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范相爭?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篇為166篇。


三川口之戰四天以後,正月二十八日,朝廷接到主帥範雍上奏,這才知道劉平、石元孫兵敗被捕,萬餘將士陣亡。

病急亂投醫

朝廷一片譁然。

三十多年來第一次用兵,有劉平統帥、有猛將郭遵、有世代鎮守邊疆的李士彬參戰,居然還會敗!西夏李元昊還繼續侵擾邊境堡寨,鄜延危矣!

參知政事宋庠(即宋郊)建議,趕緊在潼關嚴加守備。

這政策如果一實施,正如知諫院富弼所說,莫非朝廷要放棄潼關以西?人心由此惶惶。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群臣再言邊事,邊防不得不調整。

仁宗皇帝趙禎一面派殿中侍御史文彥博前往延州調查實情,將帶頭逃跑並誣陷劉平的黃德和處以腰斬,一面啟動應急

主帥範雍是必須要降職的。

同時,按照富弼、晏殊父婿倆的建議,讓宰相、參知政事兼任樞密院事務,以統一軍政;取締范仲淹集體進諫事件後朝廷內外越職言事的禁令;要求各地舉薦人才,到處徵兵選將。

形勢這麼嚴峻,難道中樞沒有責任嗎?他們什麼謀略都沒有!必須要有人擔責!

很快,知樞密院事王鬷、陳執中,同知樞密院事張觀一同被罷;宰相張士遜無所作為,退休了事。

晏殊、宋綬並知樞密院事,王貽永同知樞密院事,首相則再次由呂夷簡擔任——他終於復相了。

知樞密院事的夏守贇自請經略陝西。趙禎見他忠心可嘉,任命他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使、緣邊招討使,任命內侍王守忠為陝西都鈐轄。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趙禎

富弼大為失望,他說,夏守贇既無謀略又毫無人望,太監王守忠與監軍何異?兩人統帥陝西戰務,極為不妥!

他所說的自然不錯,但皇帝也是病急亂投醫。夏守贇、王守忠兩人直到五月才被罷職。

范仲淹的肚量和膽略

在這之前,韓琦被派前往安撫陝西,並建議召范仲淹共同抗敵。

朝廷棄武將不用,只好起用文人了。

已經51歲的范仲淹,臨危受命,不顧年老體衰,義無反顧地前往陝西邊境,披甲上陣

國家有難,哪還能計較什麼朋黨非議?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范仲淹

在商議范仲淹擔任什麼職務時,呂夷簡這個老對頭說,不能只是恢復舊職,要好好重用!

趙禎很高興,呂夷簡不愧是長者!為了讓范仲淹能夠安心戍邊,趙禎專門要兩人冰釋前嫌。

范仲淹頓首道,臣以前所論全為國事,與呂夷簡何來私怨!

他先後被任命為知永興軍、陝西都轉運使、知延州最終與韓琦一道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協助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使、緣邊招討使夏竦,開始了幾年的軍事生涯。

來到陝西鄜延一帶,范仲淹甚為憂慮,尤其是戰後的延州荒涼凋敝、軍心民心不穩。他向朝廷申請,兼任知延州,他要鞏固這塊最薄弱的地段。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他還發現,朝廷軍制要求,部署領兵萬人,鈐轄領五千,都監領三千,敵人來犯則臨時分配兵馬,然後先由官小的出戰;這些部署、鈐轄、都監有十幾個,還各管各事、互不統屬,平日裡又失於訓練。

這種機械派兵的辦法,不正是失敗之道嗎?打戰時,兵不識將、將不知兵,還怎麼作戰?

范仲淹下令,將延州駐兵分由六員大將統領,各領3千人,保衛延州周邊要害,日常訓練和作戰都由大將各負其責。

這樣一來,官民一體、相互熟悉、權責清晰,戰鬥力馬上提升了。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他還知道,

這是場持久戰。雖說陝西二十萬兵,但是較為分散,而且近四十年不打戰,朝廷需要整頓、準備,敵人呼啦一下來了,硬戰不好打;主動進攻吧,西夏地大兵廣,難以迅速滅敵;李元昊那邊呢,雖說可以迅速集結軍隊,但畢竟實力不夠,只會劫掠或誘惑宋軍出擊,想深入大舉入侵,他還沒這資本。

