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教學樓越建越好,學生卻越來越少嗎?爲什麼?

鎚絿乄綄媄


發展鄉村教育,不能只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只建教學樓,不重視師資,就是當前發展鄉村教育的形象工程,而且,這種形象工程只對上級檢查有用,對村民一點用也沒用,村民不會因為建了好看的教學樓就把孩子送到鄉村學校,他們更看重的是師資,學校辦學的氛圍。發展鄉村教育,應該把錢用到刀刃上,這就是花大力氣建設鄉村教師隊伍,改善鄉村教育生態。

我國鄉村學校的硬件設備當然需要改善,但是,重硬件投入,請軟件(師資)配備,是我國投入教育一直存在的問題。以前,我國發動社會力量,在鄉村建了不少希望工程學校,可由於缺老師,教學質量不高,鄉村孩子接連流失,有的希望工程學校用來養雞養鴨,這十分令人痛心。很多人對發展鄉村教育的認識,一直停留在建學校教學樓上,卻忽視最為根本的人的投入。

除了建教學樓,近年來新增的教育投入,有很大部分用來建圖書館、少年宮、多媒體教室,開展遠程教育。這看上去很美,可是,如果沒有教師,圖書館、少年宮、多媒體教室就是擺設,投入到在線教育中的經費就打水漂。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可是,在談到建設教師隊伍時,卻不願意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原因在於,建樓、配設備可快速見到可以展示的成果,而建設教師隊伍,需要有長效機制。

不改變當前發展鄉村教育的思路,很多新建的鄉村教學樓,未來的命運和之前的希望工程學校一樣,會被閒置,雜草叢生,或淪為雞鴨圈。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應該把發展鄉村教育的重點轉到建設教師隊伍上來。


熊丙奇看教育


順口溜:“學校建的象皇宮,質量不優也不中,若干金錢扔大海,好心終得兩頭空”。

的確,近些年來,農村學校是越建越漂亮了,但是,漂亮的學校並沒有留住學生,反而有很多學校有人去樓空之感。




01 令人擔憂的現狀

“生源減少”,首當其衝的是農村小學的教學點。筆者所知的教學點,都有人數逐漸減少之勢。

有一個偏遠教學點,原來是村小學,後來2004年左右撤併了,再到後來2011年又恢復了教學點,恢復之時有小學生兩個班近20人,到了這學期,只剩下一個學生了。

另外的類似教學點也有,大多數每個班學生只有不到十人。筆者所在地有一個教學點,去年春還辦有三年級,去年秋原有的4個學生,有2個要轉走,也由於老師人手緊張,被迫取消三年級,剩下的兩個學生轉到中心小學。



02 為什麼農村學校學校越建越好,但是就讀的越來越少呢?

1、城鎮化趨勢不可阻擋,農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家長對於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到好學校就讀,成了很多家長的共同選擇。

2、農村學校教師幸福感降低,工作沒有原有的激情,原來的老師逐漸年老,要麼退休,要麼臨近退休,而新進教師人員不足,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3、有些學校由於教師人手不足,也由於校長辦學理念的侷限,除了教學,什麼活動也不開展,學生素質發展不全面,這讓有遠見的家長感到憂心。

基於以上原因,農村很多學校人數越來越少了。



03 如何解決農村學校的困境呢?

1、必須提高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從教,這是根本。畢竟學校的質量歸根到底是靠教師,沒有一大批優秀教師,其他一切都等於零。近十多年來,教師補充人數不足,素質也令人揪心,很多沒有職業認同,進入教育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們其中有一部分不堪重用,補充進來也不抵事。筆者原來工作過的初中,到現在能上初三的絕大多數還是原來的一班人,要說新進人員不少,但就是不能勝任,質量下滑就成了必然。

