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中秋快乐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中秋将至,月色更浓。古人们赏月时想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描绘月色的?今夜,让大缸君陪您欣赏一些关于中秋月色的诗词吧↓↓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望月怀远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 | 杜甫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赏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秋宵月下有怀

唐 |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异乡月夜思念亲人而作。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 |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尾联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 |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上片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 |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

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

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

赏析:此词为赏月词,上片写中秋室外夜景,下片写室内宴饮赏月。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全词以月起,以月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阳关曲·中秋作

宋 |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中秋将至,大缸君邀您一起欣赏古诗词中的中秋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