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经验(一)

三部六病: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经验(一)

溃疡一病为临证所多见,其病变部位多在胃及十二指肠。脉诊以聚脉多见,亦常伴有溢脉者。


溃疡病的顽固程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作为致病因素;二是溃疡创面的毛细血管闭塞,形成不易愈合的病理改变;三是有时溃疡面上形成假膜,使其疼痛减轻,如乌贝散、氢氧化铝凝胶等影响愈合,故临床不主张应用此类药物。

针对此病证,刘老创制溃疡1号方、2号方。临床遇到正气较弱,溃疡出血者,选2号方,反之则用1号方。

溃疡汤组成:

1号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陈皮30克、生白芍30克、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川军10克、败酱草2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2号方:生黄芪30克、潞党参30克、紫丹参30克、川楝子30克、仙鹤草15克、川椒10克、川郁金15克、广陈皮30克、六神曲15克、五灵脂15克、生甘草10克

煎服法:文火煮半小时,为头煎。再加水煮1小时,为二煎。两煎合并,分三次饭前温服。

疗程:40——70天。

1号方以协调基方为底,还有以下特点:

1

金铃子散消除局部炎症

金铃子散方出《圣惠方》,由延胡索和川楝子组成。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的作用。据陈修园说:“诸热药而不效,宜之”,其指征是心下热痛,即灼热感。方中只取川楝子,以川椒代元胡。川椒辛热,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中冷痛,有局部麻醉和止痛作用,是大建中汤中的主药。元胡辛苦温,有行气止痛的作用,是中枢的抑制剂。二药比较,用川椒比元胡恰当些,故不用元胡。

2

枳实芍药散解痉以止痛

胃脘疼痛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共有症状,是平滑肌痉挛所致。对付这个症状有用良附丸的,虽也能止痛,但其性热不可久服,不利于炎症的消失及溃疡的愈合。故本方不取良附丸而用了枳实芍药散,以解痉止痛。另外,方中甘草也具有抗酸消炎和解痉作用。芍甘汤更是平肝、解痉、止痛。

3

五灵脂活血祛瘀,改善局部循环

溃疡多是由于局部血流不畅或小血管堵塞引起的,治疗溃疡一定要把堵塞疏通开。失笑散中的五灵脂,温通血脉,散瘀止痛。

4

大黄推陈致新

《金匮》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可见取此义而用之还是得当的。

5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溃疡病不宜过用苦寒,败酱草是一味微寒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药物,它既可消炎,又不凉人。对于有胃热者或是夏季,加用败酱草效果很好。

溃疡2号方适应于身体虚弱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在临床可以长期服用,无“温久化热”或“凉久寒中”的弊病。

为了解决溃疡炎病的热痛,选川楝子以清热消炎,不用黄芩就是利用同类药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区别来选择药物。川楝子这味药既能止痛又能消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炎症是最好的。

川椒是大建中汤的主药,其温性不亚于干姜;干姜有刺激性,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而川椒不但温,而且有保护溃疡面的作用,以川椒代替干姜而用之。

消化性溃疡多有局部小血管阴塞,故治疗中选用了五灵脂、丹参以行血祛瘀。五灵脂活血选择性是在心下,因此,治疗溃疡病用灵脂较桃仁、红花好。

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大量鞣质和维生素K等,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黄芪、党参都有补气的作用,凡补多滞;故用郁金行气,“气行则血行”,通过理气而去壅滞。

全方具有:理气(如黄芪、党参补气、郁金、川楝子行气止痛)、理血(如丹参活血补血,仙鹤草补血止血,灵脂行血止痛)、理脾(陈皮行气健胃,神曲消食除积)、生肌止痛(如黄芪补气生肌,灵脂活血生肌,川椒、川楝子温中止痛)之功效。

典型病例:

曲某,男,38岁,工人,脘痛五年,引及肩背,饥时尤甚,得食稍减,纳食后三小时又转甚,并烧心,泛酸,暧气。曾至某医院上消化道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方治疗或轻或重。1973年时疼痛转加,方来所求治。

视其面容瘦削,舌苔微黄而燥,脘痛口燥,食纳呆滞,脉象弦细。投溃疡1号方,忌生冷、油腻、辛辣、粘滑、房室。

二十剂痛止纳增,诸证消除。服七十剂后,上消化道造影复查“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未见龛影”。改服复健散一料,以为善后。观察三年,未见复发。

想要深入了解三部六病学说系列的治疗思路?请搜索“renpeng_swxt"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