持久戰就是看實力。只有將邊境城寨穩固了,才能慢慢消耗削弱李元昊,最終再行進討。

所以,他接受建議,先後派周美重建金明寨、派種世衡在古宥州之地新建青澗城

這金明寨、清澗城分別是延州西北、東北的屏障,尤其是種世衡在清澗城開墾田地、招募商人、籠絡部族,逐步富實、穩固起來,還與河東(山西)連成一片,威懾銀、夏二州。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他還不斷地發掘、培養人才。種世衡受他調教,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狄青被他授予《左氏春秋》,學習古今帥兵之術,逐步從匹夫之勇成為統兵大將。

初步奏效

別不相信,李元昊很快嚐到了范仲淹的苦果。

八月,李元昊率兵數萬進攻金明寨,力戰不勝,後怕援兵到來而倉促退兵。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來而不往非禮也。

九月,趁李元昊攻三川寨、圍鎮戎軍的時候,范仲淹派狄青攻破蘆子平;十月,范仲淹再派朱觀等人,襲取洪州界郭璧等十餘寨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李元昊發現厲害了,這最薄弱的延州都被武裝起來了。他不信邪,派兵攻擊清澗城,又沒能成功。

好吧,他也學著築城來搶佔地盤,他在綏州界外修築了遮鹿、要冊二寨,派兵守衛。

范仲淹一見,又派兵來掩襲,結果,李元昊辛苦建好的城寨連本帶利都被攻佔了。

看來形勢變了,李元昊告誡部下,今後要小心延州,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像大範老子(範雍)那麼容易欺負了!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既然佔不到便宜,李元昊決定要調轉方向了。他要尋找不同戰略的人。

主攻?主守?兩頭難!

韓琦和權籤書涇原秦鳳經略安撫判官尹洙(當年的“四賢”之一)就不認同范仲淹的觀點。

他們認為,邊境建這麼多小城寨,只會讓兵力分散、互不支援,還耽誤百姓耕田種地

因此,在范仲淹築城時,他們要求:

裁撤、合併城寨以減少費用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韓琦

站在范仲淹這邊支持他的有陝西都轉運使龐籍。他們的觀點是:

如果城寨裁撤了,敵人不就如入無人之境了嗎?

朝廷暫時接受了范仲淹的觀點。

但到了年底,趙禎等不及了,李元昊不是剛敗了嗎?趙禎想趁熱打鐵、一勞永逸。因此,他派人到陝西詢問出兵日期。

圍繞攻守,形成了兩派意見。

韓琦、尹洙主張大軍深入進攻,尋找敵人決戰以根除隱患;范仲淹主張持重防禦

主帥夏竦也與范仲淹觀點類似。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夏竦

正是因為夏竦也不主攻,讓趙禎很是不滿。他再次下手詔催問出師日期

既然皇帝催得急,夏竦乾脆攻、守各做一套方案,然後派韓琦、尹洙迅速馳往京師彙報,由皇帝決斷。

韓琦、尹洙兩人都是主攻的,趙禎又心急得很,君臣在崇政殿一商議,就定了,要求鄜延、涇原兩路於1041年正月上旬同時進討李元昊。

這下,不同意見出來了,頓時風雲在奏摺中變幻,思想在辯論中交鋒。

樞密副使杜衍與范仲淹遙相呼應,他認為,僥倖出師難以萬全

宰相呂夷簡則不同意,他說,三川口兵敗後,現在大家似乎都怕了李元昊,韓琦、尹洙既然敢於出擊,咱們就不能拖後腿!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遠在延州的范仲淹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知道,趙禎必然想一雪前恥,而且韓琦、尹洙前往商議,肯定是要求出兵的。那自己的持久戰戰略就必然沒用了,所以,他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就上書澆了盆冷水,明確表示反對。他的主要觀點是:

臣不是前勇而後怯,實在是勝算不大。

數路大軍分兵,容易被各個擊破;而且天寒地凍、雨雪交加,數以萬計的軍馬糧草進入山川險阻之地,暴露在外,必招襲擊。無把握之戰如果失利,朝廷如何善後?

這是一場持久戰!帝國太平日久,沒有防備,所以前期李元昊才能猖獗;但長遠看他根本不足為懼!現在,不如留有鄜延一路,敵人來攻,我們就打;他不攻,我們就招納那些部族。一旦開戰,就結下深仇,以後再想招納就難了,邊疆永無寧日!

