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這幅圖是鬼市一位藏家的藏品,一些朋友可能一眼就看出來這個蟬的身份、材料,甚至年代。那麼,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用途呢?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在瞭解其用途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蟬有哪些特點和象徵意義。

羽化重生。蟬幼時生活在土壤中,之後出土羽化,成為成蟲。漢代以來,人們皆以蟬的羽化來比喻人能重生。因此,漢代以後流行將玉蟬作為隨葬品放於死者口中,稱作琀蟬,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復活。

品性高潔。《史記·屈原列傳》中說:“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也喜歡作文詠蟬,或以蟬自喻。蟬在脫殼成為成蟲之前,一直生活在汙泥濁水之中;脫殼化為蟬時,飛到樹枝上,只飲露水。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一直為古人所推崇。

古人根據蟬的生理特性而賦予其高潔、通靈的象徵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其與更多含義聯繫在一起,比如將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蟬週而復始,延綿不斷的特性,也寓意著子孫綿延。

古代玉蟬根據實際功能,可以分為

佩蟬、冠蟬和琀蟬三種。三者的區別在於,佩蟬在頭部有對鑽而成的孔,用以穿系佩帶;冠蟬則於腹部穿眼,以方便縫綴固定在帽子上;琀蟬則周身無孔,是專用於死者口中所含,因此名為“琀蟬”或“含蟬”。

玉蟬的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遺址中,就發現了不少蟬形玉器,推測應屬於佩玉。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之後的商代至戰國墓葬中,也常有玉蟬出土,此時的玉蟬大多是以懸掛佩戴用的裝飾品出現的。這一時期的玉蟬大多形制古樸,玉材質地欠佳,多為半石質。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蟬身用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紋飾簡單。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迄今為止,最早發現以玉蟬作葬玉中的口含,出土於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早期墓。這種習俗直至漢代才普遍流行,並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代玉蟬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僅有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方便佩戴的穿孔。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線條鋒利,有的尾部甚至扎手。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總體來說,漢代玉蟬傳世品和墓葬出土都比較多,時代特徵明顯:造型規整,變化較少,因此在收藏中比較容易分辨。

到了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多出土於江南墓葬中。此時由於戰亂影響,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魏晉南北朝以後,隨著禮制為中心的用玉製度衰落,葬玉逐漸消失,玉蟬也隨之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直到宋代,仿古之風盛行,玉蟬也開始重現。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明清時期的玉蟬一般分為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這一時期的玉蟬作為佩飾用的功能日漸突出,紋飾刻畫上也開始精雕細琢,刀工精細、紋飾多樣、脈絡複雜,有的兩翼張開,腹部凸起,更有立體感。最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玉蟬邊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圓角,這是判斷是否為漢代玉蟬的重要依據。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玉蟬的初判

目前市場上的玉蟬造假流行的是在材質和年代上進行作假。因此,在辨認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材料上,作假的有石材、玻璃石英和高分子材料三種。對於以石蟬充玉蟬的,玉料質地堅硬,一般金屬刀具無法刻劃,可以通過刻劃等方法來檢驗其硬度;對於以玻璃蟬充玉蟬的,我們可以用用肉眼觀察裡面是否有料泡,邊緣是否有磨沙細粒等方式來判斷其是否具有玉的緻密性和堅韌性;而對於以高分子材料來冒充的,可以通過觀察表面是否有天然玉紋和玉筋來初判,而要準確判斷則需要用儀器檢測。

關於玉蟬,你瞭解多少?

而在色質上,人們通常以“傳世古玉”有無“包漿”“出土古玉”有無“沁色”,作為鑑別的依據。

傳世玉蟬經過常年的空氣侵蝕及把玩時人的汗液、分泌物的浸潤,表面會產生一層光潔潤澤的“包漿”。仿製的“包漿”淺薄而不濃厚,與真玉蟬表面的包漿完全不同。

出土古玉蟬長期受地下各種物質的侵蝕,受地氣的燻蒸,內部會發生一些變化,出現“土斑”“土鏽”等各種顏色,俗稱“沁色”。真正出土的古玉蟬,沁色自然均勻,帶有舊氣,而造假的沁色通常不自然,顏色也比較醒目。


中國人對玉有著獨特的情感,古人認為玉是“山川之精英,人為之精美”。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玉在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含義。起源於石器時代的葬玉,古人也認為其擁有特殊的功效。當然,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