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誠法,讓僞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

知此士者而有術焉。

微察問之,以觀其辭;

窮之以辭,以觀其變;

與之間謀,以觀其誠;

明白顯問,以觀其德;

譯文

知人難,但知人是有方法的。(總體歸納如下)

仔細觀察後再提問,可觀察他的言辭;

反覆追問,使他語盡詞窮,可觀察他的應變能力;

再與他一起討論謀劃,可觀察他的誠心。

再正面直接地提問,來觀察他的道德取向;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

遠使以財,以觀其廉

(又曰:委之以財,以觀其仁;

臨之以利,以觀其廉。);

試之以色,以觀其貞

(又曰:悅之以色,

以觀其不淫。);

譯文

給他錢財讓他外出辦事,來考驗他的廉潔。

(或者說,把錢財交給他支配,可以觀察他的仁義,

還或者,讓他分配利益,也可以看出他的廉潔;)

用美色試探他,可以觀察一個人的貞操,

或者,讓他用女色勾引他讓他高興,

就可知道他是不是一個淫亂的人;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

告之以難,以觀其勇

(又曰:告之以危,而觀其勇。

又曰:懼之,以驗其特。);

醉之以酒,以觀其態

(又曰:醉之以酒,而觀其則。

又曰:醉之以酒,觀其不失。)。

譯文

告訴他事情很難辦,來測他的勇氣,

(或者,告訴他很危險,來試他的勇氣,

或者,嚇他,看他有沒有特別反應;)

讓他喝醉使他醉,可以看出他的姿態,

(或者,自己裝醉,觀察他是不是堅持原則,

還或者,將他灌醉,看是不是有失態行為。)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莊子》曰:

“遠使之,而觀其忠

(又曰:遠使之,以觀其不二。);

近使之,而觀其敬

(又曰:近之以暱,觀其不狎。);

煩使之,而觀其能

(又曰:煩之以事,以觀其理。);

譯文

《莊子》說:

“使他遠離,就可知道他是否忠誠

(或者說,使他遠離,觀察他有沒有貳心;)

讓他在身邊,就知他是否有敬畏心

(或者,近而親近他,看他是不是輕薄的人;)

派給他繁雜的工作,可掌握他的能力,

(或者,發現他做事是否有條理;)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卒然問焉,而觀其智

(又曰:設之以謀,以觀其智。

太公曰:事之而不窮者,謀。);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太公曰:使之而不隱者,謂信也。);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又曰:縱之以視,觀其無變。)。”

譯文

突然間發問,可測他的反應是否機智,

(或者,有意設個坑,就知他的應變能力。

姜太公說:處理事物有無窮的應變能力的人,是有謀略的人。)

迫切地要和他定個期約,來觀察他是否可信任

(太公說:辦事過程中不向你隱瞞消息,是有信用。)

使一群人雜然而處,來觀察他的神色

(或者,讓他看各種各樣的東西,可發現他的變化。)”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呂氏春秋》曰:

“通,則觀其所禮(通,達也。);

貴,則觀其所進

(又曰:達,視其所舉也。);

富,則觀其所養

(又曰:富,視其所與。

又曰:見富貴人,觀其有禮施。

太公曰:富之而不犯驕逸者,謂仁也。);

譯文

《呂氏春秋》說:

“仕途順利時,看他尊重誰;

身份顯貴時,看他追求什麼;

(或者,輝煌騰達時,看他所舉薦的是些什麼人;)

富裕的時候,要看他收養些什麼人,

(或者,富時看他幫助些什麼人。

還或者,看他富貴時,如何對待下人和百姓。

太公說:富貴了卻不驕橫奢逸的人,就叫做仁。)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聽,則觀其所行(行則行仁);

近,則觀其所好

(又曰:居,視其所親。

又曰:省其居處,觀其貞良;

省其交遊,觀其志比。);

習,則觀其所言

(好則好義,言則言道。);

譯文

聽其言,就可瞭解他的行為,

(行為仁義就是仁善);

親近他,就能知道他的愛好,

(或者,客居他家,就能知他喜歡親近什麼人;

