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我們雖然是在做項目、做交易,但我們也在做人。我們積累朋友和人脈,是它們成就了華興的今天。”
本文共計4680字,閱讀時間7分鐘。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 / 張姝欣 劉素宏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帶領華興資本走過13年之後,9月27日,47歲的包凡帶領華興資本在港交所上市。

沈南鵬低調現身港交所,華興的外部股東成為資本的代表沙燁,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等多位“華興的朋友們”均出現在上市儀式現場。

此前,包凡奔波於美國、香港,向100多家投資者講述“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的商業願景。此番上市,包凡、華興資本更是將自己的命運與新經濟緊密連接。

然而,在新經濟的漫漫征途上,長期樂觀,短期或有曲折。華興資本開盤價31.8港元,與31.8港元的發行價持平,開盤後卻翻綠。截至10:05,股價報26.35港元,跌幅達到17.14%。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經濟的發展需要長期的耐心,華興資本也在佈局投資銀行、投資管理、華菁證券的多元業務,未來理想狀態是能夠收入多元而均衡。

根據華興資本招股書公佈的數據,本次最多募資約30億港元,佔經擴大後總股本的15.5%,由此推算華興資本估值約為193億港元(24.77億美元),2017年淨利潤為0.58億美元,由此計算,華興資本的(靜態)市盈率為42.7。

談及華興,必然提到包凡。

這位掌門人,擁有劉強東、周鴻禕等“好哥兒們”,可謂人脈頗深。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奠定華興在資本圈地位的,除了專業度,更重要的是“背景”。而華興的“背景”,顯然就是包凡的“關係”。

對此,包凡並不否認。“我們雖然是在做項目、做交易,但我們也在做人。我們積累的是朋友、是人脈。朋友、人脈成就了華興的今天。” 他曾公開表示,華興的業務也憑藉在“朋友圈”中的合作,發展順利。

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嘗試通過華興招股書中公開的5輪融資背後的投資人,還原包凡隱秘的“朋友圈”。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首輪入局者”李世默和李曙軍

持續加碼、對接大單



2011年8月,華興獲得第一輪投資。

那一年,華興剛開展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就在一個月前,華興資本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華興業務分部(即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及華菁證券)的控股公司。

這筆投資單從時間節點來看,對華興可謂是“及時雨”。

據招股書顯示,第一輪融資華興出讓A類優先股150000股。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和Greenhouse CR Holdings Co., Ltd.這兩位第三方投資者,分別認購了1000萬股和500萬股。

根據投資方以0.5美元/股的買入價格計算,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和Greenhouse CR Holdings Co., Ltd.分別投資了500萬美元和250萬美元。

同時,招股書也顯示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與CW Renaissance Holdings Limited、成為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也是華興資本的第二大股東,持有1152.7271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由CW Renaissance Holdings Limited全資擁有,CW Renaissance Holdings Limited由成為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成為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則由Chengwei Evergreen Capital L.P.全資擁有。

所以,不僅華興第一筆融資的股份是Chengwei Evergreen Capital L.P名下公司認購,目前組成公司第二大股東的三家公司也都在Chengwei Evergreen Capital L.P名下。

同時,成為資本創始及管理合夥人李世默也是華興資本的非執行董事,兩者的淵源不可謂不深。

而這家成立將近20年的上海VC機構,以及李世默本人在媒體上的相關報道都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為資本也是優酷土豆的股東。根據企查查顯示,從2006年開始,成為資本在優酷B、C、D、E輪融資都有投資,其中E輪作為領投方。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



優酷2010年的招股書顯示,創始人古永鏘和成為基金擁有公司總投票權的62.55%,同時,成為資本管理合夥人沙燁作為優酷的非執行董事,持股佔41.25%,僅次於古永鏘的41.28%。

可以說,成為資本作為資本方在優酷內部頗有分量,甚至有傳言,是成為資本作為優酷的大股東推動了優酷土豆的合併。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而在這起頗受關注合併案裡,剛剛被成為資本投資的華興拿下了這筆提供FA服務的大單,並代表優酷談判,有點”內部消化”的意思。

到了2017年,華興第四輪融資,向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發行了1,527,271股B類優先股。沒錯,李世默和他的成為資本依舊參與其中。

我們無從知曉李世默是否是包凡的“哥兒們”,但不可否認的是,成為資本和華興合作頗為緊密。

今日上市現場,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表示,華興資本從初生到壯大的歷程就是中國新經濟崛起的縮影,但華興資本所專注的新經濟金融這一“賽道”卻有著區別於他者的稀缺價值。