如果一定要進攻,那也不如改期,等到明年春暖,李元昊馬瘦人飢之際再出兵。這不僅僅是容易成功,還能讓他耕種不了!

正月初八,趙禎接到奏摺一看,范仲淹說得挺有道理。准奏!就讓你在鄜延一路招納他們吧!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那韓琦這邊怎麼辦?趙禎是民主充分發揚了,卻不敢乾坤獨斷,他又下詔,說,夏竦、韓琦、范仲淹你們幾個共同商議,隨機應變吧,出師時間不拘早晚。

得知這消息後,從正月二十五日起,范仲淹連續上了六奏。他說:

我不是跟夏竦、韓琦不和諧,實在是戰者危事,進攻不利;請求鄜延路不要出兵,我要組織人手修復承平等十二個城寨,之後再進一步進築城寨以鞏固國防線;至於駐守,我會募集熟戶、部族及弓箭手充當;至於糧草,就請直接調用鄜州周邊城縣的稅租以節省運力。

在他看來,這可以起到牽制李元昊兵馬的效果,跟出兵是一樣的。

這下麻煩了,兩邊觀點不一致,實在是難以調和。夏竦沒辦法,他派出尹洙前往延州,希望能夠說服范仲淹。

范仲淹堅持己見,不肯出師。他說,皇上都給了我聖旨,可以不出兵!

他跟寇準一樣的特質,只要不是自己心裡認可的事,別管皇帝下令也好、同僚相勸也罷,就是不能接受。雖然韓琦、尹洙跟自己政治立場相似、私人友誼深厚,但決不能苟同,否則一個軍事失誤將會讓帝國再次蒙難!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他說:

無把握之戰別打!如果你們一定要從涇原鎮戎軍出兵,我就令保安軍、金明寨和延州、環州、慶州整兵耀武,裝作出兵,以迷惑敵人,使李元昊不敢調集綏、宥、銀、夏一帶的兵力,自保鄜延一路。

尹洙在延州呆了近二十天。

最後,他對著自己的師友(范仲淹)說,韓琦曾講,大凡用兵應置勝敗於度外,你卻過於謹慎,這次你是真不如他!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尹洙銅像

范仲淹絲毫不受激,他說,你可知道,大軍一動就是數萬性命攸關,豈能置勝敗於度外!

夏竦沒轍了,只好再次上奏朝廷說:

敵人已經知道我們要出兵進討,他們打算聚兵一路以候王師,所以就算我們兩路同心協力都不知道勝負,更何況鄜延還不出兵!這不正中敵人圈套嗎?請速派近臣來監督范仲淹出兵!

趙禎本就沒什麼決斷和氣魄,這一瞻前顧後就更加不知道怎麼辦了。

他的做法是,將夏竦的奏摺交給范仲淹,讓范仲淹看著辦。

這讓陝西方面思想更為混亂。龐籍和陝西籤書經略安撫判官田況相繼上奏,要朝廷收回進攻命令,實行守策,以策萬全。

韓琦不樂意了,他興沖沖地從京師返回陝西,本以為皇帝金口一開,就等開戰了,可接到的卻是一個接一個的沮喪消息。

他說,既然朝廷決定了要進攻,理應堅如金石,為何朝秦暮楚毫無決斷,導致議論紛紛?如此下去,貽誤戰機,怎有成算?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看到韓琦的上奏,趙禎更是兩頭為難。

好水川高興壞了李元昊

李元昊卻很高興。

三川口之戰過去一年了,你們還被分歧困擾,這就好辦多了。他還是先用詐降之計,他四處派人去請求停戰議和。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范仲淹見李元昊連任何書面證據都沒有,只有口頭傳言,索性都不往朝廷上報,而是自己寫了封書信派使者前往勸諭李元昊

韓琦更加不信,這明顯就是李元昊的一慣用伎倆——大戰之前放煙霧彈。他將竄入涇原的西夏使者毫不客氣地趕了出去。

既然要大戰,鄜延路范仲淹又不肯出兵,涇原一路如何出征?只好把鄰近的環慶副部署任福找來,韓琦也巡邊來到涇州,準備商議大事。

此時他們接到消息:李元昊在環洲以北的折姜會檢閱部隊後,已進入渭州(今甘肅平涼)境內,逼近懷遠城(今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這還了得?敵人入侵了!韓琦迅速趕到鎮戎軍,集中所有兵力,又招募壯丁,總共1萬8千人交由任福指揮,由桑懌為先鋒、朱觀(已經從鄜延路調任涇原鈐轄兼知鎮戎軍)、武英、王珪、耿傅各率所部參戰。

