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在山東省德州市區“方向機廠”門外迎賓大道路西,有處“鬼市”,類似濟南英雄山舊貨市場,不過都是天不亮交易,天亮就散場。2015年,老喬聽濟南古玩行內玩家介紹,曾去探望。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去“鬼市”前半夜就出發,凌晨到達現場,凌晨四點許,市場已經很熱鬧,人影幢幢,賣出買進,看似忙活,卻幾乎無人大聲說話。趕”鬼市“,老喬和朋友也做了準備,將前些年逛文物市場市被“打眼”的幾件瓷器文物收拾包裝,希望到“鬼市”出了。沒想到趕“鬼市”的人似乎都挺內行,加之貨物太多,各種舊物琳琅滿目,我們攜帶的貨“賣相”一般,一兩個小時無人問津。

德州“鬼市”據說幾十年前曾是城外通往老虎倉的官道,南入口在原順城街和米市街交界處,東靠城牆,西靠葦子地,平時幾乎無人通行。再往前追究,它源於明、興於清,毀於日偽時期。何為“鬼市”?據說乃是夜深人靜時做生意的一種市場罷了——通常四更開市就收市,此時天還矇矇亮,交易時間與迷信思想中鬼魂來往的時間相同。賣主有拾破爛的、黑道搶劫的,也有敗落戶怕栽面子,偷偷來此賣傢俬的。後一種情形在解放前後那幾十年,司空見慣。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交易中,買賣雙方藉著弱光進行,望著人群熙攘,卻也鴉雀無聲,燈光時閃時滅猶如鬼火跳躍。民間古玩收藏愛好者篤信“撿漏”和“打眼”,一切都要在對方不知道的情況下謀劃完成,可謂“各懷鬼胎”,因此也顯得頗為神秘。今天,一些文玩愛好者甚至文化愛好者、學者,也願意到“鬼市”這樣的民間交易場尋找符合自己需要的舊物。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據行內人講,“鬼市”雖無人管理,但有幾條不成文的規矩世代遵循,傳遞到今天也不破:一是散市後不留任何痕跡,將街面收拾的乾乾淨淨,不留垃圾;二是商販之間、買賣雙方絕不相互交流,也不問貨源出處。是真是假,靠的只是眼力,只是運氣,只是平時研究學習而得出的修為;三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結束後,錢貨兩清,相互都不認賬。而這也是“鬼市街”的真正淵源。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鬼市”是好是壞?

客觀的講,“鬼市”在夜間交易,買賣雙方完全沒有合同契約、不瞭解對方的情況,對所售賣的舊物合法性也不管,留下了太多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帶,這是能想象到的。但要說安全,畢竟是數百年流傳下來的,似乎也沒出現大的狀況,否則早就被歷屆“城管”給驅散了。好處是,“鬼市”畢竟也給喜歡舊物或者文化遺產的底層人們,一個交流、學習、碰撞的空間。以老喬喜歡的瓷片為例,很多不好找尋的窯口的代表性瓷片,別處或許很難找到,在此或許就能撞見幾枚,花少許錢購回,補齊自己對於中國陶瓷器的收藏。文化要火,“陽春白雪”固然的要有,“下里巴人”似乎也不能缺位,不然怎麼體現市場的繁榮活躍呢?這是一個問題。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實際上在濟南城區的山水溝一帶(今齊魯醫院東側),歷史上也曾經長期有交易舊物的“鬼市”存在,後來隨著城建湮滅。類似德州“鬼市街”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存在,也為今天的小眾旅遊、專項旅行、文化之旅,提供了目的地選項。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遊德州“鬼市”:天不亮就交易,錢貨兩清後不認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