉大的互聯網時代,謝謝每一個像你我一樣普通而又擁有足球的人,

吳鐵柱說,當我回去再說魯能泰山比賽的時候,他在雅加達和妻子開車再聽我說球,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好吧,魯能泰山和廣州富力的比賽,我回來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