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基本概念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

在 13.56MHZ 频率运行于10cm距离之内,传输速度有 106Kbps 212Kbps 424 Kbps,低速率。

近场通信已经成为 ISO 18092 国际标准协议,其实之前遵循 ISO 14443 ,不过 ISO 18092 已经将其包含进去了。

NFC 的诞生是为了取代卡和读卡器,它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Reader/Writer)、感应式卡片(CardEmulation)和点对点(Peer-to-Peer)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NFC 的三种模式

三种模式分别涉及到的协议非常混乱,协议部分将在下章一起梳理。先介绍一下三种工作模式。

  • 卡模拟模式(Card Emulation):这种模式相当于将NFC设备变成了一张采用 RFID 技术的 IC卡,可以替代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此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这个模式相当于将将 NFC 设备终端变成了一个读卡器,主动发出自己的射频场去 读/写 卡。
  • 点对点模式(P2P):这种模式下,双方都发出射频场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用于数据交换,传输距离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慢(只能用于小数据的传输,比如名片,微博互粉,添加通讯录),功耗低。

NFC 的技术原理

NFC 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RF-field)。它可以选择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设备称为NFC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产生射频场,而使用负载调制(load 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此通信机制与基于ISO14443A、MIFARE和FeliCa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因此,NFC发起设备在被动模式下,可以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检测非接触式智能卡或NFC目标设备,并与之建立联系。

NFC与其他RFID技术的区别

NFC基本概念

NFC的物理组成

读写器(Reader/Interrogator)、标签(Tag/Transponder)、天线(Antenna) ;

  1. 读写器将要发送的信息,编码并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再经天线向外发送。
  2. 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到信号,其卡内芯片的有关电路就会进行倍压整流、调制、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进行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