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已保存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1

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探寻古驿道,一路向北行》之二

1

夜里从嫩江源南瓮河出发,奔呼玛县。八点多钟,天已黑透,司机师傅说,你们可以睡一觉,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车子行驶在黑漆漆的林海,车灯投向弯曲狭长的小路。这时候我们看见了月亮,一轮引起人无限欣喜的月亮!就在行车的右侧,偏红色,深沉的样子,像古代的铜镜,被移动的黑森林趁着,美丽,又显得几分诡异。几乎处于和车辆平行的角度,且近在咫尺,似乎越过山丘就能用手托着它一起拍张合影。一时间我们都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判断了一下今天是农历初几,又接着探讨它的色调,以往有红月亮蓝月亮啥的朋友圈早早地开始预报,这枚红月亮却来得太突然。再说位置,我们可以和月亮肩并肩,是何道理?山路忽然一转,一瞬间,月亮转到了行车的正前方,像一盏大灯悬浮在那里。大家的惊呼衬托着月亮的淡定,此时我们倒像是追赶月亮的人了。道路再转弯,月亮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恰好经过长长的一片白桦林,红月亮便穿行在白桦林里了。电影一样的镜头,又像曾经看过的版画,仿佛刻意营造的美。这车上坐着的,也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一位说从没见过这样的月亮,另一位也说真没见过,某摄影大师已攒好情绪,只等到了呼玛拍组大片……夜幕中大森林里一条曲折的小路,一轮农历六月十九的红月亮,照耀着一队追寻古迹的人马。这情这境,若不是车轮滚滚,倒真像穿越回了从前的年代。

后来呢?后来自然谁也没有睡觉,看着月亮升高了,也不再是红色的了,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没什么两样,大师的拍摄计划宣告破碎。谜底也自然解开,大兴安岭的山地特征决定了刚出升的月亮看上去很低,山间雾气使它罩上了面纱一样的红晕。

那天晚上,车内的人幸福指数飙升,车外掠过寂静和风声。世间竟有如此美好,实在是大自然对我们星夜兼程的厚待,需要多少机缘巧合才可以遇见,实在应该怀有感恩心。我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那个特定的情况下,技术和设备都没法达到记录的要求。但心里留下的是一幅高清画面,它难以复制,除了时间地点气象的原因,还有那夜一起看月亮的人。

2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2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3

到达呼玛县城,安顿好已近午夜。抓紧睡觉,准备看黑龙江的日出。

凌晨3:20分,被铃声唤醒。昨夜的月亮仿佛我的前尘往事,纵使眷念,也已消失在身后的茫茫黑夜里。

洗漱事宜,一切从简。跟朋友背着包走上清晨无人的街道。在异乡,我们总有充沛的力量用以去探索和发现。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4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5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6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7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8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09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0

呼玛小城的江畔,长长的江堤,大气干净,有清幽的气息。岸上长着叫不出名字的小果子,红通通的,一嘟噜一嘟噜,煞是喜人。也有蚊子的热情,大清早呼啦啦地奔来,团团围住,仿佛我是它们久别的亲人。据说有人调侃“呼玛有一怪,八个蚊子一盘菜”。大概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此地生态的原始。

霞光从对岸俄罗斯的山那边逐渐扩散开来,天上有云,水里有云,我的眼睛里装满云水禅意。江水缓缓地流,流水的样子安静从容,像时间的不紧不慢不停留。江堤的斜坡上坐着垂钓的老者,猜想我看月亮的时候他就已经坐在这里。那一刻,垂钓者坐在天光云影里的情境,更像是在广大的时空里与谁对话。按下快门,记录下静谧的时刻,不敢再按第二下,担心惊扰了上钩的鱼。

天空亮起来,万物生发出光辉。从前古驿道上来往的人,怕是没有谁能有闲情在水边看朝霞的云卷云舒,他们也没有谁能够想到,后世有一对人马,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一边欣赏,一边感叹。

3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1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2

呼玛博物馆详尽地展示了驿路文化的进程,看博物馆,就像看电视的风光片,光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还不够完整,还得有“千古风流人物”,只能从博物馆去了解。另外风光片要有解说词,博物馆也起到到了这个作用。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3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4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5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6

