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月下獨酌四首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花叢間提著一壺美酒,自酌自飲無相親相愛的人。

於是舉杯邀來明月,加上影子就有了三人。

雖然月亮不知道解酒消愁,影子也只會徒然隨著我轉。

(可又有何法?)暫且與明月、影子相伴,在這美妙的春光中一定要及時行樂啊!

我歌,月亮徘徊著,我舞,影子飄動著。

清醒時,我們交杯,我們歡笑,酒醉後,我們各自分散。

永遠就這樣無憂無慮的遨遊,相見在茫茫的天河中。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蒼天若不愛酒,那酒星就不應在天上;

大地若不愛酒,那酒泉也不應在人間。

天地既然都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於天。

早聽說清純的白酒可比聖人的高潔,還聽說渾濁的米酒好似賢人的渾厚。

聖人賢人既然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幾杯酒下去,就明白了人生的大道理,一瓶酒下去,就自然如神仙了。

我所得到的這酒醉後的樂趣,千萬不要傳給醒著的人!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三月裡的長安城,白天繁花似錦。

有誰像我一樣在春光中獨自憂愁?對此美景卻只知一味狂飲?

貧窮、富貴和壽命的長短,造化素來不同。

一杯酒杯下肚死生就沒有差別,又何必去管那世上的本來就難定是非的煩心事呢?

酒醉後失去了天和地,昏昏沉沉的獨自紮在枕頭裡。

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這種最有趣了。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其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那窮困愁苦千頭萬緒,而美酒只有那麼多杯。

即使愁多酒少,美酒一口愁就不會再來。

因而知曉了豪飲的人,酒喝酣暢了心境就會豁然開朗。

不去學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隱居首陽中而餓死,不學顏回經常空著肚子忍受飢寒而早死。

(解讀:辭粟,取自伯夷、叔齊“終身不食周粟”的典故,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山。顏回,孔子的最得意弟子,不幸早死。)

現在不暢飲,虛名有什麼用呢?

也不學畢茂世一邊吃蟹,一邊喝酒,狂飲了結一生,更不學夏桀 jié那樣酒糟成丘,美女如雲,紙酒金迷。

(解讀,1、蟹螯,螃蟹的第一對腳,如鉗。同《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雲,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2、金液,《漢武內傳》:"其次藥有九丹金液,紫華紅英,太清九轉五雪之漿。" 3、糟丘,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四卷:“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只須喝著美酒,乘著月色登上那銅雀高臺。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光寫喝酒?(全文直譯+趣解)

名詩詞解讀:

《月下獨酌四首》詩仙寫什麼呢?光寫喝酒?

第一首,確實是寫喝酒,卻喝出了浪漫。花前月下,良辰美景,繁華落盡,孤獨一個,喜盡愁生,無奈只有自酌自飲,喝著喝著,一個人喝出了三個人來,月亮不說話,那我來唱,影子老躲在身後吧,那我就舞。醒時交歡,醉後分散,也是一種無情的浪漫。

第二首,明擺擺地說喝酒無罪,天地賢聖都愛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不必求神仙,更是勝神仙。

第三首,說喝酒能消愁,不管是什麼人一杯酒下肚,死和生就沒沒有區別了,還有什麼好愁的呢,最有趣的是酒喝好了,就會睡得像只豬,自己都不存在了,能愁嗎?

第四首,總結喝酒的規則,第一能消愁,醉了什麼都不知道了。第二能開心,喝高時能寫詩,還浪漫。第三不喝酒不好,像伯夷、叔齊、顏回等名氣那麼大卻是餓死、早死,還不如我醉死。第四亂喝酒不好,像畢茂世因酒而丟官丟命不好,像夏桀王那樣酒色沉迷更不行。最後結論:

沒事喝幾杯酒,在銅雀臺上寫兩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