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1759年九月,在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原,由英军少将詹姆斯·沃尔夫将军率领的4400名英军,与法军的指挥官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将军所部法军,进行了线式队形时代的一次经典战斗。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战役背景与双方的态势

此次战斗是魁北克战役的决战。而魁北克战役则是英法七年战争的关键战役。

在1756年~1763年间的英法七年战争中,战争的主要焦点是英法两国在美洲“新世界“殖民地的争夺。

战前的局面是这样的:英国拥有北美大陆东海岸线上的十三块殖民地;法国据有北美大陆北端的加拿大,以及以“路易斯安娜“冠名的北美大陆中央辽阔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密苏里河流域。

魁北克战役的结局基本决定了新法兰西的命运(新法兰西,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称谓,包括加拿大以及路易斯安娜)。英国从法国得到了五大湖以北的加拿大地区的法属殖民地。而法属路易斯安娜则被划归西班牙帝国统治。此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进军西班牙,从西班牙重新获取路易斯安娜,随后廉价卖地给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图中浅蓝色的横亘纵贯美洲大陆的地区就是新法兰西—法属加拿大与法属路易斯安娜。

在战役期间,英军拥有海军的优势,基本上控制住了劳伦斯河水道,已经造成魁北克城守军的补给困难:从下游水运已不可能,而从上游漂流运输则也很容易落入英军之手。英国参战部队由英格兰苏格兰步兵团队,以及同样训练有素的来自德意志诸侯各邦的雇佣军组成。

法军则由正规军与殖民地的民兵组成。民兵虽然因为英军的焦土清野战略的家国之恨而抵抗意志强烈,战术训练水准与正规军有差距。

战场地形

圣劳伦斯河与亚伯拉罕平原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看北美大陆地图,在整个加拿大特别是其东部,宽阔的圣劳伦斯河尤其引入注目,是交通的动脉。而扼守住河道的魁北克城不仅是新法兰西首府,也是必争的节点。

魁北克城的城堡沿河岸构筑,炮台扼守住劳伦斯河水道。而亚伯拉罕平原,则是陡峭的河岸之上,位于魁北克城腹背。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滑膛枪的时代与线式队形战术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是双方部队以线式队形列阵决战形式进行。而这是由当时的军队装备与基本组织所决定。

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步兵装备的都是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和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法军装备的主要是1777式滑膛枪(见下图),枪全长151厘米(身管长112厘米),口径17.5毫米。采用黄铜材质的击发机,枪管用扣环固定在枪身上以便于更换。

命中率低是当时滑膛枪的主要缺点。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的缝隙(游隙)太大是造成命中率低的首要问题。由于黑火药燃烧后会在枪管内留下许多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物是没时间清除的。为了不妨碍射击,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当时的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的游隙大概在2~2.5毫米的范围内。游隙保证了火枪装填的顺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射击的命中率。

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军队,射击训练的重点是让士兵学会如何装填弹药如何进行齐射等,至于如何命中目标,就主要靠士兵在实战中体会了。据法军士兵回忆,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后才有实弹射击训练。1800年,贝蒂埃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的训练,要保证上战场之前实弹射击过几次。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这些训练。英军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也只是进行30发实弹+50次无弹丸的射击练习。

当时的普军曾经用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过一个射击试验。普军用1782式滑膛枪对一个3.05米×1.83米的靶子,在100步(76米)的距离上射击了100发,命中了60发;在200步(152米)的距离上射击了100发,命中了40发;在300步(228米)的距离上射击了100发,只命中了25发。用法国1777式滑膛枪射击,成绩也没好到哪去。考虑到战场环境(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理的影响,战场上的实际命中率比试验情况还要低得多。一个500人左右的步兵营在100码(91.4米)的距离上对一个步兵营的战斗队形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600发。可是根据各国军队的战斗经验,战场上能够命中150发就已经是最佳成绩了。当时滑膛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为300步长(228米),实际上,在这个距离上射击完全是在浪费弹药。

可靠性差是当时滑膛枪的另外一个问题。激烈的战斗中,整个装填开火的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然主装药;火石用旧了却忘记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据统计,在长时间的交战中,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20%。

