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IOE:承载国人影响世界的区块链野心》IOE旨在推动物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和发展,建设全域覆盖、全时可用、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共享共建的运营级窄带物联网网络;依托区块链开放性技术联手上下游厂家、运营商及各行业创新团队,共建全行业通用、标准一致、技术先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建成全球最具竞争性的运营级物联网生态圈。

近期,比原举办“全球开发者”大赛,有很多“稳定币”项目参赛的身影,这并不意外,一方面是最近“稳定币”大火,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聪明的开发者发现,基于比原链的“稳定币”方案有许多的优势。但是总体而言,稳定币的风险和运作难度都非常大,我们需要加深对稳定币的认识。

一、什么是稳定币?稳定币的诞生到发展有一段复杂的历史,笔者觉得没有必要全部展现,但用一个小故事介绍也可以比较有趣,如下:

小韭是一个小学生,小韭的爸爸每天给小韭零花钱,但是小韭爸爸不允许小韭拿零花钱在网吧玩游戏。小韭灵机一动,想到网吧老板喜欢抽烟,于是零花钱换成香烟,拿香烟给网吧老板,网吧老板同意小韭用香烟抵偿上网资费。

后来,网吧老板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用香烟给自己抵偿上网资费,于是干脆开了个卖香烟的店铺,并且通过网吧宣称只接受这个店铺的香烟,由于网吧很火热,因此把香烟市场也变得很火。

很多人看到香烟最近卖的很火,于是纷纷开店向小朋友卖香烟,说自己的质量更好、分量更足,香烟更加货真价值,但是很快发现质量好坏并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在于网吧得接受自己的香烟。

好景不长,小韭爸爸发现小韭竟然用钱购买香烟来上网,很气愤,于是向工商局举报对香烟店加强监管,不允许把香烟卖给小韭。但是后期工商批准了个别商店可以进行香烟买卖。

最后,香烟店发现小韭爸爸的举报很厉害,除了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还想到了一个“承兑商体系”——既然自己不能卖香烟,那就发展下线。允许个别小朋友批发一大批香烟,让这些小朋友进行相互之间的转售,并且网吧开设了专门的交易柜台收取手续费,小朋友可以在这个柜台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易。

好的,讲完上面的故事,一些朋友可能猜到这个故事在讲什么。我们进行一下角色的转换,把小韭换成区块链Token的投资者,把小韭的爸爸换成政府,把网吧换成是虚拟货币交易所(如Bitfinex、Gateio),把香烟店换成稳定币的发行方(如Tether),把香烟换成稳定币(如USDT或GUSD),我们基本上就能知道目前稳定币的当前价值、必要性以及流行的原因。

稳定币在当前阶段的价值主要是充当法币之外的支付手段,在法币不允许的地方实现交易的目的。稳定币因为市场和监管而生,稳定币本身也可以变成一种敛财的工具,稳定币的流行,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行者和交易所。政府监管更应该从稳定币着手,可以通过监管稳定币进而监管整个数字货币市场。

有些人担心“基于美元的稳定币冲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实在笔者看来是一个严重的夸大。从数据上看,占据稳定币份额87.33%的USDT,目前市值不过28亿美元,24小时交易量仅为33亿美元(源自CoinMarketCap.com 2018年9月26日统计)。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非常庞大的,以各国的货币供应量83.6万亿美元(源自HowMuch.net)来比较,USDT对货币体系相当于一个篮球对地球,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稳定币的影响主要局限在虚拟货币市场。

二、稳定币的畅想

关于稳定币,笔者有两个畅想,一是国家可能发行稳定币,以此来作为监管手段,并借机探索数字货币的发行;二是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是“币本位”,基于区块链上资产的稳定币将会出现,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1)国家为主体发行稳定币。稳定币目前的发行方大多是私人,但不排除未来会有国家发行稳定币。稳定币既然是锚定某一种法定货币(如美元和人民币)的数字货币,如果稳定币直接由国家发行,那稳定币就名副其实的稳定了。这一类稳定币天然的具备稳定性,主要需要考量的是从商业层面人们的接受程度。

