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随想

建军节随想

(参加直属大队党代会与坪河老领导合影)

2018年8月1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了。对于一位曾经的军人和现在的军人来说,这是一个心潮澎湃的日子。

军队是国家的支柱,军人是国家的脊梁,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军人的牺牲与奉献,一个国家就不可能有安宁,人民就不会有幸福。因此,不管在哪个时代,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军人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军人诠释的忠诚,军人诠释是奉献,军人诠释是责任,军人诠释是担当。军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与敬仰的人。

1987年11月,那时的我才刚满十八岁,我有幸穿上了橄榄绿军装,成为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员,来到革命老区大巴山——达县,在这里战斗了整整五年。五年来,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武警战士,这得益于部队的教育与培养,得益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的锻造。三十年来,不管我是生活在哪里,不管我是工作在哪里,部队的那段经历,都是我一生的荣耀。

在部队,一切都是艰苦的,生活艰苦,训练艰苦,但是,它却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初到部队时,在结束了三个月紧张的集训之后被分配到了与达县(现达州市)数百公里之远的南江县(现属巴中)坪河劳改支队。坪河,其实就是位于大山包围中的一个小乡镇,这里的艰苦程度是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进出大山就是一条宽不足五米的崎岖山路,发生事故那是常有的事。坪河场镇是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仅三四米的狭窄街道,但是,每逢集市开市,这里却是人满为患,好不热闹。据说,当地的群众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往这里赶,将自家产的禽蛋畜肉拿到街上卖掉,再换购一些生活或生产物资就要往家里赶,一日两头不见亮。他们很多人舍不得在街上喝一口水,花几毛钱买一个饼子吃。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个战友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津贴帮助了当地一名贫困孩子读书。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感激,学校老师发动学生为我们送来了当地农民自家种植的蔬菜,堆成了小山。这里的群众是纯朴的,纯朴得只要你付出一分,他们就会尽全力表达万分的感谢。记得几年前我再次与部队领导、战友回到坪河,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是这里的变化却非常小,除了以前的几幢旧房改成了新楼以外,其他基本上还是原样的。我们所在的部队已经搬离,那些监舍已经被利用成为了学校,那些老营房也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住宿楼。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见到我们时依然还是那样地对我们充满感情,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中坐坐。坪河人的纯朴,可见一班。

三年后,我调到了武装达县地区支队直属大队部,离开了战斗了三年的坪河。在我离开坪河的那天,看到身后离我渐行渐远的坪河,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走,也想留,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很多人也许能够体会到。

来到直属大队部,在这里我一呆又是两年。两年来,我尽最大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尽力优秀一些,不辜负大队领导对我的信任。在这里,我在大队领导的帮助下,学习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掌握了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军人。这里虽然没有坪河那里艰苦,没有那里历练人,但是,这里却让我更加地成熟,更加地懂得了作为一名军人的崇高与自豪。1991年,我有幸被选为了直属大队的党代会代表,参加了直属大队党委举行的党代会,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走向了成熟。

离开部队已经快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不管在哪里,对部队的情没有变,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始终如一。我知道,一天是军人,一生都是军人。我为强大的祖国自豪,我为强大的国防自豪,我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自豪。

(茂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