鉴于部队所装备的滑膛枪的技术局限,线式队形战术应运而生,成为十八世纪的交战方式。

以普鲁士军队为例,普军以步兵营为单位运用了统一的编制。每个营编有18个排,每个排编有24名士兵。行军时,部队通常沿道路按照顺序排成营纵队,一个营接着一个营的行进。营内的各个排均按照顺序排列成3列横队行进(每列8人,包括在两侧的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各列之间前后间距约1.5米),各排之间前后间距约为20米(正好是一个步兵排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宽度),这是为了快速转换成战斗队形而专门留出的。之所以普鲁士军队让每列有8名士兵,是为了有足够的兵力抗击行军过程中对方骑兵可能的冲击。

在向战场开进的途中,普鲁士军队往往将步兵编成二路纵队。每一路纵队就是战斗中标准的两条战斗横队中的一列。

标准的线式队形战斗序列是三列或者两列战斗横队,当部队以三列横队展开的时候,三列步兵开始依次交替齐射、后退装弹、再次齐射。每一列的士兵分别保持站姿,跪姿,再退而装弹。

战斗进程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英国舰队由司令查尔斯·桑德斯海军上将(Saunders)率领,带着49艘船舰、共计1944门炮,13500名海员,以及140艘平底船登陆艇,载着詹姆斯·沃尔夫将军率领的八千多名英军陆军。当时只有1460人的法国海军除了派遣火船对抗这些英军以外再没有多大的作为。

劳伦斯河河口宽阔无比,河道水文状况复杂。桑德斯的舰队一路勘测河道深浅标注航道,并寻找理想的登陆地点。

英军在魁北克城大河对岸路易斯角设立炮兵阵地,连续轰炸了几个月,覆盖魁北克城大部分地区。而法军坚守着劳伦斯河陡峭的河岸。

在7月底,英军登陆蒙莫朗西,损失440名士兵,法军只损失了60人。

英军在魁北克城外特别是下游的定居点开展了焦土战,四面出击烧毁农田、要塞、仓库。据一位法国民兵记述,他的农庄被焚毁,家禽家畜被烈火困住全部损失了。

而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沿岸的各大港口并控制了圣劳伦斯河的河口。

万余法军包括正规军以及很大比例的民兵聚集于魁北克城,补给只能由劳伦斯河上游冒着英国海军的封锁冒险运送。英军固然是劳师远征,法军的后勤状况同样非常窘困。

攀岩,弗伦湾登陆。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魁北克城外西面,是亚伯拉罕平原。其边缘由悬崖状海岸的拱卫。

弗伦湾处于这个53米高的悬崖的底部。由于蒙卡尔姆没有预料到英军会从这里登陆,所以防守并不强。

沃尔夫得到的一个情报:有一条隐秘的山道可直达山顶。于是9月13日他率领4400人马,来到距魁北克城两英里的弗伦湾,开始攀岩。

列阵

打垮了崖顶守军微弱抵抗之后,沃尔夫开始寻找合适的战场。

线式队形的战斗需要构筑三人纵深的战线,而战线需要开放的空间,通常延伸超过一英里长。公路边的树林很碍事,但是树林以外的牧场和麦田就行了。亚伯拉罕平原并非最完美的场地,这儿有树木,岩石,小山丘,树篱,小水塘,灌木丛,沟壑,栅栏,高草甸和麦田。沿路还散布着一些农场杂屋和农舍。尽管存在这所有障碍,沃尔夫的军队已经有足够的空间在场地上组建一条细细的红色的战线。

沃尔夫的4,400部队需要分兵2300在南北两翼,以防备敌军侧翼突破。这样他的正面战线只有2100人。由于人数少,他无法组建标准的三列队形(射姿,跪姿,装弹)他的战线只有两列,彼此间距三英尺的距离。沃尔夫命令他的士兵将两颗枪弹装填进枪膛中,这样他们的火力可以加倍。

经过悬崖边的短促遭遇战,法军已经得到警讯,也知道沃尔夫的部队在城下平原列阵以待。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法军面临两种选择:等待增援,或者在英军的后续增援赶到之前与英军作战。蒙卡尔姆将军决定不再等待,策马率领4500名正规军及民兵以标准三列队形前进。即使我们感到惊讶,即使英军的突然袭击出乎意料,法军士气高昂。

