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愛國,背後的真實原因

大學生不愛國,背後的真實原因

前幾天出了一個事兒,一網名“貴州省省草王英俊”的學生,在微博上發佈“一輩子都不可能愛國”、“當大學生了還愛國,我看你就是蠢貨”等言論。結果被學校開除。

震驚之餘,我在想,這個學生有之前的生活裡經歷了什麼,才造就了這種憤世嫉俗的心態?

從言語中來看,高中時期還具有愛國的思想,到了大學,為什麼就不愛國了呢?

愛國,從靜態情感來說,生你養你的土地,你無論如何應該是“愛”的。中國人都有“葉落歸根”的思想,自己的國家就是自己的“根”,不“愛”怎麼能“歸”呢?

從動態情感來說,你主動熱愛這個國家,因為他讓你的生活更美好,心情愉悅,所以熱愛和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的看法,王英俊的情況,社會環境是主因,家庭是副因。

一、父母雙忘、單親或離異家庭或家暴家族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從小沒有家族教育一說,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慣了。

二、從網絡上接觸了過多的社會陰暗面,不加甄別,全盤接收。

所以網絡信息的肆意氾濫也是造成大學生這種情況的一個主因,在網絡上要多傳播正能量,少些誰把誰給砍了、誰和誰離錯了、誰是誰的小三啦等等信息。而且現在的家長過早的給孩子配手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教育方式急需改變,不能把現在的大學生當做十年前的大學生了,外部環境變了,內部思想肯定也有變化。有些問題學生能夠自己適應,有些問題學生不能適應,產生了問題也沒有人解答,因為老師也不能夠適應學生新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能解釋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合理的、不合理的問題。

“填鴨式”的給學生灌輸愛國的條條框框,更會讓學生有被“洗腦”的感覺。正常的做法應該是展示中國在生活、軍事、科技等方面的技術進步,讓大學生產生自豪模式開啟並進行自主式的討論,從而激發愛國情緒。

一句話,社會信息的肆意橫流讓許多大學生迷失了方向,也再找不到引路人。所以自曝自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