稳定币是国家监管数字货币市场的绝佳端口。试想,如果国家将稳定币作为监管工具,作为KYC、AML(了解客户及反洗钱)的监管入口,那么国家对虚拟货币市场的监管将大大增强。国家可以知道,新的进入到虚拟货币市场的钱从哪里流入,哪些账户在进行买卖。同时,稳定币与现有货币的关系也可以调和,正如万象肖风所言,如果国家发行这部分稳定币仅仅是为了解决人们在数字货币市场的需求,那么和现有货币体系将不产生冲突。

(2)以BTC为本币发行稳定币。目前的稳定币是区块链上Token锚定美元等现实资产,未来,会有现实的货币锚定区块链上的Token(如锚定比特币),部分国家可能会发行基于比特币储备的法币。这也是一个反直觉的预测,因为直觉告诉我们比特币是一个不稳定的资产。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是区块链世界影响现实世界的重要一步。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图2-1比特币稳定币双重需求

之所以并非狂想,是因为有数据和现实案例支撑,第一个需求是越来越多人在越来越多时候希望通过虚拟货币来应对通胀;第二个需求是比特币的价格波动率以每年25%的速率下跌,终有一天可能充当等价物。前者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面临经济和货币危机的国家伊朗、土耳其、委内瑞拉、阿根廷和津巴布韦的比特币交易活动都大幅度增加。第二个需求的案例也有相应的数据支撑,比特币价格对主要货币如美元的波动率自2010年以来一直下降,并且下降速率一致,大概每年25%的平均速率下跌。如图2-2,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的波动率显著降低。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图2-2比特币振幅逐年缩小(highchars.com)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未来,比特币可能会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数字货币。但是为何不直接使用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呢?一是因为用户在日常交易中还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货币单位(如元),而不是比特币。二是因为,未来大量的交易比特币可能面临拥堵、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而侧链等技术的成熟,将会让稳定币的交易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可能会出现一种基于比特币的稳定货币,通过建立比特币储备金等方式,做到价格与比特币锚定,同时由于交易速度、便利性、手续费等优势,可以大规模的应用到商业场景中。(这个和比特币的分叉比是有根本性不同的)。三、如何做一个好的稳定币?

这部分内容相对专业,希望对稳定币有更深研究的朋友可以继续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稳定币的功能。稳定币目前是附生在传统货币身上的小补丁,来解决特定环节的特定问题,如果一个稳定币能更好的帮助货币实现自身功能,就是一个好的稳定币。进一步,我们应该了解的一件事情是,更精确称呼“稳定币”的方式是“挂钩币”,

稳定币的价值并不稳定,而是随着本币的价值波动而波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货币试图做到价值的稳定,比如根据GDP、货币汇率或一篮子商品通胀进行货币政策调整,这些探索和本文要谈的稳定币不是一回事。本文所谈的稳定币单指要锚定某一种法定货币(如美元和人民币)的区块链数字货币。

稳定币要实现两个惊险“跳跃”,才能达到实用性的目标,成为一个流行的稳定币。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图3-1稳定币的两次跳跃

第一个跳跃是稳定币在技术层面实现与本币(现实中锚定的资产)相锚定。第二个跳跃是稳定币获得人们的广泛使用。第一个跳跃是稳定币在技术层面实现与本币(现实中锚定的资产)相锚定。第二个跳跃是稳定币获得人们的广泛使用。

第一个跳跃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准备金”机制、算法调节、利率调整等方式进行锚定,使得稳定币随本币价值的波动而波动。技术方面,介绍稳定币机制的文章非常多,我在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推荐一篇《稳定币的历史进程(链接)》,总结而言,技术上主要围绕“去中心化”、“易用性”、“稳定性”等特质进行平衡。

中心化的稳定币如USDT,可以有很高的易用性和稳定性,但是去中心化程度比较低。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如BitUSD(一类通过抵押数字代币资产,取得稳定估值的代币),具有很高的去中心化程度,但是稳定性受抵押物波动浮动影响会很大,缺乏稳定性和易用性。

