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鳥」,尚結贊計除大唐「三良將」

在說這個事之前,我先交代一下背景,當時是貞元二年,也就是德宗李適的統治時期。當時也就是剛剛把藩鎮之亂搞平一下,可還沒等李適休息一下,咱們的主人公—吐蕃的宰相尚結贊就派兵入侵唐朝國界,肆意的燒殺搶掠。而我文題中的“三良將”可不是我自己給他們封的,是咱們的尚結贊同志在李晟同志那裡吃過苦頭之後,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唐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除之。”既要用計除之,那尚同志是如何做的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石三鳥”,尚結贊計除大唐“三良將”

李適

當時,尚結贊出兵沒多久,就被這三良將多路出擊,打的不要不要的,自己的國內也是發生了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尚結讚自己也是無奈,只能向大唐求和,而李適當時也不算昏,知道尚結贊這是給他搞緩兵之計呢,就沒同意。而我們的尚同志也不會放棄啊,於是就拿著厚禮和一封態度極好的信去見三良將之一的馬燧,給他保證好好的,說是要把之前侵佔的土地啥的都還回來。這個不動刀槍就能把東西都要回來自然是好的,於是馬燧就駐兵石州,向李適上報,極力主張議和。而當時的朝廷內還是分為兩派,肯定是有主站的和主和的。三良將也是很有特色,馬燧和宰相張延賞主和,而李晟和韓遊環和另一宰相韓滉力主出戰。而馬燧和張延賞主和的原因也和有意思,他倆都和李晟有過節。這裡最有用的人不是三良將,是管錢袋子和當宰相的韓滉。因此一開始李適還是決絕的,堅持主戰,但是沒過幾天,韓滉就染病死了,這就很巧了,而且對主戰派的打擊也是很大。主和的兩個人開始不厭其煩的和李適推銷自己的“藥”。無非兩個面,一個就是李晟的權柄太大,李適對他不信任了。另外一個就是李適和回紇有過節,他指望著吐蕃和回紇互相掣肘。

“一石三鳥”,尚結贊計除大唐“三良將”

馬燧

因為自己的猜忌和自己內心的對回紇的私怨,加上馬燧和張延賞的不放棄的推銷,李適最終決定要和吐蕃和解,還解除了李晟的兵權,只給了太尉的閒職。不久,李適就派出了自己的和平隊伍,為首的就是三良將之一的渾瑊。在渾瑊出發之前,李晟還特意說了一下,讓他加強戒備。而張延賞聽到之後,立刻就去進讒言,說李晟不想讓結盟正常進行。李適這時候就很聽話,立刻就找渾瑊,讓他和吐蕃人推心置腹,不能破壞和議。

而不久,吐蕃那邊就派人過來約定了何談日期,朝野都是一片高興,只有李晟一個明白人苦笑。不久,渾瑊派兵出發了,走了半個多月,吐蕃忽然要改地方,說是改在原州的土梨樹,還說一旦會盟成功,立馬歸還夏,鹽二州。當時的人幾乎沒人懷疑,只有神策軍的馬有麟將軍提出知道那裡地勢險惡,容易設伏,建議改在原州的平涼川。李適此時也是有點不安了,於是就立刻提出要改在平涼川。之後還命兩人去帶兵駐紮在原州附近,以便策應。

“一石三鳥”,尚結贊計除大唐“三良將”

渾瑊

在開始之前,尚結贊又通知渾瑊,要互派騎兵在對方區域搜索,以示結盟之誠,渾瑊想到李適說的要好好配合,於是就同意了,吐蕃騎兵在唐軍大營裡來回穿梭,而唐朝的騎兵一過去就被綁起來了,但是渾瑊這個老將也是毫無察覺,還是好好準備會盟,一點也不知道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了。渾瑊率著一眾文官,到達會盟地點時,突然,吐蕃大營就衝出大批人飛也似的衝到會盟這邊,一下子把唐朝這邊的人打懵了,大批的人在剎那間就沒了命,還好渾瑊有點反應,抓過一匹馬就怕了出去,而之前派的伏兵派上了用處,渾瑊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一石三鳥”,尚結贊計除大唐“三良將”

李晟

而這邊尚結贊玩起來自己的反間計,接見了幾個俘虜,特意說之前要不是沒有攻擊自己,並全力支持自己的和談事業,自己才能如此成功,隨即就放了馬燧的侄子。很明顯就是說馬燧和吐蕃勾結,把唐朝給買了。這樣手法粗糙的做法,李適還信了,而馬燧雖未賜死,但也是和李晟一個待遇了。

就這樣,唐之三良將,馬燧,李晟已為李適所忌,渾瑊已是獨木難支,大唐的缺口已被打開,吐蕃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在唐朝是暢通無阻。所謂:“尚結贊惡李晟,馬燧,渾瑊,曰:去此三人,唐可圖也!”唐,在這時,真的可圖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