离开城防工事走向亚伯拉罕平原,法军走的是上坡路。山坡被围墙,池塘,岩石沟壑,茂密的灌木丛分割,麦田中的麦秆垛比一个人的头还高。保持队形很困难,每个人的行进速度开始有差异,因为遇到不同的障碍。完整的队形分解成一个个小组,有时得开始跑步。

英军队列严整的等待着。法军开始奔跑前进,努力保持好队形。在距离英军战线约四百码的距离法军已经开始射击。四百码这个距离并不是当时步兵制式滑膛枪的有效杀伤距离。

法军由少量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以及多数殖民地民兵组成。虽然民兵有着保卫家园的意愿而战斗意志旺盛,平时只有礼拜天以及节假日有时间训练,在战场组织纪律上的欠缺此时暴露无遗。即使如此,法军从四百码开始的齐射逐渐给英军队列造成颇为严重的杀伤。

可是英军队列严整丝毫不为战友们在弹雨中倒下而动摇。直到法军迫近阵前,距离四十码,沃尔夫少将才下令开火。在如此近距离,一轮齐射即时阻止了法军战线的推进,又一轮齐射之后法军队列在瞬间严重的伤亡下崩溃了。

阵型瓦解的法军向城堡方向溃逃。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法军的指挥官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将军,在亚伯拉罕平原战斗中身受重伤。撤回魁北克城当晚,在写完投降信给英军统帅之后伤重而亡。在信里他期望给予投降的法军及平民以人道待遇。

魁北克城守军于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之后投降。七年战争不久结束,英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以及整个加拿大。

英军指挥官沃尔夫少将也于此役阵亡。他在战场身中三枪,胸,腹,腰重伤,在部下告知英军大胜之后死去。

沃尔夫将军因为此战被认为是万宝路公爵(丘吉尔首相的曾祖父)之后,威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的英军统帅)之前最杰出的英军将领。

双方参战兵力:

英军:正规军4400

法军:正规军1900,民兵1500多

在亚伯拉罕平原战斗的三十分钟里,英军阵亡58人伤600人,法军阵亡116人伤600到1200。

战役评析


排着队等枪毙,这种看着傻乎乎的打仗方式甚至流行了数百年


夫战,勇气也。在一百码的距离,严阵以待的敌人,以及即将齐射的排枪在眼前清晰可见,这就是所谓的“排队枪毙的时代“。而这又是在来复枪与马克辛机关枪出场之前,战场火力密度有限,以线式队形列阵决战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战方式。参战的英军与法军都展示了职业军人的勇敢牺牲精神与纪律。

沃尔夫少将率领4400英军部队攀岩列阵,以背水一战的战斗态势展开。法军在蒙卡尔姆将军指挥之下,以1900正规军与1500多民兵战士出城与之野战。

法军从四百码的距离就开始射击,虽然开始距离太远,但是随着部队前进两军对垒距离不断缩短,英军队列受到的杀伤不断增加,伤亡达到近七百,这在总数为4400的英军部队所占比例接近1/6。要是考虑到英军在战线正面展开的是2100人,另外2300部队用于防护侧翼,那就是1/3了。则英军战线受到的火力杀伤已是相当惊人,堪称枪林弹雨。

在此状况之下,英军队列以及战场纪律保持完整与完好,坚持到敌军迫近到四十码才开始齐射。以前述普军所做射击试验为例,滑膛枪射击的距离远近与命中率相关比例极其显著。在四十码的距离,沃尔夫将军命令部队进行两轮齐射,瞬间就给予法军近七百人的杀伤。

这样,英军忍受住了战斗的三十分钟前期的不断伤亡,而以两轮抵近齐射打垮了法军。

战斗中双方的主官身先士卒,并分别重伤阵亡。特别是英军主官沃尔夫将军,不仅要求部下忍受住极大的伤亡保持着严明的战场纪律,坚持到敌军抵达近战距离一举将其摧毁,他本人是以身在火线的坚定模范作来激励部队,确保胜利。

本文作者 :汪文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