而在第一輪投資中,另一位A類優先股投資機構Greenhouse CR Holdings Co., Ltd.由Trustbridge Partners IV L.P.全資擁有。Trustbridge Partners IV L.P.的普通合夥人為TB Partners GP4,L.P.而後者的普通合夥人又為TB Partners GP Limited,這家公司的唯一股東是李曙軍先生。

招股書中顯示,摯信資本創始及管理合夥人李曙軍也是華興的執行董事。在創立摯信資本之前,他曾是上海盛大的首席財務官兼高級副總裁。

2015年,華興的第二輪融資發行B類優先股。李曙軍的Greenhouse CR Holdings II Co.,Ltd.再次認購3,260,870股。接著在第三輪融資,李曙軍獲得了652,173股B類優先股。

在華興的五輪融資中,他投資了三輪,可以說是華興的堅定支持者。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老友劉強東

助“昔日恩人”華興奠定投行地位


華興的第二輪融資中,除了李曙軍,還有三個新入局者。

分別是Bamboo Prime,L.P. 、Jencap CR 與 Smart Group Global Limited,各自認購了11,413,044、815,217、815,217股。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其中Smart Group Global Limited 是劉強東全資擁有的公司。按照第二輪融資時B類優先股每股1.53美元的價格 ,劉強東個人花了超124萬美金投資華興資本。

但劉強東之於華興,絕不僅是財務投資者這麼簡單。

兩人相識在2008年,當時京東融資,華興判斷風險較大故未能合作。幾次接觸下來,兩人脾氣相投,又都是“義”字當先,也就成了朋友。

“找到靠譜的人,就能找到巨大的商業機會。你選對了人,就要不惜代價,哪怕花費四五年時間去盯著他。劉強東能力強,又講義氣,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包凡曾如此公開評價劉強東。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第一次合作,始於2011年。包凡終於和盯了許久的劉強東做成了買賣。當時,華興一位副總在一次國外會議上與DST創始人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相識。當尤里來到中國尋找下一個Facebook時,包凡為其引薦了劉強東。不到三個月,DST即宣佈向京東投資5億美元,而該輪總計15億美元的融資成為了互聯網單筆最大融資。 

從此,華興便甚少缺席京東在資本市場上的大事件。

“我們為京東服務的歷史即我們全生命週期覆蓋的實例”,招股書中,華興將其參與京東重大里程碑事件作為華興為客戶提供早期、成長期、後期/上市投資銀行及投資管理服務的案例。可見,華興與京東自2011年,便並肩前行。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在騰訊戰略投資京東、京東赴美上市、京東金融私募融資、京東到家和達達合併、京東金融分拆、京東物流私募融資等京東大事件中,華興都以聯席賬簿管理人、財務顧問等身份出現。京東上市時,劉強東特意將平時甚少穿西裝的包凡叫到臺上合影留念。

和京東的合作也拓展了華興的業務邊界。華興2012年計劃開展海外市場證券服務,並在2013年擔任了蘭亭集勢在美上市的國內唯一承銷商。前述投行人士告訴記者,“京東IPO時,讓華興做他的承銷商,再加上之前的業務積累,華興突出了自己在投行業務的地位。”

到了2017年初,華興已經成為中國投行在海外上市項目中的領頭羊。“2014年至今,共有25家新經濟企業在美國IPO,中國投行參與了12家,華興參與了10家,其中9家我們是唯一的中國投行。”包凡表示。

目前,投行業務已成為華興資本重要的收入來源。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投行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71%,在2018年前三個月,更是佔到了55%。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與沈南鵬推動美團點評合併


再說第二輪融資中認購最多股份的Bamboo Prime,L.P.

招股書中並沒有它的介紹,但這家公司在 2016年解散前向Bamboo Green,Ltd.配發了6521739股B類優先股。

Bamboo Green,Ltd.由Sequoia Capital China Growth Fund III,L.P.全資擁有,招股書顯示,這家公司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沈南鵬控制。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同時,Bamboo Green,Ltd.在華興第三輪融資認購了價值13,000,000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在2017年4月,轉為2,119,565股B類優先股。

目前,Bamboo Green,Ltd.佔華興資本股份的7.86%,沈南鵬本人也是華興的非執行董事。

在第三輪融資中,另一位投資者Gopher Harvest Fund LP認購了489,130股B類優先股。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被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諾亞控股有限公司控制。據官網顯示,沈南鵬是其大股東。

