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9月18日,彭博社发布了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我们最爱吃的海底捞火锅,上市啦。海底捞(06862.HK)IPO定价为17.8港元/股,在14.8-17.8港元招股区间的高端。据说9月26号正式挂牌上市。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海底捞公开发售部分获得约4倍超额认购,约1.3万份申请,集资最多75.56亿港元。高瓴、景林、摩根士丹利资管等基石投资人共认购3.75亿美元,占IPO发行规模的40%,公司国际配售部分也已经超过20倍超额认购。

消息称,海底捞国际配售市场反应热烈,在5家基石投资者中,高瓴和景林分别承诺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和雪湖资本分别为8000万美元,Ward Ferry为3500万美元,共认购3.75亿美元,占到IPO发行规模的40%。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曾表示,此次募集资金用途的60%所得款项净额将为2018-2020年海底捞业务扩充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海底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好吃,服务周到,一想到海底捞就自然的想到这些。现在的海底捞显然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品牌,但是很多年以前,他还是一个只有四张桌子的火锅店,那是24年前,张勇初创业。如今,还有8天,海底捞就要上市了。

但是在一切的光环背后,伴随而来的,是张勇从未离开过的焦虑。海底捞的成长,依靠的是独特的员工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在使海底捞日益强大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张勇机智的度过了数次危机,海底捞也因此从极具“家文化”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组织森严的火锅帝国。

严苛制度下的海底捞,似乎变成了被资本驱动的一家资本化的企业,海底捞不再是温情脉脉的家了,不再是文化。这些质疑铺天盖地。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1988年,张勇18岁,他与女朋友舒萍、技校同班同学施永宏以及他的女朋友李海燕一起凑了8000元现金,在四川简阳开了一家火锅店。这就是海底捞的前身。

张勇回忆海底捞的最开始创业路时说“我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店址选得也不好。想要生存只有态度好,客人要什么,快一点。客人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点笑脸。刚开的时候,不知道窍门,经常做错。为了让人家满意,送的比卖的还多。”张勇这样的服务态度,让很多人成为了海底捞的回头客,这种服务态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北大教授黄海鹰曾经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写道:“张勇开办火锅店初期的一天,当地一位相熟的干部下乡回来,到店里吃火锅。张勇发现他的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给客人免费擦鞋的服务。一位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大姐,吃火锅的时候夸海底捞的一种辣酱好吃,第二天张勇便把一瓶辣酱送到她家里,并告诉她以后要吃,海底捞随时送来。这就是海底捞一系列‘变态’服务的开始。”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就这样,很快的,张勇就在最初开店的四知街上,开满了海底捞的店。

张勇还创建了“师徒制”,来传承海底捞的服务。1999年,张勇做了一个重大决策—异地开分店。因此,第一家异地分店开在西安,店长便是张勇的“得意弟子”杨小丽。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员工是一个一个吸引的”。这是张勇管理理念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黄海鹰的叙述中,海底捞的员工会在顾客进门时主动送上围裙、发带和手机套,在顾客就餐时主动捞菜,在客人生日时送上蛋糕和祝福,当客人遇到困难时竭尽全力为其解决问题……此外,服务员还有给客人先斩后奏的打折和免单权。

另外,海底捞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也非同一般。黄海鹰描述过海底捞对员工的“家文化”式的管理—员工生病了店长主动慰问,公司主动为家里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手、培训员工学会技术以跟上时代,师傅对徒弟手把手教等。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伴随着日益壮大的,一定是危机。张勇曾发微博说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就是海底捞的现状”。人员日益庞杂,张勇最头痛的就是管理问题,张勇说“以前店少,我自己能亲自管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干部情况我也都了如指掌。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层层的干部去管,而有些很严重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加之海底捞现在出名了,很多同行在学我们,所以我总担心,搞不好,我们十几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计件工资来算员工薪酬,分店竞争末尾淘汰制,职能部门独立拆分。这就是海底捞帝国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有观点认为,如今的海底捞,正在变得越来越“冷酷”,黄海鹰描述的温情的“家文化”正在逐渐被制度森严的现代化公司管理所取代。

2015年,张勇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他们把我想象得太好了,我就是个资本家”。


海底捞上市,定价17.8港元丨张勇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