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如懿傳》中,你認爲有哪些明顯的歷史錯誤?

無筆史官


以我的一貫觀點來看,一部電視劇本就未必需要承擔“是否符合史實”的責任,電視劇麼,好看即可。當然,一部好的歷史電視劇如果能儘量在大的歷史框架和人物設定上符合史實,然後在一些史書上並未明確記載或是有爭議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藝術創作”和想象,就可以被稱作經典了。

應該說,儘管《如懿傳》在情節的精彩程度上不如《延禧攻略》,但也算是部不錯的古裝劇了。至於與真實歷史有出入的地方,作為一部電視劇這當然在所難免,但我不妨列幾處,也算是為看《如懿傳》提供點背景和“助興”。

《如懿傳》中國由周迅飾演的女主角是烏拉那拉氏,在歷史上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繼後)。在《如懿傳》中,烏拉那拉氏被刻畫為乾隆最喜歡的女人,這與乾隆的真實情史有不少出入。雖然在歷史上,乾隆能立烏拉那拉氏為繼後,可以說明兩人的感情還不錯,但乾隆一生最喜歡的女人肯定是第一任皇后,即“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還長久的懷念。而烏拉那拉氏呢?乾隆願意立她為繼後部分也是因為“無奈之舉”,大清朝需要一位皇后,而太后也屬意烏拉那拉氏。從後來兩人恩斷義絕的發展來看,乾隆與烏拉那拉氏的感情遠稱不上深厚或者夫妻情深,更別說能和富察皇后相比了。

再比如,《如懿傳》為了烘托女主如懿(烏拉那拉氏)的地位,將富察皇后和高貴妃的形象設定為“反面人物”。《延禧攻略》中將富察皇后描繪為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缺點公正無私的皇后,固然有些誇張,但《如懿傳》把富察皇后“反角化”也於史無依,屬於比較大的人物形象顛覆了。

更冤枉的是高貴妃,《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都把她刻畫為一個淺薄的壞人,身上血債累累。但在歷史上,高貴妃的人生遠沒有這麼精彩,她除了家世的確如兩部電視劇所說的那樣顯赫之外,高貴妃就是乾隆一個早死的寵妃而已,死後乾隆也給了她應有的禮儀,絲毫未見有什麼生前醜事被揭露出的橋段。


張明揚不說話


《如懿傳》中乾隆對三個女人與真實歷史背景之間的差別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討論《如懿傳》的,個人簡單整理些資料,不過這《如懿傳》劇情還是可以的,看的我好累~~

針對劇中的三位皇后,我個人對比了下其在劇中和歷史中的不同之處,進行了簡單的比較。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孝賢純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曆之元配皇后。滿州鑲黃旗,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如懿傳中的富察氏:

1.乾隆鍾情的是繼後,本欲選為嫡福晉,因雍正皇帝之命而改選富察氏為嫡福晉。

2.作為中宮皇后,不屑後宮爭鬥,奈何還是陷入玉妍的一個個圈套中,受盡挑唆,與乾隆嫌隙漸深,乾隆幾乎沒有寵幸過她。

3.死後多年,真相大白之後,乾隆才知誤會富察氏,追念多年。

歷史中的富察氏:

1.伉儷情深:雍正五年,富察氏參與選秀,被雍正帝選中指配於弘曆為嫡福晉。

2.子以母貴:雍正六年至雍正十一年,先後生下兩女一兒。雍正六年生下生弘曆長女,雍正七年,殤;雍正八年,生次子。雍正九年生乾隆第三女。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去世,奉懿旨冊為皇后,乾隆二年,為富察氏舉行了冊立禮。乾隆十一年,富察氏以35歲的高齡生下皇七子永琮,被乾隆內定為皇位繼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

3.寢不安席:孝賢皇后雖然英年早逝,在她死後的五十一年,乾隆縱使臨幸過無數女人,不曾與任何妃子同榻而眠。

4.親定諡號:乾隆不理會內閣,徑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諡號為“孝賢”,清代實無先例。

5.耗費巨資:乾隆為籌措皇后的葬禮,不惜耗費巨資、大興土木。

6.外戚恩澤: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以後族之故,一門朱紫,出將入相,更臻於鼎盛之勢。乾隆絲毫不掩飾自己施恩外戚是因為皇后的緣故:“朕之加恩傅謙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並不因其為大學士公傅恆之兄弟也。即大學士公傅恆之加恩,亦由於皇后,而況其兄弟乎。朕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鑑。”

7.益睠芳蹤:乾隆帝在皇后喪滿日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乾隆寫給孝賢純皇后的詩有上百篇,乾隆把這些詩收入《御製詩》出版,讓後人去評說。(另外有人評價說是他所寫的數以萬計的詩篇中最見真情的佳作)。

純帝繼後——輝發那拉氏

繼皇后:(1718年—1766年),輝發那拉氏,初為嫻妃,名不詳。

如懿傳中的繼後:

1.少年相知,可謂青梅竹馬。雍正五年選秀中,在弘曆的堅持下才被選為側福晉。

2.渴望得到夫妻間的尊重與信任,得乾隆扶持,由冷宮走至繼後。位居中宮之後,與乾隆漸行漸遠。

3.斷髮之後,與乾隆漸行漸遠,夫妻感情破裂。

歷史中的繼後:

1.嫁入王府:雍正十二年,嫁入寶親王府。已有嫡福晉富察氏和側福晉高氏。

2.封后生子:側福晉的高氏初進宮時被封為貴妃,輝發那拉氏只是嫻妃。乾隆妥協於皇太后和滿朝文武,乾隆十三年,輝發那拉氏以皇貴妃之名“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冊立為後。之後四年內育有2子1女。

