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博物館失火,2000萬件館藏文物付之一炬!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日,有“巴西故宮”之稱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熊熊烈火瞬間吞噬了這座擁有200年曆史的前王室宮殿,超過2000萬件館藏數據、文物與國家寶藏陷入火海。起火原因、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暫未公佈。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巴西國家博物館

巴西總統特梅爾發表聲明:“兩百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於一旦,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

據中新網消息,事故發生閉館之後的幾個小時,當時這座三層建築發生了火災。巴西電視臺播放的視頻顯示,大火已經蔓延到大樓的所有地方。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館藏巴西最早的人類化石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館藏隕石

博物館方面表示,火情嚴重,展品預計都將燒燬。

巴西國家博物館已建館200年,

館內藏品展現了從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起

一直到巴西成立共和國的歷史。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這些藏品有的見證了重要的歷史時刻,有的橫跨千百萬年的歷史。但這場大火可能讓這些文明和自然的痕跡全部毀於一旦。目前,該博物館具體損失情況尚未統計。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 現代建築博物館的火災危險性

現代建築博物館一般都是功能複雜,建築面積大,有的設有共享空間,空氣對流快,易造成火勢快速蔓延擴大。多數在裝修、裝飾中採用大量的膠合板,木工板、壁紙、地毯等易燃、可燃材料。 不僅增加了火災荷載,而且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氣,影響人員疏散和滅火。

  • 藏品和展品的火災危險性

博物館內的大部分藏品和展品本身就是易燃、可燃的,如絲、麻、皮毛、古舊圖書、字畫、動植物標本等。經長期存放,遇火極易燃燒。有的展品和藏品本身雖然是不然或難燃的,但其收藏和陳列時使用的箱、框、架和包裝襯墊的木絲、紙條、棉花、泡沫等都是可燃物。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2000万件馆藏文物付之一炬!
  • 電氣設備的火災危險性

博物館內安裝有大量照明燈具、音響、閉路電視、電動模型等, 使用的變壓器、電阻器、繼電器和電氣線路較多,尤其是在臨時展出期間,用電增多,負載突然增大,易引發火災。

  • 使用中的火災危險性

博物館在加工修復文物、施工、維修、及展出籌備期間,常需要進行油漆、噴漆、電氣焊作業, 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和油漆、稀料、酒精燈等易燃易爆化學品,易引發火災。同時博物館作為文化教育和旅遊活動場所,人員集中而且流動性強,不易控制,若管理不嚴,人員 攜帶火種或在館內吸菸,易埋下火災隱患。還有一些博物館將部分房屋出租作為娛樂場所和博物館,甚至開設飯店,造成很多火災隱患。

新聞多看點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

一、 切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

文物建築的產權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責任主體。

文物建築產權單位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依法建立並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職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消防安全責任人,統籌安排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屬於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文物建築應當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實消防工作計劃和消防安全制度,組織開展防火巡查和檢查、火災隱患整改、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等職責。

二、建立完善專門機構和專兼職消防隊伍

文物建築產權單位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設置(確定)內設專門機構,或者確定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具體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應當依法建立專職或者志願消防隊伍,結合實際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和滅火器材,定期開展防火滅火訓練。

三、嚴格消防設施管理

對文物建築應根據防火需要和實際情況,確定消防車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給水系統、消防設施、設備和器材,確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間距。用於參觀、遊覽和經營場所的文物建築,要切實採取人員的安全保障措施。

文物建築毗鄰區域和保護範圍內不得擅自擴建或搭建建(構)築物、佔用防火間距和消防車通道(消防道路)。對文物建築消防設施、設備和器材要加強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檢測,確保使用功能。

四、嚴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築內嚴格控制使用明火。用於宗教活動場所或者民居建築等確需使用明火時,應加強火源管理,採取有效防火措施,並由專人看管,必須做到人離火滅。

五、嚴格用電管理

文物建築內配電設備、電氣線路、電器選型、安裝等應符合相關規範和防火要求,並配備適用的電器火災防控裝置。文物建築內宜使用低壓弱電供電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電熱器具和大功率用電器具。確需使用的,要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制定並嚴格落實使用管理制度。嚴禁私拉亂接電氣線路,室內外電氣線路應採取穿金屬管等保護措施。對電氣線路和電器要定期檢查檢測,確保使用安全。

六、嚴格危險品管理

文物建築保護範圍內嚴禁生產、使用、儲存和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用於居民生產生活的民居類文物建築和其他作為住宿、餐飲等功能的文物建築,因生產生活需要使用燃氣,堆放柴草等可燃物,要採取切實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築內,嚴禁使用燃氣,不得鋪設燃氣管線,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並應明顯設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吸菸”、“禁止煙火”等標誌。

七、嚴格大型活動管理

在文物建築保護範圍內舉辦祭祀、廟會、遊園、展覽等大型活動,主辦單位應進行防火檢查,增設必要的消防設施、設備和滅火器材,同時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預先組織演練。要按規定事先將活動情況和消防措施報當地公安部門審核同意後,方可舉辦活動。

八、 全面開展防火巡查檢查

文物建築的消防安全責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應至少組織1次防火檢查,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管理使用單位負責人和其他員工防火意識和消防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

(二)開展日常防火巡查情況;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消防道路)是否暢通,防火間距是否被佔用情況;

(四)消防設施、設備和器材完好有效情況;

(五)消防水源是否滿足使用需求;

(六)有無違章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情況;

(七)電器產品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管線的敷設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

(八)按規定允許燒香、點蠟等使用明火的場所,是否符合相關規範,並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九)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措施情況;

(十)火災隱患整改和防範措施落實情況;

(十一)其他消防安全管理情況。

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應當對前款規定的第(三)、(四)、(六)、(七)、(八)、(九)項內容開展日常的防火巡查;文物建築對社會開放期間,至少每2小時進行一次防火巡查,並強化夜間巡查。

九、切實開展消防演練

文物建築產權單位和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明確每班次、各崗位人員及其報警、疏散、撲救初起火災的職責,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演練。在宗教活動、民俗活動等人員集中的重點時段,應當結合實際制定專門預案。

十、認真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文物建築產權單位和管理使用單位應當開展經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增強防火安全意識,掌握防火技能。單位人員應當懂得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疏散逃生自救。要結合實際對公眾開展消防宣傳,在醒目位置設立消防安全警示標識,張掛消防安全宣傳圖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