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爱国,背后的真实原因

大学生不爱国,背后的真实原因

前几天出了一个事儿,一网名“贵州省省草王英俊”的学生,在微博上发布“一辈子都不可能爱国”、“当大学生了还爱国,我看你就是蠢货”等言论。结果被学校开除。

震惊之余,我在想,这个学生有之前的生活里经历了什么,才造就了这种愤世嫉俗的心态?

从言语中来看,高中时期还具有爱国的思想,到了大学,为什么就不爱国了呢?

爱国,从静态情感来说,生你养你的土地,你无论如何应该是“爱”的。中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自己的国家就是自己的“根”,不“爱”怎么能“归”呢?

从动态情感来说,你主动热爱这个国家,因为他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心情愉悦,所以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的看法,王英俊的情况,社会环境是主因,家庭是副因。

一、父母双忘、单亲或离异家庭或家暴家族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从小没有家族教育一说,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惯了。

二、从网络上接触了过多的社会阴暗面,不加甄别,全盘接收。

所以网络信息的肆意泛滥也是造成大学生这种情况的一个主因,在网络上要多传播正能量,少些谁把谁给砍了、谁和谁离错了、谁是谁的小三啦等等信息。而且现在的家长过早的给孩子配手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教育方式急需改变,不能把现在的大学生当做十年前的大学生了,外部环境变了,内部思想肯定也有变化。有些问题学生能够自己适应,有些问题学生不能适应,产生了问题也没有人解答,因为老师也不能够适应学生新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解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合理的、不合理的问题。

“填鸭式”的给学生灌输爱国的条条框框,更会让学生有被“洗脑”的感觉。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展示中国在生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让大学生产生自豪模式开启并进行自主式的讨论,从而激发爱国情绪。

一句话,社会信息的肆意横流让许多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也再找不到引路人。所以自曝自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