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我们接着聊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这次来说东晋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是怎么维持下来的?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田先生提到了两种矛盾:一种是民族矛盾,指的是少数民族的入侵,因为关系到国家存亡,所以属于主要矛盾;另一种是国家内部的权力斗争矛盾,指的是皇帝和大家族之间、大家族和大家族之间的次要矛盾。在这两种矛盾的影响下,产生一种独特的现象,也就是不允许某一方势力做大。为什么说这种现象很独特呢?因为在中国的其他朝代,权力往往集中在皇帝的身上,皇帝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在东晋时期,皇帝的势力却被门阀士族们打压,有时候根本就是个傀儡而已。比如桓氏家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强大,就任性地废黜了当时的皇帝,皇帝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另外,因为当一个大家族势力过大的时候,就会有谋朝篡位的想法,所以其他家族就会联合起来共同打压它,从而维持国家稳定。桓氏家族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桓氏家族是东晋时期大家族中的一员,它的领军人物是桓温。根据本书作者的考证,桓氏家族在东汉时期是个大家族,但是到了曹魏时期已经衰落,找不到相关记载。所以到了东晋这会儿,桓温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个“芝麻”小官。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又因为他的父亲在消灭王敦的时候立过战功,所以当时的朝廷想要拉拢他。就是在这种拉拢当中,桓温的实力才得到了飞速上升,后来成为了可以和朝廷抗衡的新的大家族。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桓温是一个既有野心,做事又非常谨慎的人,当他想要达到一个目的的时候,通常会采取迂回的手段。比如,他有推翻朝廷的野心,却不会直接地向朝廷发起进攻。而是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向朝廷施加压力,逼着朝廷出兵北伐。在北伐的过程中,桓温不仅达到了削弱朝廷军事力量的目的,而且趁机扩张了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虽然桓温的势力很强,但是桓氏家族的力量却很单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东晋时期的其他大家族,一般都是兄弟众多,像前面提到的琅邪王氏家族,他的家族势力就比较强大,在朝廷内外的重要位置上都安插着自己的家族成员。家族成员之间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另一方马上支援,哪怕家族中有一两个成员栽跟头,整个家族也不至于垮台。就像王氏家族的王敦被消灭了,王氏家族却仍然势力强大。可桓温却是个孤家寡人,在朝廷里面连个信得过的人都没有。这导致他虽然想要进驻朝廷,却又不敢离开自己在上游的军队。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桓温其实差一点就实现了改朝换代的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呀,他当时的实力已经远远地高于皇帝和其他几大家族了,他甚至直接废了当时的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又立了一个形同虚设的新的皇帝,朝廷里的一切事务也都由桓温来决定。按照我们的理解,桓温的势力已经这么强大,应该很容易就能改朝换代,但是当他要求简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的时候,其他几大家族却联合起来,硬是把这件事拖到了桓温病死,让这件事不了了之。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通过桓氏家族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东晋门阀时期是不允许其中一个大家族做大的,一旦有哪个家族做大,其他家族就会联合起朝廷一起和他对抗,把这个做大的家族打下马;而帮助朝廷把对方打下马的这个家族,又会趁这个机会做大,成为新的被讨伐的目标。就像桓氏家族一样,凭借着打压王敦而受到朝廷重用,做大后又成为朝廷和其他家族的打压对象。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可以说,不允许其中一方势力做大,既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特征,也是东晋能够维持一个多世纪的原因。在东晋的历史上,主要出现过五个大家族,他们分别是琅邪王氏家族、谢氏家族、庾氏家族、桓氏家族和太原王氏家族。除了最后出现的太原王氏家族之外,其他四个大家族的经历都遵循了“不允许其中一方势力做大”的特征,每当有一个大家族做大,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到了最后的太原王氏家族上场的时候,因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开始起义造反,门阀士族和皇帝都被起义军推翻,门阀政治格局也就不复存在了。

内忧外患对别的朝代来说都是坏事,可东晋这奇葩却靠着它撑了百年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