第二个跳跃是商业跳跃,因为稳定币终究被更多的人使用才有价值,目前稳定币主要面临政府政策、交易所的接受、C2C(个人对个人交易)市场繁荣程度等商业因素影响。

首先是政策因素。发行稳定币本质上也是发行一种区块链代币,和其他代币发行一样,同样面临着各个国家法律的监管。最近美国GUSD和PAX大火,因为得到了美国纽约州政府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而USDT恰恰无法在纽约、华盛顿等地区开展业务。在中国,向B端买稳定币是不被允许的,制造稳定币更是,稳定币背后顶着法律的巨大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变造、伪造货币罪等条例在静静的观察着欢腾的稳定币们。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其次是交易所接受程度,一般而言一家交易所会为一种稳定币开放交易场口,过多的稳定币会造成用户的认知混乱,而交易所又呈集中态势,根据时戳资本研究报告,“前6家交易所占据了占数字货币交易额的58.9%”,因此以交易为目的的稳定币将不会太多,做一个优秀的稳定币一定要能尽可能多的在更多交易所使用。

C2C(个人对个人交易)市场的繁荣程度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由于稳定币也是数字货币,通常有购买稳定货币需求的公司无法直接从发行公司或者交易所直接购买,人们需要通过交易所C2C交易区面向个人的购买已经在流通的稳定币。行业内一般称专门从事C2C交易的人为承兑商,一类稳定币一定要得到承兑商的认可才能方便的被大家购买到。

四、基于比原的稳定币

比原是专注于资产上链的公链,稳定币其实是“货币”资产上链的一部分,基于比原链的稳定币有三大优势,分别是:

(1)基于BUTXO模型(拓展的未使用交易输出模型)和侧链;

(2)基于资产上链体系;

(3)基于国密标准。

(1)基于BUTXO模型与侧链。UTXO模型(未使用交易输出模型)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底层数据结构,具备安全、稳定、可拓展性强等优点。但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稳定币基本上都是基于以太坊的账户模型代币,缺乏基于UTXO的架构的稳定币。笔者认为,基于UTXO的模型架构是未来的趋势,因为资产属性的代币,特别是稳定币需要最具安全型的数据存储结构。比特币运行的十年,是极具稳定安全的十年,基于UTXO模型的稳定币也会具备这一特质。比原链是拓展式的UTXO架构,可以将各类稳定币统一到一个区块链内,大家可以想象,基于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的稳定币可以在一条公链内,在BUTXO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图4-1 基于BUTXO的稳定币体系

如上图,用户某甲可以在比原链体系内流畅的组合现有资产,并可以与其它账户发生交易。目前,随着比原侧链的成熟,可以基于比原侧链可以进行更多的稳定币尝试,比如开发者建立一个一揽子货币的稳定币,可以同时锚定GUSD、USDT、PSD等份额,进而起到建立在稳定币之上的稳定币的作用。比原链也将基于侧链开发,实现更好的稳定币价格发现与流转。

(2)基于资产上链体系。资产上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比原资产上链研究》第五篇中我们提到资产上链要构建六大体系。


基于比原谈稳定币-区块链物联网


图4-2 资产上链六大体系

在此仅仅以链上身份体系举例,稳定币背后是需要身份体系搭建的。以人民币为例,我们取得人民币的所有账户时,都需要进行KYC(用户了解)和AML(反洗钱)的流程。但是区块链上的账户体系大多是基于公私钥,需要在上层搭建一层对标现实世界的账户体系。比原链团队通过打造分布式身份、区块链合同等工具,建立区块链上的身份体系,从而为稳定币提供底层支撑。这也是大多数底层公链所不具备或者不专注的。

(3)基于“国密”标准。国密标准狭义上是指“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2 和 SM3密码杂凑算法3 ”,两条加密标准均为中国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国产密码算法,可以保障比原在安全性上亲和国内标准。“国密标准”广义上是指比原链是一条具有中国元素的底层公链协议,在探索国家数字货币演化和稳定币打造的时候,需要将中国元素考虑在内。毕竟,虽然代码没有国界,但是货币有其国籍。

《IOE:承载国人影响世界的区块链野心》IOE旨在推动物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和发展,建设全域覆盖、全时可用、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共享共建的运营级窄带物联网网络;依托区块链开放性技术联手上下游厂家、运营商及各行业创新团队,共建全行业通用、标准一致、技术先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建成全球最具竞争性的运营级物联网生态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