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22年历程,见证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

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22年历程,见证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

电子欺骗技术在压制和迷惑敌方防空力量,掩护真实作战意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现代电子作战的一种重要形式。199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小型空射诱饵”(MALD)的先进概念技术演示项目,并开启了长期的研制历程。本文回顾了MALD的研制历程,并总结了当前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特征:功能综合化,协同作战能力增强,以及自主任务能力更加强大。

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22年历程,见证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

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发展综述

一、引言

在过去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电子欺骗技术在压制和迷惑敌方防空力量,掩护真实作战意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现代电子作战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自卫式干扰机等干扰装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机载平台的电子自卫行动。与之类似的是,战术空射诱饵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自卫武器,能够有效的针对各类雷达武器进行针对性干扰和欺骗,成为有效的保障机载平台战场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以防空压制(SEAD)作战为例,诱饵通常携带有信号增强作用的有效载荷,如箔条或射频回波增强器,通过模仿战术飞机的雷达特征和飞行特征,提供假目标以刺激、饱和或迷惑防空系统威胁,提升对敌防空压制任务的成功率。

对于美国空军而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实战经验表明了电子欺骗技术对干扰甚至摧毁敌方防空系统的巨大优势。为此,199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小型空射诱饵”(MALD)的先进概念技术演示项目,并开启了长期的研制历程。

二、研制历程

MALD计划研制的最初阶段,Teledyne Ryan公司(后来被诺格公司收购)获得了DARPA的研发合同。该项目要求设计、制造并测试32枚MALD飞行器(被称为ADM-160A)。诺格公司原计划在ACTD项目结束后,能将MALD项目转成工程与制造开发项目,并开始首批150枚诱饵的生产。但在2002年,MALD项目发生了变化,美国空军决定在系统研发与演示阶段进行一次全面的公开竞争。为此还专门提出了性能特征要求,包括飞行距离和未来的载荷能力等,这些都超出了ACTD项目的范围。

  • 2003年1月,美国空军航空武器中心下属的精确打击系统项目办公室发布了一个正式的需求建议书,确定将美国空军的B-52H轰炸机和F-16C/D战机作为MALD的携载和发射平台,两种飞机将分别携载16枚和4枚诱饵,未来计划将携载平台扩展到F-15、B-1B、C-130、F-22和F-35等平台上。经过竞争,雷声公司于2003年5月获得了价值7787万美元的系统研发与演示合同。

  • 从2006年10月开始,美国空军在艾格林空军基地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对MALD与F-16的分离进行测试。MALD首次带动力的飞行于2007年6月完成,飞行测试在2008年1月完成。测试中,从F-16和B-52飞机上进行了MALD的投放试验。这标志着该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工程实用化的轨道。

  • 2008年6月,美国空军授予雷声公司低速率初始生产合同。2009年3月,美国空军接收了首枚低速率初始生产的MALD。2009年6月,美国空军作战测试与评估司令部开始对MALD进行初始作战测试与评估。

  • 2011年9月,雷声公司向美国空军交付了首批8枚初始作战测试与评估装备。2011年11月,低速率初始阶段生产的“里程碑C”获得批准, 2012年9月开始进行MALD-J的作战测试。

  • 2015年4月,雷声公司宣布美国空军已对MALD-J成功进行了作战测试,MALD-J满足所有性能需求,获得了初始作战能力。在两年多时间内,MALD-J成功地进行了42次飞行测试。

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22年历程,见证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

今年8月23日,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透露,空军在加利福尼亚州穆古角海军航空兵中心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微型空射诱饵弹(MALD-X)的自由飞行演示。

需要说明的是,雷声公司的最新干扰诱饵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一款简单的空射诱饵,而是一型兼容了干扰机载荷的下一代干扰机(MALD-J),可在威胁的致命交战区域内,干扰预警和地面控制截获雷达。

三、主要启示

在实际作战过程中,空中作战平台使用无人的一次性的战术空射诱饵,可以更好的支持进攻性作战。这些诱饵,通常携带有信号增强作用的有效载荷,如箔条或射频回波增强器,通过模仿战术飞机的雷达特征和飞行特征,提供假目标以刺激、饱和或迷惑防空系统威胁,提升对敌防空压制任务的成功率,为攻击机群提供保护,提高相关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

MALD系列计划的研制过程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也代表了当前机载电子战装备的重要发展特征:

(1)功能综合化。

MLAD-J与传统的的区别在于,它既能完成诱骗任务(保留了最初的SAS载荷),又能作为防区内干扰机,采用一套装备实现两种不同的功能,从而有效的提升系统作战效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综合化对抗。

(2)协同作战能力增强。在MALD的研制过程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空军曾联合雷声公司对MALD-J进行了数据链加装和相关验证飞行。利用海军陆战队最近提出的“电子战服务架构”协议以及“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无线电,雷声公司在海军陆战队YUMA航空站完成一次系留飞行试验。据雷声公司透露,MALD-J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雷达干扰任务,能够将态势感知数据传给电子战战斗管理员(EWBM)。电子战战斗管理员可利用该信息可在MALD飞行过程中对任务进行调整,从而初步展示了改进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飞行过程中改变目标的能力。

(3)自主任务能力更加强大。MALD能够承担抢先式摧毁、反应式压制、迷惑式和饱和式攻击等作战任务,可以自主引诱敌方防空系统暴露其位置和重要战技参数,从而与高速反辐射导弹(HARM)去摧毁敌方重要防空节点。在MALD任务飞行路线中,可以预定多达100个航路点。每个航线点到达时间设计控制在±20秒内。配套的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可确保MALD飞行过程中的位置精度不低于30米,从而确保了其飞行性能和自主任务能力。

美军小型空射诱饵(MALD)22年历程,见证机载电子战装备的三个重要发展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