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中國經濟崛起經驗的複製者

喜歡記得↑關注↑哦~

華夏幸福:中國經濟崛起經驗的複製者

華夏幸福是中國A股的一家上市公司。我給華夏幸福的定位是:中國經濟崛起經驗的複製者。牛逼到爆的定位。且看我的分析。

按照《樞紐》一書作者施展老師的說法,中國經濟崛起的秘密在於兩點:一個是既有效率又有靈活度的供應鏈網絡,一個是與之同時出現的基礎設施到位的工業開發區。

供應鏈網絡的效率體現在極致的分工;靈活性則體現為整個供應鏈不依靠某個、某國、某類、某產業企業為生,因為已經分工到了極致,所以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組合。

而基礎設施到位的工業開發區則為以上規模的企業群提供同時成長起來的便利性,包括政策、交通、資本。

一般的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的過程是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就是以業帶城。這是因為只有產業來了,當地勞動力固定在了產業上,才能有穩定的家庭、持續發展的消費水平,自然生髮出不斷成長的城市。否則就會出現所謂“鬼城”——城市起來了,沒有企業,也沒有人。

而中國卻走了相反的道路——城市化先於工業化。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中國趕上了特有的天時和地利。一方面,由於分稅制改革,地方政府搞土地財政,有了土地開發的原動力;與此同時,世界生產製造業開始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國加入WTO以後完全承接了這些轉移的產能,於是地方政府主動建設起來的工業園迅速入駐了專業分工的小企業,加工製造業就在中國非線性地發展了起來。

華夏幸福:中國經濟崛起經驗的複製者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這種特殊性能否複製。應該說很難複製,因為外國的土地一般是私有化的,這決定了政府主導大規模開發的難度,另外WTO這種歷史機遇哪有那麼多,更何況像中國這樣提供完備的產業鏈條的國家也不會有。

但有一些地方還是有複製的可能性。中國沿海因為交通便利最先受益,如果把這套經驗搬到中部或者西部地區是不是也可以?因為有了高鐵,中國國內很多節點城市都具備了以往沿海城市才有的交通便利和基礎設施完備的特點。另外,有些東南亞國家承接了中國轉移的產能,價值地理位置優越,土地政策特殊,也有複製的可能性。

華夏幸福以建設“產業新城”為核心競爭力。一邊從地方政府拿地、建城、建園區,一邊為園區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這相當於把中國最初發展的經驗重新複製了一遍。

華夏幸福“一手託兩家”,把企業的發展需求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需求撮合在一起,一方面建設房地產項目安置企業職工,一方面拿招商引資的抽成,另外建城的成本通過地方政府的稅收源源不斷地收回,這是先投入後產出的模式,一般賺快錢的房地產企業不會這麼做,因為非常難做成,但一旦做成,就成為“護城河”與核心競爭力,後來者想要再複製華夏幸福的經驗難上加難。

由於深耕這個領域多年,有很多產業合作伙伴,就如同一些商業區建起來就會有連鎖商業入駐一樣,華夏幸福的工業園區入駐企業也是連鎖式的。

所以,中國經濟崛起可遇不可求的時機,在華夏幸福手裡變成了可以複製的商機。隨著企業不斷做大,合作伙伴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高端,能滿足的可複製需求就越來越豐富,也會越來越不挑地方,這樣發展下去,規模不可限量。

華夏幸福:中國經濟崛起經驗的複製者

華夏幸福去“一帶一路”國家建工業園,不是踩熱點、拉關注,而是真有這個能力和視野。目前在印尼的工業園區已經開工建設,還有5個國家的工業園區也在同步規劃。這些國家主要分佈在東南亞,與“中國製造”形成的產業鏈區域高度重合,除了國情不同,生產建設的環節幾乎完全相似,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華夏幸福能做,其他企業為何不能做?這是因為,和政府打交道並非易事,政府與企業合作首先看信用,還要看資源,華夏幸福積累這麼多年的產業資源不是可以輕易複製的,另外其PPP模式獲得了中央政府的背書,這也是地方政府特別看重的;另外,這條路賺的是笨錢,也就是細水長流的錢,很多聰明的、有資源的企業未必看得上;第三,優質的工業園區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被華夏幸福捷足先登以後,剩下的都是沒那麼好啃的骨頭了,誰會來啃這些硬傢伙?

綜上所述,華夏幸福的經驗如果能突破京津冀的區域限制,在中國境內可複製,在東南亞可複製,那麼就意味著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複製。屆時形成的規模效應是現在無法想象的。更為可貴的是,中國經濟崛起的經驗如何可以複製推廣,將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