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據統計,2018年微信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億人,這已經毋庸置疑是一款進入“成熟期”的產品了。但微信從3月開始 頻頻更新,根據官方公告信息顯示一共更新22次,涉及37處變化,還上線一款app。依據常理來說,一款進入成熟期的產品不應太過頻繁的改動。一是:成熟期意味著用戶使用習慣已經相對成型,頻繁改動往往會帶來用戶使用的不適應,甚至引發用戶反感,豆瓣曾經的幾次引發巨大爭議的改版就是最好的例證;二是,一款成熟期的產品,通常更應該關注重點,更應該聚焦在“變現”上。微信究竟為什麼頻繁更新吶?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據統計,微信在更新變化的37次中,與微信公號相關的更新最多,共有21處優化和更新。餘下的,與小程序相關的更新有4處,與搜一搜+看一看相關的共計5處,另外還有4處更新涉及廣告推廣,2處涉及朋友圈樣式和策略,1處關聯到微信讀書。基於產品發展和演化的角度,我們來聊一下猜想。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0 看一下微信的基礎背景信息:在2017年全年,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個,整體的月活躍用戶接近8億人。但按照侯斯特公佈的數據,從2017年Q1到2018年,微信公號的內容打開率始終在一路走低。與此同時,同一時期內,類似抖音、知識星球等一類的產品,用戶活躍度卻在持續增加。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看一看微信近2月來,在微信公號上做出的所有更新,微信可能希望,公眾號最終能夠變成一個可支持無數的社群可以順暢在移動端更好完成內容上產+內容沉澱,以及大量互動。對於整個微信公號生態而言,“互動”很可能會是接下來一個微信官方將會重點投入和嘗試的地方

4月1日,微信公眾號底部廣告位和文中廣告位的流量主分成比例將優化上調,高閱讀活躍流量主可獲更高收益。

4月9日,微信公號留言區上線優先展示朋友留言的機制。

4月12日,公眾號可單獨推送視頻,音頻、圖片,推送後用戶仍然可以通過留言區進行評論、互動;4月29日,微信上線“熱議話題”,以話題為中心聚合大量優質內容進行優先展示。“熱議話題”在“看一看”和微信公號底部均有入口。

5月9日, 公眾號圖文排版首次變化,文章開頭:公眾號名稱前置,作者被單獨拎出後置。 文章尾部:閱讀數後置,點贊數前置,且大拇指換為愛心.

5月11日,訂閱號助手APP在APP store上線,用戶可以通過App快捷地編輯和發表內容,方便處理留言和回覆粉絲消息。

5月19日,文章開頭作者名字重新回到公眾號名稱前,原創標去框,文章發佈時間模糊顯示。此外,文章尾部,點贊按鈕從左側換到右側,右下投訴按鈕被挪到右上方的摺疊鍵裡;留言區的字體和間隙全面縮小,留言日期被隱去。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說起微信,怎能忽略小程序吶。小程序入口的進一步緩慢開放+降低第三方開發上線小程序的成本,有節奏的釋放小程序的能力,維護小程序生態的健康;騰訊已經選定了“遊戲”作為小程序重點試點建立標杆的領域。過去兩個月內,小程序的兩個更新:

3月29日,支持第三方快速創建並認證小程序;

4月17日,開放小遊戲的內測,個人開發者可以選擇小遊戲類目進行遊戲開發,並且,2018年內,每款小遊戲安卓內購流水在50萬元以下部分,騰訊不收取任何費用;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3月22日晚,“微信廣告助手”發佈《微信廣告新能力》,表示微信廣告從投放效率優化、廣告能力提升及流量場景拓展等多維度升級廣告能力。同時,文章還重點介紹了關於小程序廣告的推廣形式,並表示已在一線城市部分開通了朋友圈的二條廣告。

3月29日,微信開始支持小程序投放廣告。

4月1日起,微信公眾號底部廣告位和文中廣告位的流量主分成比例將優化上調,高閱讀活躍流量主可獲更高收益。同時,公眾號文中流量主功能全量開放。

5月17日晚,有公眾號運營者爆料,微信公眾號後臺收到“返傭商品(CPS)廣告插件測試邀請”運營者可以在圖文中靈活插入電影類目的商品,運營者根據商品的實際成交金額及返傭比例,可獲得相應的廣告分成。

這意味著,無論是對於微信,還是對於公眾號運營者來說,微信的變現能力都在進一步增強。作為一款志向遠不止於“售賣朋友圈廣告”的超級APP,微信顯然對於“如何增加生態玩家的變現途徑”會更為重視。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頻繁更新的背後

微信已經是一款用戶體量巨大的產品了,對於這樣的產品,“變現”和“商業化”永遠是一個轉不過去的話題。總體而言,現在開始做微信公號也不是沒希望的,而是將會迎來更多的可能。關於公眾號有不懂得問題,也可以給小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