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孫之俊與「五三漫畫社」

漫畫家孫之俊與“五三漫畫社”

漫畫《無題》

孫之俊(1907—1966),原名孫信,河北藁城市人。他是中國現代漫畫和連環畫的先驅者之一,現存漫畫、連環畫作品4000多幅(件)。他的早期漫畫涉及範圍甚廣,針砭時弊,態度鮮明,造型生動,線條流暢,是研究近現代漫畫史的重要資料。

漫畫家孫之俊與90年前發生在濟南的“五三慘案”有著不解之緣。1928年5月3日,侵華日軍無故挑起事端,不顧國際法規和外交慣例,衝入國民政府山東交涉署。時任山東交涉員蔡公時表示抗議時,日軍竟殘酷地割去其耳鼻、剜去他的舌頭和眼睛,將其殺害。滅絕人性的日軍還肆意殺戮中國軍民,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五三慘案”。當時的孫之俊正在北平(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是活躍在北平城的著名青年漫畫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目睹那些慘死在日軍刺刀槍炮下、流淌著鮮血的同胞們,孫之俊與同學、友人宋維賡、王君異等人迅速聯絡,“取國恥之日為名”,創建了“五三漫畫社”,用犀利的筆鋒對日軍的殘暴行徑、國民政府的軟弱無能和社會的麻木、渙散,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

漫畫家孫之俊與“五三漫畫社”

漫畫《五三》

“五三漫畫社”成立於1928年5月27日,在當日北平的《星期畫報》上,孫之俊發表了寓意深刻的作品《無題》。畫面主體位置上是一個山東大漢,雖然結實魁梧,身軀卻被繩索緊緊地捆綁在一根柱子上。代表日本侵略軍的那把板斧正狠狠地砸著他的頭,打得他幾近昏死,兩條腿已經站不起來了;然而此時其他省份的官僚們卻欲溜之大吉,他們或背過身去,或佯裝視而不見。作品表現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強盜行徑,和由於政府軟弱無能而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痛苦。隨後,孫之俊又在5月30日的《北洋畫報》上發表了直接表現“五三慘案”的作品《五三》。畫面中亦沒有殺戮的場面,只用一根沉重的鐵鏈代表日本侵略者,鐵鏈似絞索,緊緊地勒著一個扭作一團、蜷伏在地上的人形,其一隻無力的手扶在地上,另一隻手的幾個手指拼命地從鐵鏈的縫隙中伸出來:似在呻吟、反抗、求救,意在警醒國人勿忘國恥。

當年孫之俊與其他青年畫家在“五三漫畫社”成立的宗旨中曾說:“鑑於漫畫之在今日,實於改良社會、描寫性情,不可少之民眾化的藝術。因復糾合同志,重振旗鼓……”孫之俊與北平的青年漫畫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又於“五三慘案”週年後的1929年整理出版了《五三漫畫集》,據資料介紹該畫冊用上等銅版紙印刷、裝幀,十分精美。

漫畫家孫之俊與“五三漫畫社”

1937年北平第一屆漫畫展覽部分發起人在中山公園合影,左三為孫之俊。

孫之俊還發起組織了“北平第一屆漫畫展覽”。1937年7月3日至7日,即“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夕,在北平中山公園春明館舉辦了一次抗日漫畫展“北平第一屆漫畫展覽”。由於此次畫展恰恰在“七七事變”前夕,內容主要是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陰謀,暴露受日本操縱的偽“冀察政務委員會”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因此在當時的北平引起很大反響,不僅多家報刊報道漫畫展情況,北平的《實報半月刊》1937年第18期特推出“北平第一屆漫畫展特輯”。孫之俊在《緣起》一文中說:“5月16日上午,淺予、志癢、望雲來平,下午駕來敝寓暢談。淺予說:‘北平漫畫界應該想法聯合一下。’我說:‘大家都挺忙的,恐怕很難召集’,他便沒說別的。可是我心裡真希望北平漫畫界的同道們聯合成一個團體。6月3日在通俗讀物編刊社,有淺予、志癢、李一非等暢談,這回淺予又說:‘老孫!這事應該由你負責任哪!’我說:‘好吧!乾脆開展覽會都成!……’大家一齊通過,由我立刻寫了一篇油印通知,馬上郵給平市諸同道,……6月8日下午在中山公園春明館開會,計到會23人,清一色的漫畫同道……接著全體一致決定了開展覽會,分配職務。”

會上展出作品130多幅,其中既有北平畫家孫之俊、梁津、王青芳、劉凌滄、王君異、張啟仁等人作品,還有來自上海的葉淺予、華君武、陸志癢及天津的高龍生、竇宗淦、辛蓮子等人作品參展。這些作品主題鮮明、內容深刻、色彩強烈,因而激起觀眾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堅定了民眾抵抗日寇、收復失地的信心。展覽原定展期3天,後又應觀眾要求延期2天。孫之俊又與大家共同研究,延長2天的展室租金,由參展畫家們為觀眾現場畫像來解決,每張1元,至7日下午觀眾更多,閉館時仍遲遲不肯離去。畫展也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滿,日方向北平當局施壓,並要追究負責人和作者的責任。孫之俊巧妙周旋,不僅使畫展順利進行,而且展後及時銷燬了作品,保護了作者免遭不測。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當年“五三慘案”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震撼和反響的史料,已大略瞭解和整理到一些;而有關孫之俊、“五三漫畫社”及《五三漫畫集》知之不多。今將它披露出來,不僅增加了“五三慘案”相關史料的完整性,亦是再次警示後人勿忘國恥。(李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