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日本武士道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在日本,武士道思想是兼收并蓄了神道教、佛教、儒教等思想的“集合体”。笔者认为神道教、儒教是对武士外在行动的指导;禅宗思想是关注武士自己本身,即内在修为,这其中也包括武士的生死观问题。因为武士道在日本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所以深度来解读武士道,特别是与禅宗的关系在笔者看来就比较重要。这对了解日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日本民族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更利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一、武士道的名称和定义

自从五经博士王仁东渡日本以来,为日本带来了中国的儒家文化。通过对儒家文化数百年的吸收学习,日本民族逐渐结合本国特点依照儒家伦理思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伦理道德规范。大化革新是日本早期吸收儒家文化的成果。随后佛教的传入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著名的平安文化和飞鸟文化在此基础上受佛教文化影响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所有制形式“班田制”逐渐衰落,“庄园制”代之而起。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促进了政治的变化,武士阶层作为一种新兴社会力量登上了日本历史舞台。武士道是伴随着武士阶层产生而出现的代表其武士阶层意识的一整套观念,包括武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平安时期的酝酿,到镰仓时期的初步形成,再到江户时代则日臻于完善。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公务员”,其阶级意识——武士道思想直接影响着其它阶层的价值取向,乃至到现今在日本人意识中,武士道思想仍具有普遍主义的价值。

禅宗对日本武士道的影响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

二、武士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作为日本具有普遍主义的武士道思想,不是在一两天之内就形成的。它是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多个时代的传承才形成的。武士道思想是一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政治条件下,吸收了神道教、佛教禅宗、儒学思想。所以说,武士道思想是一个“综合体”。武士道作为一种思想,从产生到形成经过“行动的武士道——观念的武士道——精神的武士道”的发展过程。这是受历史等原因影响的结果。

1. 镰仓武士道

镰仓幕府(1185—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1185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成立,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武士道的起源是日本的镰仓政府,后来经过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而形成。镰仓武士道提倡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它所领悟的是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表面,而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日本武士道对佛教和儒家思想的领悟是满足不了的,所以为日本原来有的神道教所充分提供了机会。

2. 室町武士道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建立了武家政权。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对立、尊氏与直义的对立等,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政权才稳定下来。由强大的守护大名任“管领”等要职,辅佐将军。应仁之乱与细川政元的政变之后,幕府势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驱逐,幕府灭亡。

室町武士道时期是以死的觉悟为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武士必须对君主忠诚,对长辈孝顺。和镰仓时代相比,对忠诚和孝顺有轻重之别,这是武士道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理据。

禅宗对日本武士道的影响

日本临济宗初祖荣西

3. 德川时期的武士道(17—19世纪)

自从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日本武家社会达到了武家封建中央集权制的顶峰。进而进入了一段较长的和平大一统的社会。从此,武士的军事职能被削弱了。江户时代以前的武士主要从事攻占、杀伐等军事方面的职责,其主要职能就是战斗。随着统治的稳定,日本社会进入了持久和平的时代,武士作为国家的支柱,转变职能,集中居住在城下的都市里,开始掌管政治事务,变成了管理社会的官吏。昔日驰骋征战的武士,这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样,武士的社会职能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的主要职能不再是战斗员,而是行政管理者,也就是转化为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治理。社会的长治久安,使武士摆脱了原来的征战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有机会习武学文,由一介武夫变成了文士。武士道思想继续兼收并蓄的向前发展,以适应武士阶级新身份的需要。

三、禅宗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日本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国家,自飞鸟时代佛教就开始传入日本,到了奈良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奈良六宗。再到平安时期,佛教开始走向了平民化。以镰仓时期为界限,以后的佛教可以称之为廉价佛教。日本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髓,建构着自己的文化。佛教文化在当时是先进的文化,在日本被用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从飞鸟到明治维新这一千多年,佛教在日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奠定了日本是佛教国家的基础。

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结晶,凝结着几代宗师的心血。特别是到了慧能,禅宗形成了自己的宗派。慧能开创的是南宗,弘远开创是北宗。慧能被禅宗尊称为六祖,可见他对禅宗的贡献之大。六祖之后产生了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两家。青原一系形成曹洞、云门、法眼三个宗派;南岳一系形成沩仰、临济两个宗派。禅宗派系中临济、曹洞传承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比较大。这几个派系中传到日本的有曹洞、临济两宗。荣西传给日本的是中国临济禅,道元传给日本的是中国曹洞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日本禅宗的两大流派。

荣西在京都创立了一所建仁寺,著《兴禅护国论》一书,在该书中他认为禅法的弘扬有助于促使国家兴盛。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一新宗教不同于皇室和贵族宗教,有助于强化和镇定新兴的武士阶级武士的心灵。禅教导人即使是武士也必须要内省,并思及道德和责任。

禅宗对日本武士道的影响

新渡户稻造名著《武士道》

道元把曹洞宗带回到日本,著作有《普劝坐禅仪》和《正法眼藏》等。道元倡导“只管打坐”的修禅方式,强调修禅必须出家修行,认为在俗修禅、悟禅不彻底。他认为临济禅所依据的《楞严经》是祈祷性的,因而加以排斥,并厌恶临济禅与世俗妥协、与权势携手的态度。道元有意矫正政府的反常系统,乃前往劝告当时的统治者北条时赖,让这位实际的统治者还政于天皇。在这请求未被同意的时候,他立刻离开并隐居于他在越前地方所建的永平寺。这样更加深了统治者对他的尊敬。据记载,道元在镰仓的一位学生被说服去取《土地赐予状》给师父。那僧人愉快的照做了。在接受之后,道元颇为愤怒,立刻赶走了这位学生。他命令打坏这僧人所坐的椅子,并把椅子下面的土地挖掉三尺深,把泥土都抛掉了。在这次事件之后,道元比以前更受人尊敬。从此禅在人们之中大为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