出發之前,韓琦面授方略,作戰方針是:合兵順著六盤山(即隴山)先往西再往南,從懷遠城經德勝寨(懷遠城西),到達羊牧隆城(今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內),繞到敵人背後襲擊。

這幾個城寨相距不遠,比較好走,只要糧草充足,絕對可以設伏給李元昊一個痛擊。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二月初十,除韓琦留在鎮戎軍戒備外,任福率著大軍,帶著希望出發了。

開始很順利,任福到達了懷遠城,又與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同巡檢內侍劉肅一起合兵。但接著就偏離了計劃,先往南去了,因為第二天他們就發現了一股敵人,想著追擊敵人去了

其實李元昊到底在哪?誰都不知道。但既然有敵人,就開打唄。

兩軍在張家堡(懷遠城南)一交手,宋軍斬首數百,敵人丟盔棄甲迅速南逃。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武英說,前面可能有埋伏。

怕什麼,追!先鋒桑懌在前,任福在後,一直追到日落西山

探子回報,敵人不多。

好吧,他們逃不掉的,既然累了,就休息吧。於是,任福、桑懌屯兵於好水川(今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好水鄉),朱觀、武英屯兵於龍落川,兩軍隔山相距五里,約好明日會兵,絕不讓一個敵人跑了!

醒來後去找敵人,卻總是跟不上。

參軍事(參謀)耿傅以朱觀的名義寫信提醒任福,小心中計,還是要持重為好!

任福不聽,就這樣走了三天,被拖得人困馬乏,卻不見敵人蹤影。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之前脫離了既定行軍路線,現在繼續沿著好水川往西走,出了六盤山,很快就能到達羊牧隆城。

那裡,可以補充給養。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二月十四日,一早出發。近了,距離目的地只有五里路了

突然,道路旁出現了很多盒子,盒子裡好像有東西跳來跳去。要打不打開看看?事出反常必有妖異,桑懌不敢擅做主張。

這時,任福上來了。他說,打開!

瞬間,百餘隻信鴿呼喇喇地騰空而上,每隻鴿子腳上都拴著哨子,刺耳的呼哨聲刺痛了將士們的耳膜。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就在大家詫異時,夏軍漫山遍野衝殺過來,將宋軍分割包圍。

中伏了!

桑懌先領兵出戰,任福迅速整理隊伍,夏軍鐵騎左衝右突。

慘烈的戰鬥從早上殺到日當午,宋軍精疲力竭,想上山佔據有利地形。

沒想到,此次李元昊統領精兵10萬,早有伏兵。

他親自指揮,分兵數千阻斷後路宋軍;又令另一路夏軍從山背衝下,宋軍相互踐踏、失腳墜崖。

此時,桑懌、劉肅戰死!

身邊小校看著屍體不斷累積,任福又身中十餘箭,勸他說,你先逃吧!

任福大呼,我身為大將,既然兵敗,只有以死報國!

然後,他手持四刃鐵簡,挺身決鬥,堅持到最後一滴血,最終被敵人刺中左頰,絕其喉而死!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任福兒子任懷亮同樣戰死!

王珪遠遠望見任福帥旗飄揚,催促下屬前往相救。有畏縮不前的,斬!繼而任福戰死,王珪東望再拜說,臣非負國,實在是力所不能,唯有以死報國!

接下來,朱觀、武英、王珪、耿傅等部就要承受李元昊的所有兵力。

戰事一直從中午戰到日落。

武英自知必敗,勸耿傅先行避開,耿傅不答。武英感嘆,我戰死沙場,分所應當!可你是文官,何必要與我同赴黃泉?

耿傅謝絕好意,奮不顧身地衝殺,身中數槍而亡!武英也陣亡!

王珪殺得手掌破裂、戰馬中箭,他連換三馬,力殺數百人,終被流矢射中眼睛,就此陣亡!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唯有朱觀收集殘軍千餘人,退守斷壁殘垣,四處放箭,堅持到天黑,李元昊方才退軍。

此戰,任福臨敵受命,帶著臨時徵集的部隊,又不按既定方針出戰,被敵人分兵誘擊,敗得慘重!

宋軍指使及軍校戰死數百人,軍士陣亡萬餘人!

