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我有故事你有酒,一起撸串儿走不走

清风徐:我有故事你有酒,一起撸串儿走不走

有一年,一个同事生孩子,我们去看望。新生儿的爸爸喜形于色,抱着宝宝满地走,大约是想到未来,忧从中来,叹息一声,太小啦,啥时候能带出去吃烧烤啊!我们瞬间捧腹。这话,这笑声,犹在耳边,转眼之间,那孩子已颠颠地跟着他爸屁股后面烧烤去了。

在东北,流行这么一句话,这世界上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事儿,如果有,那就两顿。失恋了,工作受挫了,走,撸个串儿去,保证明天一觉醒来啥事没有!升职了,发了奖金了,走,撸个串儿去,庆祝庆祝!“撸串儿”是近些年才有的词,“串”要读儿化音,更生动,富于表现力,仿佛一张嘴,撸串儿场面就情景再现了。

从前的烧烤基本都是路边摊,即使有店面,也比较简易。现在的烧烤店接二连三地开张。家附近一条三四百米长的街上开了五家烧烤店。有一个铺面近些年开面馆、火锅店,开什么都不成,被一家连锁烧烤店盘下来,好家伙,门里吃得热火朝天,门外凭票等位,下雨了,撑着伞等。包厢往往供不应求,大多还是在大厅就餐。有驻场歌手的,大厅就响彻着歌声,彼此需喊着说话,还有碰杯声夹杂着吆喝声。但凡来撸串的,没有嫌吵的,图的就是这么个气氛。有一天我来一个南方的学生,想来想去还是请她撸串儿,一是人少炒菜没法点,二是撸串具有北方特色。平时也就随便一吃,请客人得考虑店铺有特色,还得考虑离她住处出行方便。先是在网上查,哪家都不放心,后来又咨询一位当地的餐饮达人,告诉我去哪哪。傍晚五点钟,到了约定好的地方,一看就是老店,装修陈旧,楼上楼下很宽敞,却只有我们一桌,心里窃喜,真安静,十多年不见的师生正好好好说说话。后来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再来什么人,虽然串儿的味道也不差,但不免失落,吃饭还是得有人气。

通常情况下吃烧烤可以当正餐,各种串儿足以吃到饱,也有再要了主食的,疙瘩汤,烤馒头片,烤面包。串儿的种类繁多,这么说吧,东北的烧烤店无所不烤,若真不能烤的大概就不是食物了。有些我是从不敢尝试的,比如羊腰子。有资深吃货进了店,冲服务员递上来的菜单摆摆手,直接报菜名,来20个羊肉10个羊排10个心管2个腰子2个蚕蛹5个韭菜5个干豆腐卷……有南方来东北上过学的帅哥跟我说,点菜不用菜单那个场景想起来特有范儿,特东北,特性情。

还有一部分人用过正餐,意犹未尽,一人提议再整点串儿,其他人正中下怀。这第二场在东北叫二悠。二悠可不谈生意没啥正经事儿了,纯粹的沟通感情放松心情,是可以敞开心扉说故事的时间段。

撸串儿不能没有啤酒,那算标配,“要想生活没烦恼,大绿棒子小烧烤”,充分表现了一部分东北人民满足现状的市井生活状态。“大绿棒子”为何物?绿瓶装的哈尔滨啤酒,容量大,酒精度高,酒量小的一瓶就晕乎了,两瓶就晃悠了,但有人喜欢,喝酒嘛,就喝有挑战性的。喝酒喝多了是常有的事,呕吐的,睡着的,絮叨的,跟服务员攀亲戚的,人家小姑娘说家是呼兰的,这哥们就是呼兰的了,还有喝酒之前知道自己是黑龙江的,酒后黑龙江都是他的了……这种时候往往就得加菜了,来个拍黄瓜,水煮毛豆。大蒜呢?大蒜咋没了,服务员来两头蒜。烧烤和啤酒之间,永远得有这个大蒜头。一瓣一瓣地掰下来,剥皮,脆生生地咬一口,解腻,杀菌,肉味也随着蒜香起了变化。说到剥蒜,这里还有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说是某大哥带着女朋友和小兄弟一起去撸串儿,女朋友漂亮温柔,全程在给大哥剥蒜递蒜,小兄弟不断讨好地问,嫂子,还吃点啥咱再整点儿!这小妹穿了一件白色貂绒,从始至终也没脱下来。故事来源无从考证,也好久没看过宋小宝他们的小品了,或者只是个段子,反正流传甚广。常有朋友同事之间会笑闹几句,昨晚上撸串去了?哪个老妹剥的蒜?老妹穿白貂了没?

我有故事你有酒,一起撸串儿走不走?

你要愿意跟我走,没有故事我也给你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