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誌里追憶英烈

近日翻閱《夏津縣誌》,在“革命烈士英名錄”內看到兩位近支族人的名字:孫金鐘、孫樹春,事蹟記錄為“冀南軍區二分區特務團戰士,1945年7月在高唐尹集戰鬥中犧牲。”

金鐘、樹春從軍時,抗日的烽火在魯西北愈燒愈旺,八路軍129師開闢的冀南軍區所屬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是日寇侵華的重要基地,因此鬥爭殘酷,環境惡劣。在這種情勢下,金鐘、樹春一腔熱血,毅然參軍抗戰。第2年便隨部隊參加瞭解放高唐的戰鬥。高唐尹集鎮是敵人盤踞的一個據點,在圍殲敵人的戰鬥中,金鐘、樹春為部隊送飯時,遭遇敵人襲擊,英勇抗敵,不幸犧牲。犧牲時,金鐘25歲,樹春剛剛18歲。

更有一些無名先烈默默奉獻著自己。曾住於筆者前院的已故老人孫文佩,便是這無名英雄的一員。據《夏津縣誌》記載:孫文佩是夏津著名的大李莊抗日小學校長,他發動學生參加青年抗日先鋒隊,積極配合黨組織和游擊隊開展抗日活動。頑匪張棟臣(人稱“張八”),與夏津、高唐偽縣長王晉卿、李彩題勾結,招兵買馬,網羅黨徒,收編土匪武裝,瘋狂破壞人民抗日救國運動,殘酷殺害共產黨人及人民群眾。1944年春,張棟臣下令逮捕了大李莊抗日女教員劉玉珍。孫文佩焦急萬分,就和另一教員牛美玲去匪部保釋。張棟臣認為二人和劉玉珍一樣都是共產黨人,隨即將二人扣留,後即下令將3人活埋,孫文佩等3人壯烈犧牲。更為遺憾的是,這段歷史直到1983年才被公開披露。(孫中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