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2018年3月18日,第十四天。細雨霏霏。

武隆達人老貓許秉寬先生說:武隆不僅是1000人來一次的地方,而是一個人可以來1000次的地方。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這些詩句不但是言情佳句,還揭示一種天氣現象。

“巴山夜雨”的諺語,就是因為巴蜀盆地多夜雨而得。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1年中夜雨67%,

春季夜雨69%。

我們來的時候正是春季夜雨紛紛的季節。

一夜的雨浸溼了大地、也浸溼了空氣,同樣也滋潤了一路的風塵。

旅行重在感受,無論你是怎樣的出行方式,在路上有所感受是最重要的。

車開在濛濛細雨中,板油路上泛著青光,山間的雲伴隨著你前行,這種感懷已經足夠情調了。

慢慢的開著車,走在盤桓的山路上,巴蜀的雨淅淅瀝瀝的刷洗著心境,眼前的迷濛令人陶醉。

先來到天坑村,這裡是位於天坑底部的一個村落,如果不是達人許老師帶我們來,這個地方很難找到。

滿地的泥濘已經說明了這裡目前的荒涼。

這裡也曾經是《爸爸去哪》的拍攝地,一共十幾戶的小村寨,坐落於著名的天坑底部。年輕人已經都出去了,只有寥寥的幾戶人家,還有留守老人看護著岌岌可危的老房子和一點菜地。

我們這些外來人,覺得這裡是個世外桃源,但是這些留守老人也只能把這裡看作是一種一生情感和生活的寄託吧!

我坐在這裡靜思,什麼才是生活的本意,是愛?是情?還是悠然見南山的情懷?

也可能只是為了一份悠遠的記憶和為了活著吧!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活著

最後要進入武隆景區的重點“天坑地縫”,這裡是景區的精髓。

天坑地縫,是一幅絢爛多彩的丹青長卷,這裡,可以一睹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的景觀。

石林、峰林、溶洞、窪地、天生橋、落水澗、盲谷、漏斗、豎井……包容萬象,應有盡有。

特別是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以及景象奇特的神秘地縫,令觀者為之傾倒和折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為奇妙的是,清澈碧綠的溪流,在這片石灰岩地區雕塑出一個神奇龐大的地下洞穴群。這裡是一塊最神奇的地方,千姿百態的地質,千奇百怪的洞穴。

而且這裡的山鄉風情,更像一首濃郁的土家族情歌,其純樸的民風民俗讓無數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景由心生,眼中的每一處景觀都是內心對世界的反映。

晚餐後,抱著極大的興趣,去觀看張藝謀遍佈大江南北景區”印象XX“的大型實景“印象武隆”。

本對這個土土的張導就不感冒,他宣揚的中華民族中的哀怨和悲慼而贏得外界的關注。

沒有看過太多的張導的各種印象,但是從奧運會的場面到個景區的印象,基本都碼到聲光技術和人數。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把這個“印象武隆”搞得這麼失去水準,無論是舞臺設計還是音響效果,到舞美編排,到故事的講述,基本沒有專業水平。

川江號子、烏江號子,是生活的縮寫,而不是全部。沒有表現出烏江沿岸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民俗風情、婚喪嫁娶等等,有其壯闊、有其悲壯、有其生活、有其浪漫。整體沒有表現出當地人民生活的積極樂觀的全貌。

今天不想上更多的圖片,只想把過去縴夫到舊照展示一下,給更多的人從視覺上感受他們的狀態。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生活就是真沒的自然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生活就是這麼的艱辛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生活就是這麼的努力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生活就是這麼的赤條條

跟著達人去旅行—武隆自駕行之十四

生活就是這麼的要拼勁全力

答疑:

1、為什麼縴夫都不穿衣服?

答:

(1)他們每天都和水打交道,溼衣服貼身容易造成皮膚病;

(2)衣服容易與纖繩和江邊的雜物牽絆,容易造成落水而亡。

2、縴夫的裸體,在過去比較封建的時代,是否有傷風化?

答:縴夫走的道,叫“纖道”,大部分是在沿江的石道和峭壁上,人跡罕至,他們每到有人煙的地方,都會高聲呼喊:“船來嘍”,讓女性避讓。

3、為什麼現在沒有縴夫了?

答:因為現在的江上面都是機動船隻,而且陸路運輸的成本很低,所有逆水行舟不用縴夫拉船而上了。

旅行是學習和思索最好的過程,酒後狂言多,本人一家之詞,勿噴!

巴山夜雨中,希望有個好夢!

更多精彩,明天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