主攻主守皆不落好

趙禎接到奏報,不禁大失所望。

更讓趙禎心傷的是,李元昊大勝而歸、劫掠而去,他的落第軍師張元,居然還在邊境的寺廟牆壁上題詩一首,說什麼“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還說是“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題”!

還有傳言,朝廷懸賞李元昊要五百萬貫,他居然也學這招,說“得夏竦首,與錢三千文”!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簡直是不把朝廷大臣放在眼裡!

趙禎下詔范仲淹,你看看士氣,如果將士們不畏怯的話,趕緊出擊,去報仇立功!

激將不成,因為范仲淹拒絕了。他說:

任福等人都是為國立過大功的人,都是邊疆的名將,要說勇猛,誰能比過他們?可他們為什麼兵敗?因為他們有勇無謀!因為大舉進攻實在困難!路途遙遠、地勢不熟、敵人還有密探!所以,決不能倉促起兵去報仇!如果乘盛怒發兵,中人奸計,豈不更麻煩?

謀略才是關鍵!請陛下采納臣之前的建議,修築城寨、招撫熟戶、安排弓箭手,進可攻退可守!

臣深知,不進攻可能會得罪別人,但此乃國之大事,值此成敗安危之際,臣豈敢避罪?臣也並非不能督軍討擊,而是擔憂敗事之後,就是將臣誅殺也於事無補!

望陛下深思!

趙禎又猶豫了,他更加舉棋不定。

同樣受打擊的還有韓琦。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他敗了,敗得一塌糊塗。

當33歲的韓琦率著殘兵敗將返回涇原時,只見寒冷刺骨不停呼嘯的朔風中,一群手執紙錢舊衣的婦孺老幼等在前方。

這是萬餘陣亡將士們的父母妻兒!他們邊燒紙錢舊衣,邊哀嚎痛哭,聲震長空,天地為之同悲,日月因而變色!

有人大聲呼號,前日你隨韓經略出征,現在韓經略回來了,而你卻死了!你的魂魄不知道能不能跟韓經略一起回來啊?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此情此景,令韓琦悲憤、羞愧、不能自已!

這是恥辱,也是教訓!輕言戰事易,要想取勝難!沒有長遠的謀劃和配套,哪能畢其功於一役?自己還是太年輕,太沖動!

有一種勝利叫防守,有一種失敗叫進攻。輕易冒進的不一定是英雄,也可能是賭徒!賭徒失去的只是自己,而帝國失去的卻是數以萬計的家庭,換來的只是好水川邊的那累累白骨!

自責不已的韓琦立刻上章自劾。

已經長眠於好水川的任福,最後幫了韓琦一次。他在衣帶裡寫清了事情緣由,將責任歸結於自己的貪功冒進和不按既定方針作戰。

看到這,韓琦再次覺得愧對英烈。

1041年四月,韓琦被撤銷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職務,貶為知秦州。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范仲淹同樣沒落下好。

他派出去勸諭李元昊的使者,過去沒兩天,就知道好水川兵敗了。但李元昊沒讓使者走,免得走漏消息。他被留在西夏四十餘天,而後才遣返回來。

使者並沒有見到李元昊,只帶回了李元昊親信野利旺榮的一封書信。這封26頁的書信,內容誰都不知道,因為范仲淹直接將它燒了。

范仲淹說,這西夏態度傲慢,有20頁內容大逆不道,我都不敢讓陛下知道,如果上奏,朝廷又不能進討,白白受辱!我燒了它,受辱的就只是我自己而已!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但事情原委又不能不讓朝廷知道,所以范仲淹就根據記憶,對書信進行了刪改潤色,然後上報。

趙禎和兩府重臣們看到的就是一封被范仲淹修飾過後的書信。

在范仲淹看來,他這是忠誠為國。

但在趙禎和重臣們看來,他擅自與李元昊通書,得到回信後又直接將它焚燒,犯了大忌。

怎麼處理?

參知政事宋庠說,范仲淹當斬!

別以為宋庠曾隨范仲淹集體進諫,就會天然維護他,沒有這樣的事!宋庠過去和現在維護的只是禮制而已!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樞密副使杜衍反對道,范仲淹忠於朝廷,他本意只是招納李元昊,怎可重懲?

兩人爭辯良久,互不相讓。趙禎問呂夷簡,你的意見?

