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釣點時的反向定律法

在釣魚界中有很多先人積累下來的釣魚經驗,這些經驗在釣魚人中普遍流傳,留下許多關於釣魚的諺語,如“釣魚無草,等於白跑”“不釣靜水釣流水,走漂掛底莫後悔”“肥水釣魚多,瘦水釣魚少”等等。在這樣看起來,確實是蠻有道理的,但是,有時候照做起來卻總是不那麼容易上魚,所以,在這裡我想說,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在釣魚中,也要學會因地制宜,隨著情況的變化而改變。

尋找釣點時的反向定律法

先來說說水草,沒錯,釣魚的時候選擇水草的地方作釣,毫無疑問是有魚棲息在水草裡面的,大部分的魚都喜歡躲在水草裡面,但是水草也要分情況而選擇釣點,我們常說的把草邊當作釣點,是指在水域裡面,零零散散的幾處長有水草,這樣的釣點是很合適的。但是在一個水域裡面水草密集,幾乎遍部水域,那麼選水草疏鬆或者水草與無草之間的水域當釣點才行。因為這樣的地方水草太密集,特別是那種蘆葦蕩,容不下魚藏身的地方。而且由於水草過密,阻礙了水面上的空氣和水體進行溶氧,導致水體含氧量過低,這樣的地方是不會有魚棲息在裡面的。所以在水草過多時選少草、水草少時選多草的地方。

尋找釣點時的反向定律法

接著說說水流,在自然水域裡面,往往會有急流,這種水域在江河裡面常有。當然,這樣的地方很難作釣,所以選擇不流動的水域是最佳的釣點,也就是所說的靜水。但是在較小的河、溪等水體不流動的情況,只有進水口或者出水口有流水,這時候就要在靜水中釣流水,所說的流水就是緩緩流淌的那種水體,而不是一瀉千里的那種急流,如果是急流,那麼就應該找邊緣流水比較緩慢的區域,有流水的地方水體溶氧量是非常充足的,加上流水會帶來食物,所以這種釣點比靜水裡面較好。這就是所謂的靜水之中選流水,流水之中選靜水。

尋找釣點時的反向定律法

最後再說說水質,水質有肥水與瘦水之分,肥水裡面釣瘦水、瘦水裡面選肥水。肥水一般在不流動的池塘或者小河小溪裡面,肥水產生的原因基本都是由於魚群在裡面遊攪動水底泥巴、魚的排洩物多,造成細菌分解以及給其他微動植物生物提供營養,所生長的動植物又被魚吃掉,或者是有養鴨群的水體裡面,魚光是吃鴨的排洩物都飽了。肥水水體一般呈綠色、昏黃色。在這種水質裡面釣魚效果往往不理想,因為這樣的地方食物充足。而且肥水溶氧量差,所以應當在這種肥水裡面選活水注入口的地方。瘦水是水中微生物缺乏,水質清晰,水底能見度高。這樣的水域魚比較稀少,所以在這種水域裡面就要挑肥水,在瘦水中若有一處是有人洗刷白菜或是生活用水排放口所製造的肥水,池塘選擇有動物活動的地方,如牛下水,野鴨活動的地方,那麼這樣的地方就有提供給魚類食物。

尋找釣點時的反向定律法

還有很多個例子,“水淺就釣深、水深就釣灘”,“闊水中選窄水、窄水中釣寬水“,碰到這樣的情況就要換位思考,靈活應用,方能與魚鬥智鬥勇,釣到更多的漁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