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终结篇:千年奇绝谋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为人处世秘笈

《罗织经》,由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是中国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他第一次揭示了奸人为什么比忠者过得更好的奥秘。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毕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经,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中国的“阳谋”学派太多太多,或者说起码穿上“皇帝的新衣”,用阳谋来催动阴谋的发动,而《罗织经》却直接用阴凉凉、血淋淋的刀子捅开整部中国史甚至世界史,让人初看心头大震,冷汗淋漓,复看逻辑严密,自成一体。

有读者强烈要求解读《罗织经》,特意翻译全文共十二章,共分四篇四次发出,来看看《罗织经》是怎样成为阴谋学的扛鼎之作的:

《罗织经》终结篇:千年奇绝谋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为人处世秘笈

十、不择手段加罪于人可免自罪(问罪卷十)

【原文】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悯,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不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定矣。

人异而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招其害。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译文】

律法的好坏,不在条文,而在执行。刑罚的根本,不是为了惩罚罪犯,而是要让人明白什么是犯罪。

谁都可以被定罪,要加罪于人必须先确定对象。有罪的人不会自动招认,暗里举报罪行就会显露。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诏令就马上收监。犯人自我辩解是正常的,审讯时候不怜悯,用刑时候不手软,就没有不招认的。有拒不认罪被刑讯致死的,可用畏罪自杀来开脱。人没有不结党营私的,给一人定罪可以揭发他的同伙。供状必须完整,可以精心修改,但不要违反常理。事情做到这一步,罪案就成立了。

人有不同,思想也有差异。选择最弱之人进行攻击,他的精神就会崩溃。

一样的肉体,一样有恐惧之处,拿他最害怕的来严刑拷问,他肯定会屈服。怜悯之心不能有,有怜悯之心的人就无法证得自己的忠诚。对朋友应该从重惩罚,援助朋友只会能给自己招来祸害。

加罪于人可能会让你免于被人加罪,这样的事情再难办也要办。

《罗织经》终结篇:千年奇绝谋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为人处世秘笈

十一、想尽办法置人于死地才能富达自己(刑罚卷十一)

【原文】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亲,罚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人刑者非刑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贱则鱼肉,贵则生死。人之取舍,无乃得此乎?

【译文】

想置人于死地,莫过于诬陷他谋反;想让人服从,不用刑罚就办不到。刑讯要讲究方法,责罚要不断变化。施刑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人人都会认罪的。

聪明的人害怕祸殃,愚钝的人害怕刑罚;用语言杀人,是最高明的刑罚。聪明的人识时务,愚钝的人只知辩解;用不同的势来区别对待,是刑罚的出发点。

死可以承受,疼痛却很难忍耐,给人动刑要找他难以忍受的地方。有身份的人耐不住屈辱,人们都怕株连到亲友,处罚人就是要攻击他不愿受处罚的地方。有人不认罪,就给他加上比原来更大的罪名。得不到犯罪证据的话,就伪造和真的一样的证据。刑罚有做不到的地方,诬陷却没什么做不到的。不担心给人定罪有没有名目,只担心君主会不会猜疑。

被人用刑的人会指责用刑的人,责罚别人自己就不会受到责罚。遭受非人待遇地位就低贱,不受到责罚的人地位就会高贵。地位低贱就会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地位高贵就可以主宰别人的生死。人们的选择取向,不都源于此吗?

《罗织经》终结篇:千年奇绝谋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为人处世秘笈

十二、指鹿为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瓜蔓卷十二)

【原文】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恶无彰者,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则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寻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译文】

事情闹的不够大,就不会让人震惊;案件牵涉的人不够多,办案人的功劳就不够显现。上面要的是安定,臣子要的是宠信,因此冤曲一定存在,不可避免。

真正的荣耀是能带给其他人荣耀,真正的祸患是让其他人也遭受祸患。不是自己的荣耀千万不要拿来自恃,只要是他人的祸患就不能放过。罪名证据不足的,可以用其它的罪名来替代;恶行还没有显露的,可以给他加上他人的恶行。对于心腹之患,把他指认为是敌人的同伙;对于你怨恨的人,可以构陷他是奸诈邪恶的小人。

官吏的朋友,在老百姓的敌人;亲人的朋友,在仇人眼中也是敌人,所以敌人是变化不定的。荣耀时的朋友,潦倒时候是敌人;贫贱时的朋友,富贵了就成敌人,朋友是分时间阶段的。所以权力是不能丢的,丢了权力就失了根本。感情不能随便付出,太多表露自己的感情了就会招人猜忌。和人交往不可过于亲密,太亲密就会让人疑窦丛生。心事不能全盘托出,全盘托出就可能潜伏祸患。聪明的人不会给自己招祸,有才能的人会钻各种空子谋取功劳。诱惑别人上钩,再把他逮捕,就不会出乱子了。

《罗织经》为成功不择手段,为私己诛亲灭友。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君子,没有小人,只有时时变异的君上与敌人,只有万变不离其宗的权势与利益。我们明显看到身边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发生,而这样集大成的典籍却千年难得一见。阳谋激励人心,让人奋进,阴谋刺激人心,让人知奸。或许:知世故而不事故,做一个知奸的好人。才是《罗织经》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希望如此吧!您看呢?

《罗织经》终结篇:千年奇绝谋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为人处世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