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当下,抵制货币政策“万能论”刻不容缓!

就在当下,抵制货币政策“万能论”刻不容缓!

(一)

曾几何时,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中国经济一度成为主流。

监管层认为,只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上的流动性足够多,就能够发展本国经济。于是,央行通过降息、降准、逆回购等手段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是事与愿违,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却大多流向房地产市场、货币基金市场去寻求无风险套利机会,这些无风险套利行为“不创造财富却参与财富分割”,大大挤压了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

于是,金融监管层吸取教训,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正回购、发行央票等手段收紧流动性。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禁止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限制货币基金市场的规模,可是,流动性同样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

宽松货币政策或紧缩货币政策,资金同样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这是何故?我想,这是“货币政策万能论”思想在作祟,妄图通过简单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这种想法太幼稚。

(二)

就在当下,抵制货币政策“万能论”刻不容缓!

要想真正使中国经济复苏,首先应该明白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在哪里?

可能你要说,前期我看了你写的一系列文章了,中国的问题在于金融的短期化、货币化、逐利化行为。对!那是直接原因。你应该接着问,是什么引起的中国金融的短期化?答案是货币的期限错配。什么引起的货币期限错配呢?说白了就是市场上需要大量的长期性资金,而却充斥着大量的短期资金。

你会接着问,为何会出现期限错配?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资金都要逐利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无须解释。

其二,中国M2不是“超发”,而是“超创”

表面上M2超发,但是M2只是派生货币。我们举个例子,假如你存100块钱到银行,银行会留下10%的存款准备金,拿出90块钱贷出去,企业贷款之后也会把钱存入银行,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才会取出来,以上两种情况都会让银行钱继续留在银行里,为何这么说呢,企业贷款90块钱,不用的时候存银行,用的时候购买原材料,而原材料供应商也会把钱存到银行,这样周而复始,100块钱就产生了1000块钱的存款,而这100块钱是基础货币,1000块钱才是广义货币,换句话说,这1000块钱是

创造出来的,不是开动印钞机印出来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中国M2超发,并不代表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印刷的货币多,货币的流转速度快同样可以造成M2数量激增,正如100块钱创造1000块钱的流动性,货币乘数就是10倍。

而事实上,中国的情况就是基础货币少,而货币流通速度快,引起M2看似超发,其实是超创。根据数据显示,除去21万亿的外汇储备,中国真正的基础货币只有8万亿左右(只有用于购买本国债券,支持本国经济建设,向本国释放流动性的那部分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基础货币),用于支撑150多万亿的M2,货币乘数将近20倍,相比美国3倍左右的货币乘数,简直太高了!

其三,由于中国的利率“双轨制”,再加上前期许多资金淤积于房地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地方大型工业园区建设等,再加上央行对商业银行各种要求等原因,造成银行中资金的“锁长放短”,尽是一些又短又贵的钱。

M2超创,资金又要逐利,钱即短又贵,只好找制度漏洞,寻找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

凡投资必有风险,这些钱进入实体就成了“下下策”,要逐利只能避开实体经济,依靠“钱生更多钱”的逻辑挣钱,而不能使依靠让钱“在实体经济中转一圈,通过盈利来赚钱“的逻辑。找来找去发现,进入房地产行业不错,即使是进入股市,由于只是一些短期化资金,它们时刻想着”捞一把“就走,或者利用股票市场上的漏洞套利走人。

(三)

就在当下,抵制货币政策“万能论”刻不容缓!

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你就会知道,在中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无法使中国经济复苏。当然,并不是说货币政策无用,我们不能从”货币政策万能论“走向”货币政策无能论。货币政策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人的政策的引导

其一、我们应该从国际环境开始谈起。

现在国际环境是,美国与欧盟都在领着头加息、收缩资产负债表。有人就认为,我们也要加息,收缩资产负债表,否则资金有外逃危险。

这种思想是很愚昧的。首先,美国没有真正“缩表”。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大量收购债券扩表,当然收购债券的钱间接来自全世界,而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在由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极度宽松”回归正常,而不是紧缩货币政策。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暗含着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想,缺乏辩证思维,我们的思路永远是要么宽松,要么紧缩。而美国放弃大水漫灌的量化宽松,并不意味着紧缩货币。

如果我们跟着美国加息、缩表,由于我们的货币本来就没有超发,只是超创,本来就缺乏的市场流动性就更加紧缺了。

其次,即使是美国加息有资金从中国逃跑,这些逃跑的资金本身就是国际上的热钱,跑了也不可惜。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际行动留下犹豫不决的国内资金即可,让他们知道钱留到中国挣的一点也不比国外少。

其二、不要纠结于人民币是要升值还是贬值?但是一定要做到人民币强势

人民币只有强势,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至于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一定要视情况而变,国外势力恶意做空人民币的时候,国家一定要干预,而国外媒体及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制造舆论,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识破对方的伎俩,经济危机之前的那一波人民币升值,我们就上了国外舆论的当了,造成经济危机一发生,出口受阻,而长期忽略内需,造成经济压力非常大。所以说,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应该视中国经济的现实约束条件而定,而不能单纯依靠货币价格而定。

其三、我们要着眼于国内,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产生良性互动

首先,财政政策的核心应该放到真正给企业减负、减税上来。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类的项目如PPP项目、大型工业园区建设要适时叫停,这些大型工程不仅效率低,而且占用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都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

其四、向市场释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做到“堵”与“疏”有机相结合。

只有基础货币投放多了,然后堵住这些钱流到不创造剩余价值却分享剩余价值的行业,同时疏导这些钱流到该流向的地方,才能盘活中国经济。

首先,投放基础货币当然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支持,只是我们要丰富货币调节工具,多用一些长期性的资金,如一年期的MLF就很好。

其次,关注1年期的shibor的变化,而不是7天期shibor的变化,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降准、降息。

再次,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上限,让市场来决定货币的价格。由于这些钱再也不是“即贵又短”的钱,企业家自然有耐心与勇气把这笔钱投入到一些见效慢,但是一旦见效就可以挣大钱的行业中去,而这些行业往往是高科技行业,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所以说,货币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靠活的人去盘活死的货币流动性,这样才能真正使流动性“锁短放长”,真正盘活中国经济。

一转眼中秋节过去了,离过年还剩3个半月,这一年一年过得可真快,真心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能够顺利挺过经济困难的这几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