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在蒲松齡寫的小說《聊齋志異》裡,有這樣一個魔幻的故事:說在遙遠的海外,有一個海島組成的國家。這裡的民眾都是相貌醜陋的羅剎。在羅剎國,有一座在海上的市場,來自四海的鮫人,都要來此互市貿易,於是這裡被稱為“羅剎海市”。蒲松齡所說的“羅剎海市”,當然由歷史原型,他描述的是中國古代,在東南沿海,我們與外國人進行的海上貿易。而在遙遠的內陸,也有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市場,古人稱為“長安鬼市”,這個詞,讓人不明覺厲,細思極恐,這真的是一個由魔鬼雲集的市場嗎?

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唐代的長安,是中國最大的都市。憑藉著巨大的影響力,這裡不僅吸引著各國的使節商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賈也是雲集於此,長安就是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可是,如果哪部電視劇也用燈火通明和熱鬧繁華來形容晚上的長安,那就大錯特錯了。晚上的長安,幾乎是一團漆黑的死城。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要從唐朝實行的一項制度說起。

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為了保證國都的穩定,唐朝實施了“宵禁”制度,所謂的“宵禁”,指的是每天晚上二更以後,即晚上的9點後,將禁止行人再隨意在大街上走動,老百姓必須要回家閉門熄火睡覺,直到第二天的五更,也就是從凌晨的三點開始,才可以再次出門活動。而且,為了便於管理和安全,長安城還被隔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方格,這些小方格被稱為“坊”,到了宵禁的時刻,不但老百姓不能出門,這些“坊”還會被鎖起來,防止老百姓自由走動。所以,在唐代,晚上喝酒練攤是不允許的,男女半夜談對象壓馬路,也是會被抓的!

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然而,即便有如此嚴格的制度,也壓抑不住老百姓對“夜生活”的渴望,還有的人家,因為迫於生計,也需要出來擺攤,換點銀子度日,所以他們還是要搞一些處於官府管制灰色地帶的“黑市”。在二更過後,官府通常會進行一次巡夜,對街道上的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勸戒沒有回家的人趕緊回家。當這次巡夜後,憋在家裡的人們,便會到約定地點集合,開市貿易了,然而,當發現巡夜者又要來時,他們又會打游擊一般的四散奔逃。這當然是在管理最為嚴格的長安,如果是在唐朝其他地方,管理肯定也就鬆散許多,不需要如此擔驚受怕了。

而最初的時候,許多人不知道還有“鬼市”的存在 ,他們只聽得遠處似有人的竊竊私語之聲,還以為真鬧鬼了,於是,坊間傳聞,長安城裡有“鬼市”。一傳十十傳百,“鬼市”之說便傳開了。人們用8個字形容“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在“宵禁”時間營業做生意,不僅沒有官府徵稅,更無須租用店面,擺一個攤位即可,自然利潤比白天賺的還多。於是,更多的人選擇出來,在“鬼市”做生意。

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鬼市”的存在,反應了當時人們對商品和夜生活的需求,只是這種需求被官府給壓抑住了。到了宋朝,官府則全面廢除了“宵禁”,當時的都城開封,成了一座不夜城。在大唐興盛起來的鬼市,從此銷聲匿跡了。而作為一種傳統,現在許多城市又打出了“鬼市”的招牌,甚至將它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起來。

傳說中的長安“鬼市”,是否確有其事?真相很簡單,卻令人心酸!

“鬼市”的起源,其時挺令人心酸,這也是老百姓被逼無奈的產物。當然,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當時的大神探狄仁傑聽說有“鬼市”,會作何反應,他會不會親身去調查一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