2、必須撤併教學點,集中人力搞好中心小學和初中。筆者說這句話估計有人會很反感,目前很多教學點,質量無從保證,教師人手不足,有的教學點不到20個學生,佔據教師員額不少。筆者所知的一個教學點,三個班15個學生,公辦老師四個還另外請一個人代課。而15個學生,還不足一個教師的編制配備,佔了4個老師,每年國家還投入公用經費6萬,還有其他項目撥款,算算成本也夠貴的。有這個錢,倒不如為家長補租房費用,或是乾脆建立邊遠學生寄宿中心更加節省。

3、增加教師編制,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4、加強幹部隊伍培養和培訓,讓農村學校校長老師在發展理念上不落後於城市。

5、適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老師到鄉村任教。



通過以上措施,相信能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讓農村的孩子也能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從而局部扭轉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的問題。你怎麼看?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發展,關心鄉村教師,歡迎關注!


文軒閣


觀點:

作為老師我感覺,也許是受到之前汶川地震影響吧,我們這裡部分農村學校也對建築要求也很高,廁所拆了建建了拆;並且各種多媒體設施反覆換了幾次,學生補貼很到位。除了部分教師因為思想覺悟低覺得有愧於200元鄉補,所以考到市區或者其他工作。其他方面農村教育可謂是蒸蒸日上。

分析:

因為教學樓大多數還能堅持,所以農村學校首先建設了新的學生宿舍和廁所,因為涉及到學生的安危。所以建設標準高也是可以理解,不符合標準不要說三次,再多也可以理解。另外雙層廁所並不奇怪,也是讓學生提前接觸現代化設計,為此點贊。



當下農村的扶貧和對學生的對口援助延伸到學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認真負責核對學生的貧困情況,增加了學生的福利,學生對此很滿意。為此點贊。


3除了覺悟低的老師自己調離外,大多數老師都很不錯,點贊

教育資金都是專科專用的,而且工資再三提高,又增加了200多的鄉補,一共都增加了200多元。即使這樣一些老師還是覺悟不夠。



不過他們自己選擇調離到市區或者考了其他工作,剩餘的老師也就辛苦一下了,稍微承擔他們的工作。另外鞏義老師因為工資拖欠罷課時,各位農村老師能夠穩住情緒支持weiwen工作,為各位老師高覺悟點贊。

佩弦教育:

國家對於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視,資金各方面扶植力度加大,農村學校建設變得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滿意,覺悟不高的教師逐漸被剔除教師隊伍。農村教育未來必然不會出現教師流失,學生流失的現象,一定會越辦越好。至於學生越來越少,“不存在”!


佩弦教育


農村學校的樓越來越好。真的好嗎?和以前的農村學校相比,當然好了許多,但是和城裡相比呢?好嗎?答案顯而易見。

樓的裡面呢?同樣,和以前的農村學校比,好多了,設施設備都增加了許多,達到了國家XXX標準,但是使用情況如何呢?,評均年齡超過50的農村教師,缺編嚴重的農村教師,被各種各樣的不得不完成的雜事纏身的農村教師,使用率如何?也是可以想象的,說實話,真的不比以前強多少。

和城裡學校比呢?設施設備當然沒有辦法相比,差距不是一個檔次。使用的人呢?更是沒有辦法相比。

教師沒有辦法相比,設施設備沒有辦法相比,樓也同樣沒有辦法相比。教學質量能相比嗎?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原因自明,也就無需多言了,畢竟現在的農民,生活條件改善了,也知道重視教育了,人往高處走嘛。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與其讓學生隨著優秀教師資源流動,不如讓優秀教師資源隨著學生流動!

農村教學樓蓋的越來越好,也說明了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這是值得點讚的。

但是,只要把教學樓蓋好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最重點還是在教師資源。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地方都把錢用在了硬件設施的改造上,教學樓蓋的富麗堂皇,然而教學水平沒有隨著提高。因為,硬件設施建設快,能立竿見影,最能體現政績,而教學水平的提高是漫長的過程,因此而被忽略了。



