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如果你熟知我們的標題引言,那麼你一定看過韓寒的這部電影《後會無期》,這是電影裡被刷屏的一句經典臺詞:

“我聽了那麼多大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今天我們就來跟所有的實體零售店老闆來剖析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你看似在一直學習進步,到處出訪觀摩,到處花錢報班聽課,在頭條加各種關注,看各類的營銷類文章,甚至買書看(雖然大多數的實體老闆還是看不進去書的),但的生意卻還是老樣子,該解決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甚至是倒退呢?


1、藥和病的不匹配性。

2000年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房地產經濟高速發展期,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帶來建材零售業的福利風口,一直持續到2015年左右。60-85一代是處於這個風口紅利期的黃金一代,他們搭上了這趟列車。在這段時間裡憑藉自己的膽識,吃苦耐勞、踏實肯幹、誠信經營的商業精神積累了最早的原始資本,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基業。

可是當所有原有的市場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在互聯網的攪動下,商業模式、環境、消費者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本的經典正在不斷的被推翻迭代,一切都變了。

我們必須冷靜且無情的面臨這個現實:那些年我靠自己的經驗積辛苦攢下來的從商精華,今天正在逐漸變得沒有意義和價值。也就是說你的"大道理"本身還是對的,但它已經不是治療今天之病的最佳"藥方"了。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可是那就是你的全部了,你怎麼捨得扔下。

2、知識結構問題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裡就闡述了,老闆之間的區別本質上就是認知思維能力的區別。金錢、人脈、品牌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商業的競爭已經是背後內在軟實力的競爭,浮於表華的東西都成了自我的麻醉劑。

在當今的家居建材零售業,老闆的年齡段大致分佈在這幾層:60-69一代,70-79一代,80-85一代,85-90前後一代。而這其中絕對數量佔比最大的還是前三層。這一類老闆大都沒有接受過高等的全日制教育,沒有經濟學,管理學,金融,人力資源等基本的知識儲備架構,更沒有在大型企業從事管理策劃的實踐經驗,所以在今天你學習的時候一定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就是給了你方法和和理論,讓你豎起大拇指大讚點頭,其實你也只是看得懂,但是看不透。

3、分不清什麼是工具,什麼是法則和規律

小學,初中大家還是都經歷過的。我們從小就接受教育去學校學習,再回想一下,你在語文、數學、物理等學習過程中,老師先交給我們的一定是規律和法則,然後懂了規律和法則,再用它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比如小學做的數學應用題要用到勾股定理去解答,要解決實際問題一定是自己腦子知道勾股定理是什麼,才叫會解題,筆和紙只是我們解題的工具。其實解題不是最困難的,用大腦加工理解去學習那個勾股定理才是最難的。

現實中的情況往往都是這樣,老闆們遇到問題了,往往急切想找到簡單且又直接的工具去解決問題。而現在大多的培訓機構和所謂的商學院提供的就是這個工具,打的就是老闆們這個痛點。混合上激情毒品快餐式的輸出和灌注馬上就讓你沒有飢餓感!表面上一聽,對對對!答題就是用到筆和紙啊,就能解題了啊!但是回到現實中絕大部分的人依舊碰到題還是不會解答,該餓還是餓!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綜上:我們希望所有的實體店老闆要認清一個問題:改變和學習一樣一定是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這中間沒有捷徑可言!如果有的話,那就是一時的治療痛感的麻醉劑而已,藥效過了還會疼。不然一個人才的學習進階培養,就不會要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這麼漫長的十幾二十年了。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從今天開始先學會學習那些基本的理論和本質的東西,書還是要逼著自己撿起來。少攝入那些不需要大腦加工的信息來佔用你的時間!少些酒肉應酬多喝喝茶,喝茶的同時多一些思考!

傳統實體零售怪圈「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不要著急忙著趕路,該停的時候停一停!

我們的文章也是先教會大家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真相,從改變和提升老闆的認知思維能力做起,我們並不否認工具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固執的認為這就是幫助實體店進行轉型的根基。所以我們會一直認真的做下去,而且準備好了和大家一樣迎接這個長久而又漫長的痛苦過程!希望你和我一樣堅持下來。

更多實體零售轉型知識,請加關注隨時和我們一起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