3.打入冷宮:斷髮之後,被乾隆收回冊寶,宮女也只留下兩個,雖沒有廢后,無異於被打入冷宮。

4.不廢而廢: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9分4釐,還不如一個低級朝廷官員。作為一個位號尚存的皇后,喪禮比皇貴妃級別還要低(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並且沒有獨立的陵寢,不設神位,不祔太廟,所以沒有追諡,身份尷尬。因其為乾隆帝的第二位正宮,乾隆帝廟號純宗,故代稱其為純帝繼後。死後也沒有入葬谷陵,而是將她的棺木塞在妃園寢裡,成為純貴妃的下屬。

5.子女待遇:唯一成年的兒子永基(生於乾隆十七年),在乾隆死前一直未獲封賞,直至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後,才追封他為多羅貝勒。對於外戚(母家)無甚幫扶。

6.繼後畫像: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嬪的畫的像。雖未有實質性證據斷定乾隆修改畫像,不過至今無人知曉繼後真實面目。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孝儀純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慶帝生母。

如懿傳中的魏佳氏:

1.晉封之路:四執庫宮女一大阿哥侍女一純妃侍女一花房宮女一嘉妃侍女一官女子一魏答應一魏常在一令貴人一令嬪一令妃一令貴妃一皇貴妃-令懿皇貴妃

2.出身:宮女出身,乾隆中後期寵妃,最後位至皇貴妃,封為皇貴妃卻沒有攝六宮職權。最後被皇上和太后賜死。死後被兒子追封為後。

3.人物評價:容顏貌美,陰柔嫵媚,野心勃勃,笑裡藏刀工於心計,不擇手段。

歷史中的魏佳氏:

1.升遷速度:初封就是貴人,三個月後,封令嬪,首次封嬪的冊封正使,動用六部的最高長官尚書哈達哈。乾隆十三年,封令妃,令妃為乾隆朝第一個非潛邸出生,無子封妃的人。

2.令妃是第一位非潛邸出身入《 心寫治平》的后妃。魏佳氏被封嬪之後,乾隆就讓郎世寧把她畫入心寫,之後封妃。乾隆帝在位時追封為後。

3.去世前後: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經將她的孃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並編為世管佐領,這是皇后孃家才有的待遇;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給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乾隆三十八年,其子永琰被秘密立儲,彌留之前,已被乾隆告知。去世後,乾隆親定諡號、親臨奠酒、御製輓詩、加增儀仗、祔葬裕陵。

PS: 不管《如懿傳》中的人物,與真實歷史有何差別。畢竟是小說(正史之外不是還有野史嗎?)改編的一部電視劇而已,情節合理,能夠打發打發時間就夠了。


無腳鳥0706


《如懿傳》中周迅身上的服飾有蝴蝶結的裝飾,還有演員的旗頭,其實都是那個年代,不應該出現的物件。此外,在周迅大婚的晚上,紅配綠的造型想必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造型,確實是在清朝時曾經流行過,只是並不是在這個年代。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故宮博物館親自發文打臉如懿傳,絲毫不考究歷史——皇帝登極,在太和殿接受滿朝文武的三跪九叩大禮。那麼,他是怎麼到達太和殿的呢?據《大清會典》記載,登極大典前,皇帝從乾清門出發,乘輿,由人抬著從保和殿後的御道上到中和殿暫歇,然後到太和殿接受朝拜。大典結束後,依舊乘輿,由人抬著原路回到乾清門。


皇帝登基,的確是需要在太和殿接受滿朝文武的三跪九叩大禮,但是並不是如電視劇中的那樣自己一路走上去的。皇帝會有專門的轎輦,皇帝只需要坐在轎輦上,讓轎伕抬著上去就行了所以《如懿傳》中的乾隆踩壁龍攀巖而上,這估計成為了所有清宮劇中的最大漏洞了。


巴塞電影


首先乾隆就不是一個憋屈的皇帝,相反他大概是清朝最隨心所欲的君主,中國歷史上他最專制,喜歡誰不喜歡誰都很簡單直白,沒那麼多拉攏這個防範那個的。

其次孝賢皇后純妃嘉妃令妃豫妃小說裡都被黑得體無完膚,要都是這麼心腸歹毒的女人早就被乾隆摁死了。而且港真,為黑而黑的人物真的站不住腳。

至於細枝末節的錯誤就更多了:繼後姓輝發那拉不是烏拉那拉,和孝敬皇后沒半毛錢關係。繼後斷髮時是支退了宮女一個人在小黑屋默默剪的,沒有什麼流著淚吼情愛與時光都是錯付了的戲碼。凌雲徹那種窮苦出身的不可能做到御前侍衛,因為有資格做御前侍衛的都是納蘭容若傅恆和珅這種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

歷史上聰明有才華的永璂小哥哥被榴蓮寫成了愚鈍熊孩子,只活了19個月的永璟被寫成一出生就夭折。哥倆已經夠慘的了ball ball作者筆下留情。舒妃明明比繼後長壽也被早早寫死,穎妃是已入關的蒙古八旗之女不是蒙古王公的女兒,她撫養的是令妃的十七阿哥不是皇七女。太后只有弘曆一個娃沒生公主,慧賢皇貴妃是初封貴妃沒有封號。

嘉妃是入旗的朝鮮人不是朝鮮貢女,家裡還有世管佐領那種。聽說電視劇裡還加了選秀時孝賢搶繼後男人的戲碼,然而歷史上孝賢皇后大繼後六歲,繼後能選秀時孝賢娃都有了。以及繼後不大可能叫如懿,因為乾隆有個貼身太監就叫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