我有一個朋友在農村學校任職,學校條件非常好,教學樓大氣漂亮,多媒體教室、無線網絡一應俱全,學生宿舍也是四人間,淋浴間什麼的都有,甚至學生還有餐補。但是,他還是忍不住感慨,如此好的條件,依然擋不住學生向城市流動,因為很多家長認為城市學校的教學水平更好。我的朋友自己也承認這一點,畢竟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城市裡。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讓優秀人才留下來。我朋友說,這些年來也不是沒有優秀人才考進他們學校,但是留不住。優秀人才考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準備向城市調動,來這裡只不過是為了拿到編制而已,畢竟走了編制後,系統內調動會容易很多。那麼,如何留住這些人才,還是要在待遇上下功夫,提高農村教室待遇,讓這些人才安心紮根農村,教書育人。
  2. 培養本土優秀教師。我的朋友參加工作十幾年,但是很少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他認為農村教師培訓機制亟待完善,大家都非常希望外出學習,提高教學水平,畢竟很熱愛這份工作,所以才留在農村的。所以,我覺得這方面還是需要加大力度的。
  3. 讓優秀教師流動起來。
    據我瞭解,這方面內蒙古的一些地方正在進行非常好的探索。就是讓城市裡的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兩年。支教期間,除了工資之外,對支教老師進行非常高的現金獎勵,並在支撐評定方面優先考慮。支教老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還為農村教師帶來了學習榜樣,通過大家相互交流,能夠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總之,要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也需要農村學校的領導改變政績觀,在硬件上下功夫的,在教學水平的提升等軟件建設上長久努力!

言而有道


確實是這麼回事,農村現在的教學樓比以前建的好多了,村領導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意願,把孩子們讀書的教學樓建成了村裡最好的建築,但如今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原因咱找找。

記得以前小學是陳磚舊瓦,殘屋能漏雨,破窗難避風,但後來村裡經濟起步之後,村幹部首先做的就是給學校修理破漏之處,再後來,村民生活條件達到了小康,村中經濟效益不錯,領導索性把另建學校,三層樓房,校園如花園,給學生最好的讀書環境。



大概十幾年前,也就是八零後這幫熊孩子長大後,這群趕上計劃生育的小主,在當時舉國聞名的首批小皇帝們,當他們開始談婚論嫁時,農村開始流行給這群孩子進城買樓了,直接讓他們結婚後留在城裡,在城裡找工作,生兒育女。

原本計劃生育計劃的,村裡年輕人少多了,即使不進城裡,比如我兒子九零後他們那批學生,一個班級只有一個班,一個班裡只有三十出頭個學生,比我們這批七零後少了一大半。如今再去城裡讀書,哪還有幾個孩子在村裡讀書啊。



據說我們村今年從幼兒園升學入一年級的孩子只有六個,如今我們村只有幼兒園了,幼兒園大中小三個班總共有三十個孩子,其中還有七個八個是外地打工者的小孩。

本村的小學教學樓已擱置七八年了,不在城裡讀書的孩子們,都去了鎮小學,估計用不了三年兩年,幼兒園也會淘汰。

歸納原因,第一:現在的孩子人數少了。第二:年輕人選擇在城裡居住,讓孩子們在城裡接受教育。第三:農村的師資力量也確實不如城市。這是導致農村好的教學樓卻學生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


悠然見東山


我來自農村,對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針對“農村教學樓越建越好,學生卻越來越少,為什呢?”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農村學校的教學樓越建越好,但是學生越來越少,確實存在這樣的奇怪現象。就拿我老家來說吧,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教室都是瓦房,椅子還是那種長凳子,黑板還是水泥鋪的,操場還是泥土地,旗杆還是竹子做的等等。然而,現在屯裡的小學,教學樓磚混的,黑板是磨砂玻璃做的,旗杆是鐵做的,操場鋪了水泥,桌椅都換新的了。但是,屯裡的小學校已經閒置好幾年了,沒有老師,沒有學生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分析如下:

撤點並校的推行

2001年,全國正式開始了一場對農村中小學重新佈局的“教育改革”,即大量撤銷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鎮學校。截止2010年,全國共減少了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全國小學減少總量的81.3%。