呼玛博物馆叫人产生小小的惊叹。不仅涉及到驿路文化,还有采金文化、抗联文化、知青文化、民俗文化……从参观行走的布局上,就像行走在一部历史的长卷里。它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真实立体地再现了呼玛城曾经的辉煌,其规模之大已在一个县级城市之上,由此知道厚重的历史与城市的大小并无关系。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7

参观结束,看到一个家族式的团队在门前合影,有老人,有孩子,有青壮年,他们相互招呼着,站在历史的门前,以敬仰的姿势,表达了对文化的态度。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8

4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19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0

城外9公里处有一座鹿鼎山,被称为“大清龙脉”。金庸的《鹿鼎记》里提到此山,书中写韦小宝带着双儿从海参崴一路向北寻找大清龙脉,藏宝的山正是这里,此山位于阿穆尔河与黑龙江合流之处,当时叫呼玛尔窝集山,后来据说与金庸先生商谈后改成了鹿鼎山。不过鹿鼎山在别处也有一座,到底哪座是书中所写,估计作者本人也是模糊的,毕竟那是小说。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1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2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3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4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5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6

鹿鼎山还被称为画山景区,名字取得倒也贴切。高山平原,栈道迂回,河流田园,亭台飞瀑,往观景台那么一站,风声呼啸,神清气爽。居高远望,色彩纷呈,清新明快,一幅立体的画卷。

5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7

离开呼玛,进入209国道,前方到古驿道十八站。

古驿道上的33个站一律按照从墨尔根到漠河的顺序以数字命名,简单易记,地图上看更是一目了然。

十八站位于塔河县境内。我对塔河是有一些情感的。三十年前,有亲戚在塔河生活,他们每次千里迢迢地来,会带了蘑菇木耳等山货,有时候还有飞禽,我对这个地方是从童年就开始萌生的好奇和向往。所以一脚踏进塔河境内,油然而生亲切感。

考古发现,十八站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居住,且活动频繁,距今一万一千年以上。我在考古遗址附近徘徊了一会儿,太阳还是一万年前的太阳,与今天的蓝天白云清风联袂勾勒出祥和画风。砂石路上上来往着三轮车或者摩托,间或驶过远方牌照的越野车,路旁木刻楞呈现老态,电线杆上拉扯的电线标志着文明的进程。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8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29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0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1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2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3

十八站是个乡镇的规模,看出当地对驿站文化的重视。主干道上一路延展开去的红灯笼上大大的“驿”字,虽有些粗糙,却不失文气。

我们在一家看起来很火的筋饼店吃了午饭,其间教南方来的小伙子怎样吃筋饼,卷上土豆丝葱酱,这种生生地吃生大葱的方式,不知道他是否习惯。

路边买了两个苹果,现金没带在身上,试探地问能否刷手机,回答是肯定的。瞬间惊喜。这么偏远之地,也如此现代方式付款,我们的大中国啊,忽如一夜,春风已至大兴安。

遇到一队河南游客,问他们为什么来这里,他们从漠河回返,同行者推荐了十八站,要说大美风景确实看不到,但是体验民风民情,看看古道今朝,还是值得停留的。

6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4

这天的最后一站——二十二站。小巧精致的一个地方。蓝色房顶蓝色木栅栏黑色小院门,甬路上开着大片各色扫帚梅,其实它的学名叫波斯菊或者格桑花,东北人的叫法使它不那么浪漫,但纯朴、亲和。有的家门口坐着闲谈的人,让这个巴掌大的小地方渗透慢生活的气氛。看到一眼古井,正好洗了我的苹果。清凉的井水,拂去一路倦意。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5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6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7

这里有自驾游营地。同行的朋友们正围着一辆小货车有说有笑。凑上前去,看到广东牌照,车厢上赫然标注“没读万卷书,我行万里路”,原来是一个货车游中国的小帅哥。他腼腆的样子,友好地回答大家的问题。路上他不走高速,只走免费道路,他说只花过一次五块钱的过桥费。他的车顶安装有太阳能,自带电饭煲,自己做饭吃。车厢里有帐篷,不必住店。也不去花钱的景点。问他为什么跑出来这么远,他说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嘛!说话的时候,有路上捡到的小狗在他身边绕来绕去,朋友们祝福他下一站能捡个女朋友。

想起杰克开鲁亚克说的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我把刚洗好的苹果中一个最大、最红的送给了他,他大约能懂,我想说的是,祝你一路平安。

清风徐:向北的黑夜和白天

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