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簡嘎:行路不難步愈堅

镇宁简嘎:行路不难步愈坚

镇宁简嘎:行路不难步愈坚
镇宁简嘎:行路不难步愈坚

曾經的鎮寧簡嘎,路難走、車難行,還得借道興義,往來一次不容易;遇有雨雪風霜步履艱難,當真行路難。

近年多聽說:簡嘎大變樣。有規劃、有產業、有勁頭。幹群努力熱火朝天、脫貧攻堅風生水起……

秋日裡到簡嘎,迎著細雨淅瀝,一趟柏油路,兩小時車程,不復以往“半天到簡嘎、半天忙走訪”,便捷通暢、平穩有序。

告別“行路難”的簡嘎,是否發展越加穩健?

“簡嘎的變化,得益於各級領導和各相關部門關心關懷,政策盼來了、幹部群眾動起來了,變化就開始了。”

簡嘎鄉黨委書記饒思紅,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波的感慨,源於簡嘎黨政機關推動發展觀念一致、步調一致、發力一致、關注點一致。交談中,他們都把簡嘎“蛻變”歸結於政策落實到位,繼而實現基礎夯實、產業支撐、提質增效。

窮、閉塞、缺後勁……過往問題擺在明面,針對問題的政策實施逐層深入。簡嘎的幹部總在說:幾年間,從省級領導到市、縣領導,每次來簡嘎都特別關心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路網、通組路等。

2016年起,簡嘎鄉把良簡公路、白沙水庫以及63.37公里通村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鄉脫貧攻堅切入點,承接周邊各相關村寨產業發展。如今,道路沿線周邊村寨已群峰遍綠、瓜果飄香、牲畜滿山坡。

“當時僅耗時75天,全長12.7公里的良簡公路就由泥濘爛路變成了寬敞油路,接通了播西、喜妹等村寨。這些,有全體幹部群眾的擔當作為在裡面。”

比道路不通更可怕的,是“心路”堵塞。走訪中簡嘎鄉幹部們說到,交通不便利會制約群眾思想觀念。長久以來,由於與外界缺乏溝通,簡嘎群眾發展信心不足。如今,各主要幹道、通組路相繼貫通,除降低了運輸成本外,還大幅提升了群眾對外交流的自尊心、自信心。

“打通道路像貫通血脈。”饒思紅認為,在各級各部門大力推動、簡嘎審視自身傾力完善基礎設施後,發展產業就有了條件,“幹什麼都有了支撐”。“行路不難”的簡嘎邁出了加速奮起、宣戰貧困、決勝全面小康的堅實一步。

邁一步、再一步、又一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依託便利交通條件,現在簡嘎把產業發展擺在最突出位置,作為引領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的龍頭。”王波告訴記者,過去幾年持續投入後,如今簡嘎發展有專項資金——脫貧攻堅扶貧產業子基金。資金來源基於省級既有政策,並經市、縣統籌指導,專門研究制定的《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簡嘎鄉極貧鄉鎮子基金管理細則》。簡嘎著力用好這把“鑰匙”,幫助群眾開啟致富之門。

王波介紹,該鄉正興建的許多項目,相當比例的資金墊付都來自脫貧攻堅扶貧產業子基金。這之中包括:在播西村興建的納罵生豬養殖基地,共8個養殖場,存欄7600頭生豬,目前已出欄5000頭;總投資30萬元的養牛場,年出欄100頭。

在磨上村建設的冷水養魚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110餘畝,計劃年底建成投產,將直接帶動120戶貧困戶受益;種植蜂糖李1076畝,預計掛果後畝產值達2萬餘元;種植火龍果1400畝,畝產1400餘斤。試種植工業辣椒150餘畝。

“做產業是一方面,關鍵還在利益聯結機制。”王波說,目前簡嘎正積極探索“幾個人均4000元”收入模式,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即: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想方設法在種養殖方面做文章。通過流轉土地產生租金;發展生豬、肉牛和水產養殖,種植蜂糖李、火龍果、百香果、工業辣椒等果蔬創造農戶務工收入;再通過保護市場差價等方式,讓參與產業發展流程的農戶都能從每個產業項目門類中每年獲取不低於4000元收入。

產品流向方面,除用傳統運輸方式構建較為固定市場銷路,簡嘎還從電商發力。目前,依託鎮寧電商辦現有資源,簡嘎已把當地特產、農副加工產品搬上平臺,“借網出山”,並積極整合資源,打響自家品牌,謀求更廣闊發展空間。

過去,發展致富的條條路徑繞簡嘎而過;如今依託好政策,通道路、疏心路、走網路,條條大路通致富。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發起總攻的關鍵時間節點,簡嘎上下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快步向前,行路不難步愈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