宋庠心想,呂夷簡肯定站在自己這邊。因為昨日兩人在中書獨處時,曾經討論過此事,呂夷簡當時就說了,人臣無外交,范仲淹怎敢私自與叛臣通書?而且得了回信後,怎能直接燒掉?大家如何知道他們交流了些什麼呢?

沒想到,呂夷簡慢條斯理答覆趙禎,杜衍之言極是,只可輕罰范仲淹。

於是,范仲淹也被撤銷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職務,貶為知耀州,原職務由龐籍接任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延州,今延安

宋庠實在沒有想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其實也很簡單,呂夷簡是不喜歡范仲淹,但國難當前,他還是有大原則的;而宋庠不同,只會堅持一成不變的東西,不會變通,而且素來與呂夷簡不和,那呂夷簡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排擠他。

宋庠果然中計。一時間朝廷內議論紛紛,宋庠,虧你還是狀元,怎能做出這等下作之事?沒辦法,倉皇失措的宋庠終於在不久後被調往外地。

韓範再復出

但不要以為這輪韓範相爭就以兩人的貶職結束了。事情沒完,他們的使命也沒完。

之後半年主持陝西防務的是夏竦、陳執中。

看看,陳執中本來就是因毫無作為而被罷免樞密院職務的,他自己也不想領兵只想留在朝廷,現在居然還來到前線,而且他的職務和夏竦一樣——都是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緣邊招討等使、知永興軍。

這可怎麼分配工作?開始是兩人輪流巡邊和值班,之後因意見不合,趙禎就讓夏竦、陳執中分別前往鄜州和涇州辦公

那永興軍怎麼辦?只好又把範雍調為知永興軍。這樣一來,具體辦事的人就麻煩了,得跑三個地方找領導,簡直是不堪其擾!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塞下

不停地有人上書反對這種模式。

鄜延都鈐轄、知鄜州張亢說,夏竦、陳執中好歹是朝廷大臣,可就會對著文件照本宣科,那要他們幹什麼?

陝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說,范仲淹、韓琦忠義智勇、名動天下,不能因小錯而擱置不用。

諫官張方平也上書,要求罷黜夏竦的統帥職務。

再加上戍邊將帥不停地換來換去,還怎麼知曉敵情?

十月,朝廷終於將陝西防務定下來了:

夏竦、陳執中俱罷統帥,分別出任判河中府、知陝州;

陝西軍區分為四路韓琦管勾秦鳳路部署司事兼知秦州,王沿管勾涇原路部署司事兼知渭州,范仲淹

管勾環慶路部署司事兼知慶州,龐籍管勾鄜延路部署司事兼知延州,全部兼任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范仲淹在慶州繼續自己的持久戰戰略。他派兒子範純佑進築大順城(今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內),在環慶路與鄜延路之間搭建堡壘;申請調任種世衡知環洲,招攬邊境部族

環慶路的防守也日益牢固。根據經驗總結,范仲淹寫成《攻守二議》。他說:

主攻的不能說主守的就懦弱,主守的也不能說主攻的只會闖禍,實際上攻有利害、守有安危,長遠之計應該是守策之外更備攻術,通過招納邊境部族、招募當地土兵、展開屯田、修築城寨、選將練兵、偵探敵情、堅壁清野,打一場持久戰。

這為韓範之爭劃上了一個暫時性的句號。

知諫院張方平也上書說,可以向澶淵之盟那樣,向李元昊表示綏懷之意。

在付出血與淚的教訓之後,帝國終於統一了思想。趙禎說,這正是我的心意!

宋史筆談166:宋軍好水川陣亡萬餘,源於西夏狡猾還是韓範相爭?

1042年正月,范仲淹再次上書,提出,西夏兵強馬壯而大宋富有,可以拿一郡之收入息天下之弊。簡言之,就是先用帝國傳統老辦法——拿金錢換和平。

趙禎下令,陝西四路經略招討司就此進行商議。

就在大家統一了思想的同時,李元昊也沒佔到多少便宜。

他率兵前往麟府劫掠了一番,雖然曾攻佔了豐州,但是最後又被張亢打得大敗而歸;剛回來,環慶副部署王仲寶與鄜延都監狄青就領兵來攻,還在宥州大掠五日才回去。

看來,形勢正在好轉。大家都認真地等待轉機,準備與西夏和盟。

可等來的卻是契丹的趁火打劫。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