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系列述评:上下同心共绘新“居”蓝图

原标题:上下同心共绘新“居”蓝图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系列述评之三

宿迁网讯(记者 葛明 王晨 魏欢庆)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结合宿迁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宿迁市委、市政府下足了功夫。

自7月下旬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相关要求后,市委、市政府立即落实,紧锣密鼓地开展行动———

7月28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召开,就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发出动员令。随后,我市党政代表团于8月初远赴陕西专题学习考察当地在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方面的经验做法。

8月18日,市委书记张爱军深入洋河镇和卢集镇,专题调研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要求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指导全市面上工作。8月21日上午,张爱军又听取了专题汇报,对全市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9月11日上午,张爱军就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听取各县区和部门工作汇报,部署有关工作。9月20日,我市紧跟省委、省政府工作步伐和节奏,召开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任务,全面部署推进这一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研判谋划、数次研究部署,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的决心和态度。如今,这项工作的“时间表”和“作战图”已经敲定,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市级统筹、县区负责、乡镇实施”的要求,市级层面成立了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指挥部,具体负责全市面上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制定、审核把关、督促检查等工作。市级领导分别挂钩县(区)实行包片联系,指导县(区)做好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实体化运作,从市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抽调了精干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连日来,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自觉主动向市委、市政府看齐对标,迅速展开行动,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攻坚战在宿迁全面打响。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要把这件好事做实、实事做好,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做到“领导包片、县区包干、部门包块”,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地,市直部门重点是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支持配合力度,对推进农民改善住房条件工作中涉及的条线工作进行包块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乡(镇)为全市面上顺利推进打好基础的责任重大,宣传发动、搬迁安置、管理服务、维护稳定等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在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按照程序规则办事,尽可能减少矛盾、规避风险。

在房屋评估、搬迁方式、补偿标准、过渡补助和搬迁奖励等各方面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公开透明,落实好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操作,防止因信息不畅导致互相攀比、滋生新的矛盾。

无论是研究制定政策,还是具体推进落实,都要坚决守住“底线”、不碰“红线”,都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侵害群众利益,坚决防止出现“一刀切”现象,确保在法律框架内和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势在必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好,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各地、各部门、各级干部要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系统谋划、有序实施,苦干实干、稳妥推进,努力让全市农民尽快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