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不知道為啥,爹媽在家庭群裡說話總喜歡艾特一下自己的孩子。臨近中秋、國慶,在密集的震動聲中我患上了微信恐懼症。

“爸爸媽媽真的好想你。”

最近這個星期,他們瘋狂地暗示我:諸如“東歐25度很舒服”,“現在酒店好便宜”,“機票快要訂不到了”,甚至拿出殺手鐧,“爸爸媽媽真的好想你。”說白了,就是希望我能夠帶他們一起旅遊。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其實很多小夥伴都和我一樣,想做一個孝順的小孩,帶著爸爸媽媽闖天涯走四方,只是這條路上的艱難險阻,九九八十一難阻攔著我們。

正值兩大國定假日來臨之際,來看看小夥伴們在和父母的旅程上,都為啥心累?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那個我旅行時在景點會吐槽的中年大媽,很有可能就是我媽。”

每次去景點,總有老阿姨喜歡霸佔某些石碑拍照,還是一人排一個團的隊,一拍就拍一套廣播體操,老姐妹們不來,她就不從石碑上下來,下面圍著一群面面相覷的遊客們。

“快點來,快點來,位子佔好啦。”

直到這次我們一起去了陽關,我媽為了讓我在陽關拍個照,就差沒在廣闊沙漠中抱住那塊碑,我才知道,那些在旅遊景點會被我吐槽的老阿姨,很可能就是我媽。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我家不住機場,我媽嗓門兒咋那麼大?”

如果說在幾千公里外會患上微信恐懼症,那在和爸媽旅遊時,會患上的就是“姓名恐懼症”。

“阿寶,來拍照來拍照。”

“阿寶~阿寶~~阿寶~~”

“NXY!NXY!NXY你在哪呢?”

在家裡窩在沙發上我媽叫五遍我都不願起身,在旅遊時,一遍,最多一遍,聽到名字條件反射彈起身衝過去微笑道,“媽媽你能不能小聲一點。”喊完乳名喊大名,真的相當害怕了,我家又不住機場,為啥我媽嗓門這麼大?

“我不想被人指指點點。”

我爸媽出生在農村,不大不小算個暴發戶,我爸總喜歡穿著閃閃的衣服,沒錯,就是那種80年代古惑仔電影裡一抓一大把的那種;我媽總愛插隊,她的人生至理 “聰明的人要做聰明的事。”

我媽酷愛插隊,闖紅燈,我說了千千萬萬次。有一會,在香港海洋公園門口,出租車隊伍排得並不長,也就十幾個人,老太太非要站在非出租車隊伍裡伸手攔車,甚至打算直接衝到正在排隊的出租車裡。

當我不願上車,還被她罵說磨磨唧唧時,我只想說,我真的不想做那個不遵守社會秩序的人,我不想被指指點點。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我不想把酒店的拖鞋肥皂木梳洗髮露沐浴露潤膚露咖啡包茶包都帶回家。”

我媽雖然現在屬於富有人群,可她經歷過的童年讓她養成了相當節儉的習慣。

住越好的酒店,拿的越多真是我媽行為的寫照。住文華東方,問服務員多要幾個香包,住半島,多要幾個茶包,總之離開酒店必定洗劫一空。

當然這樣的行為有一個好處,出門旅遊再也不用擔心旅行裝了。不過每次退房時還是希望媽媽不要用相當飢渴的語氣特地打電話到我的房間對我說,“寶貝,拖鞋香皂木梳都要拿好哦不要漏掉了哦。”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我想有點夜生活。”

在外旅遊,吃完晚飯,差不多七八點,總是要慢慢回酒店了,回房還不忘打個電話,“爸爸媽媽累了,不要玩手機了,你也趕緊睡覺,明天還要早起呢。”

可是在香港這種地方,總得有點夜生活嗎,不說美麗邂逅和激情豔遇,情迷夜中環總是嚮往的。

然而,但是,可是,十點,沒錯就是十點!說好已經睡了的爸媽打電話來房間查房,發現沒人接電話,開始瘋狂打手機。

26了,我真的只是想有點夜生活啊。

後來,我和我哥在酒吧遇到了我爸媽,四目相對,瞭然於胸。

“我真的不是當地人。”

爸媽總有一些看似普普通通卻具有超高難度的要求,比如,我想吃當地最特色的餐廳。

“土耳其人都喜歡吃這種嗎?一點都不好吃。”

“你到底有沒有帶我們去最正宗的餐廳啊?”

“明天不吃了不吃了。”

旁邊中國人不少,聽著我媽大聲地叨叨,尷尬值爆表,只想說,我真的不是當地人。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我真的不會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走在德國的街頭上,我爹大手瀟灑一揮,問我,“那張報紙上寫了什麼新聞啊?”我還沒來得及說我看不懂,下一輪奪命質詢來了,“你不是會英語嗎,給爸爸講講。”

聰明的我選擇逃避這個問題,笑著說我沒看清楚,爸爸媽媽的考驗從不會止步於此。

去火車站買票,指著三十幾個字母的德語地名問我這是哪。zqsgdbq, 我的德語再好也不至於連地名都知道。

“那你這麼多年都學什麼了?還說會德語呢。”

“......”