子女跟隨父母外出就讀

現在農村裡面幾乎都是老人和一部分小孩,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很多年輕父母,不放心孩子跟爺爺奶奶在家,就帶上孩子去務工地就學。這樣的情況,並非少數,並且越來越多。我老家這邊幾乎一半外出務工的父母都帶孩子出去讀書。據說,在廣東那邊小學生讀書還有優惠政策,這更加促使進城務工的父母下定決心帶孩子出去。



農村父母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工,見的視面多了,視野開闊了。在後悔當初自己輟學務工的錯誤同時,下決心好好培育孩子,讓孩子能夠儘可能接受到良好教育。如此的思想指導下,縣城的小學成為了爭搶的教育資源,什麼一小、二小和五小,擠破了頭,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這些最好的學校。而農村的小學相反,出現招生難的問題。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如果有說的不周到或者不正確的地方,歡迎評論指出。


終歸農村


一些農村教學樓越建越好,學生卻越來越少?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家投入一直在增加,讓農村的學校尤其是教學樓變得越來越好,給學生營造了足夠好的基礎設施。但在基礎設施變好的同時,學生卻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生源越來越少。在生源的急劇減少方面,一是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少,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裡的孩子數量減少,導致生源總體較少;二是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城市學校,使得農村學生進一步減少。

教師相當匱乏。其實學校好不好,有沒有吸引力,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現在農村學校年輕教師少,優秀教師不願去的現象仍然存在,沒有好教師的吸引,農村學校的魅力當然也就不足。


政策支持力度。當前雖然對農村教育做出了一定的政策傾斜,但是其政策支持的力度還不夠,一些政策在落地的全面性不足,效果不明顯。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教育、農村、體制內問題答疑。

東愛雨侃教育


其實,除了前面各位熱心同胞論說之外,也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很多農村人口是舉家外出打工,將生源帶進城市,導致城市接受不下,還死撐著。於是出現農村學校餓死,城市學校脹死的局面。此其一。其二是縣市的領導在一定時期接受教育集團辦學思想,於是大量擴建縣市直屬學校的空間規模,大力增加師資力量,於是其接受學生的能力進一步加大。接受不住時上報政府,政府有擴建。如此這般的滾雪球,形成城裡鄉下都惡性循環。此其二。

其實,最可恨的是,很多領導以此為藉口,大發議論——農村學校學生少,是老師不行,不盡職,教學質量低。城裡學校老師盡職,辦得好,質量高,所以學生多。他,她,他們怎麼不分析城裡和鄉下學校所享受的資源的巨大不公?直屬學校利用政府政策挖鄉鎮學校的優秀老師,也有利用獨霸優質資源的霸道斂財——補課費,晚自習費給老師發福利的。這在城裡學校是公開的潛規則,鄉鎮學校在規則之外,這也是規則。說道老師不盡責,上課不講重點少講,我認為多農村學校的老師來說,幾乎不可能——他們兩學生都不足,整日為因為學生少,崗位少而發愁,又怎麼會自己害自己,愚蠢到去得罪本來就高高在上,永遠得罪不起的學生和家長呢。那不是找死嗎!

我是農村的,也是老師,知道農村的是那點事,也知道教育的那點事。你說呢?


遨者翔也


這個問題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個人體會,矛盾之處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國家對教育方面的投入是越來越大,尤其是針對教育資源薄弱的農村,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鄉村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體育器械、音樂器械、美術器械、教學自然實驗儀器漸漸充實起來,說實話,比起我們80後讀的小學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二、雖然在硬件上完善了,但是現在的農村學生卻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和目前的農村狀況有關,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掙錢,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已經沒有了吸引力,他們外出的時候,多多少少會考慮把自己的孩子帶走。

三、農村的教學質量和城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雖然有農村支教的,但畢竟是少數,而且現在的年輕老師,即便分到鄉下,也時刻在想辦法回到城裡去,

條件的艱苦不說,和城裡學校老師收入也是沒法比,城裡老師可以辦補習班,農村的老師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