或者,看他家中的父母妻子兒女,就知他是否堅貞善良,

看他交往的朋友,就知道他的志向。)

研習他,就可觀察他的言辭

(愛好和言行是否仁義道德);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窮,則觀其所不愛

(又曰:窮,則視其所不為非。

又曰:貧,視其所不取。);

賤,則觀其所不為

(又曰:貧賤人,觀其有德守也。)。

譯文

窮困時,要看他不喜歡什麼東西,

(或者,窮時看他是不是為非作歹,

還或者,貧窮時看他什麼事不願意做;)

地位低下時,要看什麼是他所不為的,

或者,地位低下時,看他的道德操守。)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喜之,以驗其守

(守,慎守也。又曰:喜之,以觀其輕。);

樂之,以驗其僻

(僻,邪僻也。又曰:娛之以樂,以觀其儉。);

怒之,以驗其節

(節,性也。又曰:怒之仇,以觀其不怨也。);

哀之,以驗其仁

(仁人,見可哀者則哀。);

苦之,以驗其志

(又曰:檢之,以觀其能安。)。”

譯文

讓他高興,可檢驗他的操守

(操守要慎重保持。或者說:高興時,可觀察他是否輕佻。);

讓他歡喜,能檢驗出他的嗜好

(嗜好是不正當的,或者說:使之歡喜,可觀察他是否儉樸。);

讓人發怒,可以考驗他控制力,

(控制力是本性,或者說:用仇恨使之怒,可觀察他是不是記仇的人。);

讓人悲傷,能知道他是否仁愛,

(宅心仁厚的人,見別人悲哀就會悲哀。);

讓人困苦,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志氣,

(或是,考驗他,看他否有安貧樂道的修養。)”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經》曰:

“任寵之人,觀其不驕奢

(太公曰:貴之,而不驕奢者,義也。);

疏廢之人,觀其不背越;

榮顯之人,觀其不矜誇;

隱約之人,觀其不懾懼;

少者,觀其恭敬好學而能悌。

譯文

《經》書說:

“受重用、寵愛的人,要看他會不會驕奢淫逸。

(姜太公說過:富貴而不驕奢的人,叫仁義);被疏遠、廢職的人,要看他會不會反叛或有什麼越軌行為;

榮貴顯達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自視清高和自誇自大;

默默無聞的人,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懼;

年輕人要看他能不能尊敬師長、愛好學習,還能與兄弟和睦相處。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人物誌》曰:

“夫幼智之人,在於童[齒乙],

皆有端緒。

故文本辭繁,辯始給口,

仁出慈恤,施發過與,

慎生畏懼,廉起不取者也。”);

譯文

《人物誌》說:

“幼年的智者,看口齒是否靈俐,

這都是有可見的苗頭的。

所以說,有文才的人從小就辭藻豐富,

有辯才一開始口齒就靈俐,

仁愛出於慈善憐恤,

好施生於大方,謹慎生於畏懼,

廉潔起自不拿別人的東西。”)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壯者,觀其廉絜務行而勝其私;

老者,觀其思慎,強其所不足而不逾。

父子之間,觀其慈孝;

兄弟之間,觀其和友;

鄉黨之間,觀其信義;

君臣之間,觀其忠惠

(太公曰:付之而不轉者,忠也。)。”

此之謂觀誠。

譯文

壯年人,要看他是否廉潔實幹,勤懇敬業,大公無私;

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慮慎重,在身體精力都不足的情況下,是否還要比年輕人努力。

父子之間,看他們是否慈愛、孝順;

兄弟之間,看他們是否和睦友善;

鄰里之間,看他們是否講信義;

君臣之間,看君主是否仁愛,大臣是否忠誠。”

(姜太公說:“給予他的東西能不輕易丟棄、轉讓,才是忠。”)

這些用來識別人的方法叫“觀誠”。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傅子曰:

“知人之難,莫難於別真偽。

設所修出於為道者,

則言自然而貴玄虛;

所修出於為儒者,

則言分制而貴公正;