“為什麼要花300塊坐旋轉木馬?”

某年某月,舉家出遊珠海長隆海洋世界。多好啊,這麼多遊樂設施,我和我姐來到了天堂。

剛買完門票拿完地圖,我們規劃玩要去的項目喜滋滋準備出發的時候。耳邊傳來一陣尖叫,是過山車上傳來的。這時耳邊傳來一陣魔音:

“這種事絕對絕對不可以去做的,人要掉下來的,你沒看過新聞嗎,那個xxxx停住了半個小時哦......那個碰碰車也不可以,上次有人翻車了諾,還有那個......我覺得你可以做做旋轉木馬。我們會隨時打電話看你們在幹嘛的哦。”

“我為什麼要花300塊來坐旋轉木馬?”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巴黎真的不只有埃菲爾鐵塔。”

那會兒住在埃菲爾鐵塔步行可到的香格里拉,我媽透過房間夜看日看埃菲爾,我真的以為她愛得深沉。

後來知道原來是她只知道這一個景點,沒有關係,我們多看看就好了。可是這份熱愛竟然變成了我們的負擔?

她要求早上趁埃菲爾鐵塔沒人的時候去拍照,等景點開門,她還要上一下塔。好不容易我們去巴黎市內逛了一天,晚上,她還要登塔看夜景。第二天早上,因為前一天的照片不滿意,她還要去重拍。不僅她拍,她還非要給你拍,在一些你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拍照的地方讓你以一百種姿勢拍照,比如,一塊雕刻了的金子或是石頭邊會傳來她們的尖叫,“哇,好精緻哦,拍下來拍下來!”“蹲下來,蹲下來!”

“媽,巴黎真的不只有埃菲爾。”

“我不拍這個,她們怎麼知道我在巴黎呀。”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我在無數個小鎮買過一樣的銀飾和絲巾。”

別跟我說鋼鐵直男不愛逛街,中年人的購物慾一上來真是誰也擋不住。

“啊呀寶啊!這裡的銀是特產哦,我們買一點回去放在家裡吧。你帶這個耳釘好看哦還不會過敏。”80年代鏤空雕花款恕我欣賞不來。

“哇這個絲巾拍照肯定好看!”媽媽披著五彩絲巾衝進了絲巾店開始瘋狂選購,恕我直言,城隍廟,寬窄巷子,國內無論大大小小哪個景點都有一模一樣的店。

最後,媽媽把自己的圍巾混在了新買的圍巾裡,傻傻分不清楚。我真的在無數個小鎮買過一模一樣的銀飾和絲巾,他們怎麼就不相信呢?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學歷史的逛逛大英博物館怎麼了?”

每回去博物館,我媽都一臉不情願。雖說大英博物館是必打卡景點,他們的震撼也只停留於,“這個博物館的外觀真的好好看哦!”

等逛完了炫酷的木乃伊,我爸媽就開始惦記起了下個景點,每次的行程安排都跟打仗一樣,一個一個地打卡人海,為了讓我趕緊意識到該出去了。他們瘋狂暗示:

“哎呀,怎麼這就有點餓了。”

“走,我們去買麵包。”

“哎呀,今天起得好早哦,有點困。”

“那我們晚上好好休息。”

暗示不成,開始“諷刺”:

“你說你看得懂啥哦?”

“媽,我一個學歷史的逛逛博物館怎麼了?”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距離產生美。”

旅行最可怕的,其實來自於,飛機上,火車上,輪船上,那24小時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相處:

“那個我們老房子對面的阿紅要結婚了。”

【你為什麼還沒對象?】

“你堂哥又拿了獎學金,真好,出國留學都不用花錢。”

【為什麼你連國獎都拿不到?】

“你多喝水啊,你看看你的皮膚,還不如你爸。”

【你怎麼天天喝可樂?】

這時候,低下頭玩手機?

“天天就知道玩手機,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你抬頭啊!”

爸媽在旅行中弄死我的一百種方式

“爸爸媽媽,小時候你牽著我的手,長大了讓我挽著你走。”

雖然和爸爸媽媽總有很多瑣碎的小矛盾,和他們的旅遊也總是很糟心,可是問了那麼多小夥伴,他們嘴上說著“糟心”,嘴角卻一直掛著笑意。

可能血緣就是有這樣神奇的力量吧,就算她叨叨,就算他無聊,就算他們不講文明,我們也心甘情願地耐心說著,細心陪著。

小時候你們牽著我的手怕我走丟,長大了我也想好好地挽著你們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