可見,沈南鵬不僅自己投資,還帶著投資過的公司一起,入局華興。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沈南鵬自然促成了華興和紅杉資本的合作。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紅杉資本、IDG、北極光、經緯中國等大型投資機構是華興代理最多FA業務的機構。

最為人關注的是2015年美團點評合併,由紅杉和華興做媒,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雙方的獨家財務顧問。事實上,外界普遍認為,兩者合併,幕後的紅杉資本肯定收益較大。

紅杉想推動兩者合併,當時遇到的阻力也不小,“美團過於自信,從來都願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大眾點評雖氣勢稍弱,但心氣很高,不願向後輩妥協。加上大眾點評已經入贅騰訊,而美團背後的投資方有阿里,(合併的)阻力相當大。”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曾公開表示。

而華興作為FA,最終成功幫助兩家公司“聯姻”。同年,華興還促成了 “58+趕集”、“滴滴+快的”的合併,被外界稱為“併購專業戶”。

在現場,沈南鵬也表示,過往數年間,華興資本與紅杉資本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攜手助力新經濟創業者們的成長,也共同見證了多位新經濟獨角獸的誕生。多年來,華興不斷衝破邊界,已經成長為新經濟領域獨一無二的投資銀行與投資管理公司。

包凡曾持有光線股份

大股東王長田助華興進軍A股市場


本次招股書中,擁有A股證券公司牌照的華菁證券也不容忽視。

這家能夠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的公司,是華興在國內A股市場的戰略性佈局。

證監會對新設證券公司的牌照控制日趨嚴格後,華興資本實際上是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設立合資券商,即華菁證券,以此獲得牌照。

按照CEPA補充協議十的規定,允許內地證券公司對港澳地區進一步開放。一方面,允許符合條件的港資、澳資金融機構,分別在上海、廣東、深圳各設立1家兩地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港資、澳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內地股東不限於證券公司。

另一方面,允許符合條件的港資、澳資金融機構分別在內地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若干改革試驗區內,各新設1家兩地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內地股東不限於證券公司,港資、澳資持股比例不超過49%,且取消內地單一股東須持股49%的限制。

其中光線控股作為內資股東,與華興資本成立華菁證券。2016年4月,華菁證券設立成功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8月19日,華菁證券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並於同年11月在上海開業。

擁有華菁證券34.24%股份的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王長田是其大股東。

兩人相識於2005年。雖然前幾次合作未成,但王長田卻感覺到了包凡的大局觀,包凡考慮得是各方利益,而非一意促成生意。在之後的交往中,包凡先後為其引薦了蔡文勝、周鴻禕、雷軍等人,讓王長田瞭解這些人在做什麼、關注什麼。

一次次接觸中,王長田也進入了包凡的“朋友圈”。後來包凡入股了光線傳媒,光線上市使他獲得了30倍的投資收益。王長田曾表示,“如果一筆一筆地做生意,我付他的顧問費會遠遠小於股票的利益,但我願意給他,因為我希望跟他建立長遠的關係。他是一個你願意給他錢的人,你覺得他掙錢是應該的。”


華興上市背後:大佬股東的義與利

王長田


這次王長田的光線控股,幫助華興拿到了這枚對於華興意義極為重大的牌照,並推動了華菁證券的成立。

包凡在年初公開表示,A股的平臺給華興資本帶來更廣闊的機會。雖然高科技裡面的優秀企業或者頭部企業仍在海外上市,但是如果擴展到整個新經濟層面,比如說醫療健康、高端製造、大消費,很多優秀企業還是在A股上市的。

而在IPO申請文件中,華興資本多次提及,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宣佈的CDR政策,預期眾多華興現有新經濟客戶將參與中國存託憑證計劃,這將為華菁證券作為境內資本市場的新參與者創造寶貴機會。

華興業務依然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就在前一天,廚房小家電+美食內容運營商、小米生態鏈公司純米科技正式宣佈完成C+輪融資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2015年10月,《Bloomberg Market》評選的全球金融市場最具影響力的50人名單中,包凡排在第22位。彭博給出的評價核心,即是“關係”。

“關係”讓包凡在高科技領域無往而不利,通過梳理華興招股書,似乎也印證著這點。

站在華興背後的投資者,他們中有些是持續加碼的財務投資者,而更多的則與華興有著更深層的業務合作關係。

“大佬”間的彼此合作,既是包凡“義字當先”結出的碩果,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資本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