所修出於為縱橫者,

則言權宜而貴變常。

譯文

傅玄說:

“識人的難處,最難的是辨別真偽。

如果一個人的修學的是道家,

他就會說順其自然,

崇尚玄妙虛無的意志;

如果是儒家,

一開口就是禮儀制度,

崇尚公平正直;

如果是縱橫家,

就好談論權力、機變,崇尚改革、變法。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九家殊務,各有所長,

非所謂難。所謂難者,

以默者觀其行,

以語者觀其辭,

以出者觀其治,

以處者觀其學。

四德或異,所觀有微,

又非所謂難也。

譯文

諸子百家各有不同的追求,各有所長。

這不是我們所說的識人之難。

我們所說的識人的難處是:

當一個人靜默不動的時候,怎樣才能知道他將如何行動?

當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怎能知道他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在他從政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業績?

在他賦閒的時候,他的學識如何?

這四種情況雖然各不相同,

仔細觀察,就能以現其中的微妙之處。

這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難處。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所謂難者,

典說詭合,轉應無窮,

辱而言高,貪而言廉,

賊而言仁,怯而言勇,

詐而言信,淫而言貞。

能設似而亂真,

多端以疑暗。

譯文

我們所說的難處是,

引經據典卻是心懷陰謀詭計,

轉變應對,方法無窮,卻是見風使舵,八面玲瓏。

不知羞恥卻標榜自己品德高尚;

貪得無厭卻滿口清正廉潔;

殘害眾生卻偏說自己多麼仁慈;

怯懦無能卻說自己英勇非凡;

為人奸詐卻信誓旦旦;

淫蕩好色偏偏裝出堅貞不二的樣子。

以上這些偽君子,能以假亂真,

詭計端使人分不清他們的陰暗。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此凡人之所常惑,

明主之所甚疾也。

君子內洗其心,

以虛受人,立不易方,

貞觀之道也。

譯文

這是凡人經常被迷惑的原因,

也是聖明的君主最為痛恨、忌諱的。

真正的君子能通過洗滌心靈

來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卻不容易被謊言所迷惑而輕易改變自己的人生立場,

這才是真正明白了識人之道的人。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九流有主,貞一之道也。

內貞觀而外貞一,

則執偽者無地而逃矣。

夫空言易設,

但責其實事之效,

則是非之驗立可見也。”

譯文

百家九流有自己的主張,和一貫堅持的原則。

內心有了正確的觀察人的方法,對外堅持原則,

那些偽裝者就無處藏身了。

說空話容易,

但只要以事實來檢驗其效果,

那麼是非馬上就暴露無遺了。”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故韓子曰:

“人皆寐,盲者不知;

人皆默,喑者不識。

覺而使之視,問而使之對,

則喑、盲窮矣。

譯文

因此,韓非子說:

“人都睡著,就無法分辨誰是盲人;

人都不說話,就無法知道誰是啞吧。

醒來後讓他們看東西,

提出問題讓他們回答,

啞吧和盲人就無法隱瞞了。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發齒吻,視毛色,

雖良、樂不能必馬;

連車蹴駕,試之行途,

則臧獲定其駑良。

譯文

看口齒,觀毛色,

即使是最優秀的伯樂也看不出哪匹是好馬;

只要讓馬駕車奔駛,

在路途上測試,就是根本不懂相馬的奴僕臧獲也能辨別那是好馬還是駑馬。

觀誠法,讓偽君子無可遁形《反經》知人篇之識人術之二

原文之引文

觀青黃,察鍛銷,

雖歐冶不能必劍;

陸斷狗馬,水截蛟龍,

雖愚者識其利鈍矣。

是知明試責實,乃聖功也。”)

譯文

看顏色和鑄鍛的紋理,

就算是善觀劍的歐冶子也未必知道這劍的好壞;

只要用劍宰狗殺馬,斬截蛟龍,

即使是蠢人也能分辨劍的鋒利和鈍劣。

由此可見,聰明智慧的人通過測試求得事實,就有了出神入化的識人功力。”

名詩詞解讀2018年9月27日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