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

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白皮松( 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 ,仅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有相对集中的天然分布,在四川、湖北有零星分布 ⑵ 。甘肃的小陇山林区是其核心分布区,分布面积达 10 多万亩。白皮松树形多姿,苍翠挺拔,别具风格,其树皮斑驳如白龙,是古建园林和城市绿化的首选高档树种。由于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政策,白皮松被列为甘肃省重点保护树种。所以仅靠采挖天然白皮松来满足城镇园林绿化需要,不可能也不现实。为此,培育优质合格的白皮松苗木成为当务之急。从 1998 年以来,我所协助麦积林场建立白皮松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一处,面积达 10.65 万亩;同党川林场等几个单位完成大田育苗 30 亩 200 万株,容器育苗 600 万袋,营造实验林 113 亩。目前,所育苗木生长良好。现将白皮松繁育和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

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

白皮松育苗和造林技术

1. 育苗技术要点

白皮松苗生长缓慢,苗木培育周期长,为了缩短苗木培育周期,促进苗木生长,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育苗最好采用容器育苗技术。

1.1 种子采集处理

1.1.1 采种

选择 20 ~ 60 年生,生长健壮,干形好,无病虫害的林木作为采种母树。当球果由绿色变黄色时(每年 9 ~ 10 月)即可采种。将采收的球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摊开晾晒,每天勤翻动,种鳞开裂后敲打球果,脱出种子,风干,拣净杂物,用麻袋或布袋等透气容器装存,防止鼠害。

1.1.2 种子处理

如果来年播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完成种子生理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其处理方法为混沙埋藏处理:在冬季封冻前,选择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挖一个深 80 ~ 100 ㎝,宽 60 ㎝,长 100 ㎝左右的坑(坑大小视种子量多少而定)。将干净湿沙(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铺坑底 20 ㎝厚,再平铺一层种子,厚度 2 ~ 3 ㎝,再铺一层沙,中间插一束株棍或扫把,以利透气,依上述方法一层沙一层种子铺至离地面 25 ㎝左右,上埋沙子,保护好坑周围,不要人为或鸟兽危害,翌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后,取出种子消毒、催芽。

1.1.3 种子消毒

处理的种子取出后,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要进行种子消毒。用 0.3 ~ 0.5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5 ~ 8 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

1.1.4 催芽

为保证出苗整齐,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处理,即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在背风暖和处,上盖麻袋等物,常向麻袋上面洒水,保持温度和湿度。经常翻动种子,数天后,有 40 %左右种子露白发芽时,即可播种。

1.2 铺地选择

苗圃地要求交通便利,地块平坦,土层深厚,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杂草少。

1.3 育苗

1.3.1 容器育苗

1.3.1 .1 容器及规格 选用塑料薄膜容器袋、营养钵,薄膜容器袋规格为高 12 ~ 20 ㎝,直径 8 ~ 12 ㎝,厚 0.01 ㎜;营养钵规格为 13 × 16 ㎝。

1.3.1 .2 基质

基质配制以全肥且结构疏松、透气、透水为 原则。一般选用腐殖质土、沙土,并过筛,除去草根、石块。每立方米加入杀虫剂辛拌磷 300g ,防治地下害虫;加入尿素 1 ㎏或磷酸二铵 2 ㎏作底肥。再用 0.5 %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堆放 12 天后装袋。

1.3.1 .3 容器袋的装填和摆放

装袋时要注意作到边装土边适当压实,土壤略低于容器边缘,以利于以后浇水。容器袋按苗床摆放,留出步道,摆放要直立、挤紧,行列要整齐,不留孔隙。

1.3.1 .4 播种

在设施条件下可以提前播种,露天条件下,在温度持续升高时,适时播种,在出苗前避开晚霜。在播种前 2 天,充分浇水灌透容器袋,在土壤表面不起泥即可点播,每个容器袋点播 2 — 3 粒种子,播后撒 1 ㎝厚土覆盖种子,及时洒水保持土面湿润。

1.3.1 .5 苗期管理

水肥管理:按上述方法播种,在出苗前不需要浇水,如发现干旱,可喷雾补水。苗木出土后,要结合喷水,喷洒杀菌剂,预防苗木病害。在进入生长期要加大供水,适当施肥,多采用叶面施肥 低浓度、低氮素以防徒长;生长后期不道肥,使苗木充分木质化,安全越冬。

遮阳:出苗初期适当采用遮阳网,竹棍等遮阳,防止日灼。

苗木换床:每年对容器苗进行换床,同时切断容器外的根,重新摆放,浇水。若培育大苗,还应换大容器。

1.3.2 大田育苗

采用高床育苗,做好苗床后,用 0.5 % FES0 4 浇泼或以 lOkg ·亩 -1 粉撒床,浇水,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 10--12 天后播种,播种量 50 kg ·亩 -1 。采用条播,播幅 5cm ,行距 lOcm ,种子覆消毒、过筛细土 1 ㎝。苗期管理同上述水肥管理、遮阳、除草。第二年或第三年进行移栽,继续培养。营造生态公益林可用 3 ~ 4 年生苗带土上山造林。

1.3.3 嫁接繁殖

少量的白皮松育苗可采用将 1 年生嫩枝嫁接在 3 — 4 年生油松新梢上,加快培育大苗,但是大量的嫁接繁殖在生产上不适用。

1.4 病虫害防治

白皮松苗期病虫害较少,在生产上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治与育苗技术措施相结合。

1.4.1 松立枯病 : 在未发病时,喷等量式 800--1000 倍波尔多液防治。

1.4.2 日灼:苗木出土后或太阳光强时及时遮阴。

1.4.3 种蝇:在配土时若用农家肥作基肥则必须腐熟、粉碎。

1.4.4 松蚜 : 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2000 倍液防治或 40 %氧乐果 800--1000 倍液防治。

2 造林技术

2.1 清理林地 对影响造林的地被物或杂物进行清理一般用带状方式,即沿水平线清理 8m 或 10m 宽,留 2m ,清理时注意保留对白皮松生长有利的地被植物。

2.2 整地方式 一般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 0 . 5m × 0 . 5m × 0 . 4m 采用三角形配置。整地与造林同时进行。

2.3 造林密度: 330 株·亩 -1 ,株行距 1.2 × 1.7m ,大苗造林密度 220 株·亩 -1 ,株行距 1.7 × 1.8m 。

2.4 造林时间,一般在春季,容器苗可反季节造林。造林时要深浅适度,扶直栽正,保持根系舒展,表土还原。容器苗要去掉容器袋。裸根苗造林应保护苗根湿润,防止根风干,影响造林成活率。

2.5 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及时割灌、割草,造林第一年至少割草三次,第二年割草三次,第三年至第五年每年割草 2 次。发现缺苗及时补栽。并指派专人进行定点管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